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曹钰

重庆高新区是重庆继两江新区后全力打造的又一发展“引擎”。如何让这个“引擎”拥有充沛的“输出动力”,如何让高新区成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承载地?近日,《重庆高新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得以发布,就为科学城未来五年科技发展定下了“路线图”。

接下来的五年,重庆高新区将的重点发展目标是什么?目前优先级任务是哪一项?封面新闻采访高新区相关部门,进行了详细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俯瞰重庆高新区

“十四五”规划在五个维度定下“硬指标”

在已经过去的五年里,重庆高新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在战略发展位势、体制机制调整、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取得突破,已坚定迈出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和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的稳健步伐,并取得良好开局。

接下来的五年如何“聚力发展”?在《规划》中,重庆高新区对科创平台集聚度、科技综合贡献度、创新创业活跃度、科技人才富集度、创新改革声誉度五个“纬度”下了“硬指标”。

首先,科创平台集聚度要迈上新台阶,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4个,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20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0个、中试熟化平台5个。

西部(重庆)科学城产业分区布局

科技综合贡献度实现新成就。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5.5%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达15%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0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90%以上。

创新创业活跃度进入新阶段。科技型企业达2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瞪羚企业累计达50家以上,新增独角兽企业(含潜在)5家,形成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领先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高新区内企业生产场景

科技人才富集度取得新提升。引进和培育顶尖人才50名、杰出人才300名、领军人才1000名、青年人才2500名,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万人。

创新改革声誉度展现新面貌。形成完备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成功实施一批前瞻示范引领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品牌。

《规划》指出,到2025年,重庆高新区基础科研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度大幅提升,应用技术创新成效突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业活跃度稳步提高,高质量企业群体大量涌现,高精尖产业持续升级,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力争在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产业名片。

西部(重庆)科学城内产城融合区域

围绕“三大核心”确保完成目标

如何确保这些指标的完成?重庆高新区提出了三个关键词:“明方向”“定空间”“建体系”。

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高新区将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综合性科学中心为目标方向,构建“一轴三心多点”一体化创新功能格局。

“一轴三心多点”一体化创新功能格局

具体来说,沿科学大道打造创新发展轴;沿“基础研发-技术创新-产业生成”三级创新链条打造“科学动力储能、科技活力赋能、科技效力释能”三大中心;依托众创空间、孵化器、专业产业园区平台打造“多点”合力支撑的科创载体集群,形成“科-产-城-人-文-景”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型创新园区,使高新区成为原居民最骄傲、新市民最自豪、各类人才最向往的科学城市。

“‘一轴三心多点’是本次规划新提出的,也和以往大的规划布局相符。一轴即科学大道创新发展轴,打造形成北研发中孵化南产业的发展格局。”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其中,“科学动力储能中心”以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园为核心,聚力打造高水平大学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源头创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活力创新交流区三大片区,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

“科技活力赋能中心”:以“一心两翼四片区”完善中部技术创新主功能,重点打造科学公园周边科学谷、凤栖湖两翼,加快围绕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主平台。

“科技效力释能中心”:巴福聚焦承接新药、疫苗、中药制剂、高值耗材和高端影像设备等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打造国内一流的大健康智能制造集群。

同时,为形成具有系统性、生态感的工作体系,重庆高新区将聚焦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应用技术创新高地、构建技术转化顺畅通道、完善企业创新孵化体系、打造科技企业成长梯队、抢占内陆科创开放高地、推动校地协同创新发展、夯实科技创新要素基底、塑造改革创新良好氛围九大重点任务开展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重庆高新区内的西永综合保税区

优先级任务:布局科技创新研发平台

“目前,我们首要开展的工作是布局科技创新研发平台。”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封面新闻,“科创平台相当于盖房子的基础,没有平台就无法聚集创新人才、也不能产出科技成果。”

具体而言,重庆高新区将聚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天科学四大方向,瞄准智能科技、低碳科技、生命科技等重点领域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创建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新型高端研发机构集群等应用技术创新高地。

从《规划》可以看出,加强基础研究被放在了突出位置。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姚树洁教授表示,“西部(重庆)科学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大格局下,与成都高新区一起肩负着成为国内经济新增长中心的使命,上述提到科学领域,是国家摆脱国外技术封锁的重点领域,想要突破创新,重点领域的科学基础研究是条难走的‘必经之路’。”

承载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重任,重庆高新区加快市政路网建设步伐。

此外,推动校地协同创新发展也是当前首要推进的工作内容之一,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此,《规划》中提出了诸多路径,如,支持建立产业首席科学家、科技特派员等制度;邀请大学城内高校知名专家及团队提供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绘制等服务;探索建立高新区与大学城高等院校干部的正式交流或借调学习机制等。

“从规划内容可以看出,重庆高新区定位清晰、科研力量有基础,我认为接下来重点是如何落到实处。”姚树洁说。

他指出,目前,成渝两地的科技力量存在分布不均的状况,重庆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已形成科技创新的两个“极点”,而在重庆向西、成都向东的中间地带目前还是“真空状态”,如何融合成渝地区形成联动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联动全域创新“赋能”,发挥科学城引领作用,使重庆、成都两地更大区域分享科学城的红利,建立全域创新的格局,是接下来需要去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