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8月11日,央行发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9%,增速出现双双回落。

具体来看,7月M1余额62.04万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2个百分点,同时创下2020年2月以来新低。

M2余额2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4个百分点,与5月增速持平。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7万亿元,同比增长6.1%。

根据经济理论M1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存在通货膨胀风险;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存在资产泡沫风险。

光大银行表示,M1同比放缓主要是企业经营活动有所降温,同时房地产市场活动降温也是其中影响因素。而M2同比回落本质就是存款放缓。7月是缴税大月,个人和企业缴税后相应存款会下降。

同时,国内信贷环境收紧,经济活动放缓,企业和个人的投融资活跃有所下降,以及银行表外业务活动继续收缩等影响货币派生能力。整体上,M2同比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M2同比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