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多数父母培养孩子,都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有出息。然而这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能有出息”,而忽视了孩子是否能坦然、自信地面对这个世界。有的孩子遇到陌生人时,会有害怕问候、从不主动搭讪的小朋友,以及上课不敢说话的表现。

一些父母在孩子出现这些表现的时候,往往不够重视,只是觉得孩子可能性格内向,却不知道这其实是自卑的表现。许多父母抱怨说,孩子从小胆小,自卑,习惯于跟同伴在一起听话,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什么事都没底气,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得很怯懦,很胆小,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退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作为父母的你知道吗

1、忽视交流

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父亲往往得承担起人生的重负。他们是家庭的中流砥柱,为了家庭,他们必须背井离乡,到外面打拼,因此,很少参与家庭活动,对子女的教育和沟通难免疏忽,孩子们在年幼时就会无意识地崇拜父亲。人生在世就有一位父亲,为了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伟岸的形象。

总会有夸张的行为来夸大自己。孩子们慢慢长大,他们渐渐发现父亲不过是个平庸的人,在他们的印象里,父亲并不是盖过天下的英雄。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信任,导致双方缺乏双向沟通,也就难以正确地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甚至会使孩子误入歧途,比如打架、逃课、早恋等等。

2、不守信用

还有一部分,父亲,对孩子的承诺总是做不到。大落差让孩子一时难以接受,在某种程度上常常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使他们失去对父亲的信任,然后表现出三种现象: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通常是做让父母不高兴的事),自闭,直接表达不满。小孩子总是喜欢说一句话:“我不理睬你”。

事实上,这个词经常出现在父母对孩子许诺的时候,却没有实现他们的承诺。你的狡辩对孩子来说不是理由,事实是你没有履行你的诺言。这个事件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孩子们对你的印象,孩子们会认为你没有可信度,长时间不相信你说的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长的引导,这对孩子的教育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家长贴标签

曾有一个教育研究小组,对近万名学前儿童在组织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想行为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跟踪观察和抽样调查。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就会形成“我总是比别人差”的内心印象,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和勇气,从而形成强大的自我防御和保护。

例如做游戏,有些孩子非常胆小,小朋友请他也不敢动;有些孩子比较遵守规则;有些孩子特别淘气霸道,有时正好好地玩,却突然对小朋友动了拳脚……许多孩子表现出一些古怪和偏执。研究小组通过观察和探访父母,逐渐了解到真相。

本来,有些父母常常当着孩子和外人的面,或者夸奖他们是多么地老实听话,或者数落他们不爱吃这个,不愿吃那个,或者无奈地感叹:“这孩子太调皮了,真拿他没办法!”说到这里,孩子们的性格和行为与父母的评价越来越接近了。这被称为“标签效应”。

02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自卑,重新获得“阳光心态”呢

1、尊重孩子们的情感

部分儿童自卑的原因,与其父母往往不太注意自己的感受有关,这些儿童自身的感受,由于长期不被父母重视,使他们心里缺乏某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的缺乏,很容易导致他们出现自卑心理。虽然学习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但与学习和成绩相比,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所以这些孩子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多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得到充分地释放,这样孩子就能感觉到有人关心他们的想法和感觉,他们也会慢慢地承认自己的价值,找回被自己遮蔽的自信。

2、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情感

部分父母,因为年龄的原因,加上其他方面的优势,总是会把自己当作权威,觉得自己对孩子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对孩子做了些什么。即使是一些父母也会直接代替孩子做决定,因为这些父母觉得孩子还小,思想还很幼稚,因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和需要。

如此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有了被父母掌控感。当孩子有了被父母控制的感觉时,他们会害怕在父母面前表达真实的感情或需要。所以父母要在与孩子平时相处的过程中,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需要,无论孩子说得是对还是错,都要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这样孩子才能感到自己受到尊重,从而变得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保持耐心

并不是所有自卑的孩子都是这样,有些孩子自卑程度较低,从自卑到自信会加快,而有些孩子自卑程度较高,从自卑到自信会放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和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孩子自信,性格开朗,需要父母的引导与帮助。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尽早摆脱自卑情绪,从而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快乐,不再患得患失。此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不要总是关注别人家的孩子发展如何,拿自己家的孩子相比,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重视孩子的进步,这样孩子就不会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结语: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只要家长每天抓住一个重点,遇事不急不躁地否定打击孩子,而是及时给孩子以积极主动地接纳和鼓励引导。假如我们平时连一句肯定和鼓励的话都不肯给孩子,光靠自己根本看不出自己的能力、长处,自然也很难体会到成就感、自信是怎样的一种健康快乐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