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广东,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下海潮”的老一辈,大概会想起一句话:“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批准成立。年过花甲的袁庚站在滩涂上,遥望对岸灯火通明的香港,被两地的差距震惊,却始终深信那一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在他的带领下,蛇口以移山填海之势造出一个码头,并且第一个进行民主选举、第一个实行人才公开招聘、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如冰雪中的一声春雷,冲破当时的两大禁区:市场经济和行政体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验室,也推动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拔地而起,迅速成长为世界级城市。

这是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也是广东的速度。一个开放包容的广东,在春天的故事中,崛起于南海之滨。

图片|当年袁庚写下的标语 · 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几十年来,广东成为时代的领头羊。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四座城市“北上广深”中,“广”和“深”,即代表广东省的广州和深圳,可见全省实力之强悍。

图片|上:广州,下:深圳 · 摄图网 ©

个中原因,大约早在广东这片土地形成时就天生注定。

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端,背靠雄伟险峻的南岭山脉,面朝广阔无垠、汇通世界的大海,南望“椰岛”海南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山地、平原、丘陵交错分布。

在这些复杂的地貌之间,来自西南方向的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以及广东省境内的另外两条河流韩江、鉴江组成的三大水系,为全省居民带去充足的淡水资源。

图片|广东省地图(审图号:粤S(2019)054号) ·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 可点击放大查看广东水系

南岭诸山犹如五条巨龙般,自东向西一字排开,为广东这块福地,提供了一个“背靠大山,藏风聚气”的自然环境。

密集的山岭绵延1400多公里,切割了自南海而来的风和水汽,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隔开,挡住自西伯利亚地区南下的寒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阻挡了人们发展前进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大庾岭日落 · 图虫创意 ©

在交通落后的古代,高度不如五岳的南岭,成了中原文明传播的天然阻挡,使岭南地区长时期落后于中原,中原百姓也毫不客气地称这块他们并不熟悉的土地为“南蛮之地”。

但所幸天无绝人之路,在南岭绵延千余公里的范围内,还有许许多多的低洼山谷。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六国的大秦军士带着皇帝的使命,翻山越岭,来到这块土地上开发,繁衍后代。

图片|南越王墓错金铭文铜虎节 · 图虫创意 ©

经过多年的开拓,曾经英勇善战的大秦锐士完全适应了南蛮之地的“慢生活”,他们中的多数人与原住于此、擅于渔猎的百越人结合。在最高统领赵佗的领导下,一个以百越人和大秦锐士为社会主体的“独立王国”——南越国正式成立。

尽管南越国吸收大量来自中原的文化,也兴建起具有中原特色风格的城池,为南越地区的百姓带去一次文明进化,但今天广东中的“广”字,在那时还未见踪影。

图片|南越王墓金缕玉衣 · 图虫创意 ©

威服宇内的汉武帝在位时,南越国的存在对大汉王朝而言已如鲠在喉。于是,汉武帝布置好北征匈奴的军事计划后,转手便兴兵吞并远在岭南之地的南越国。

为了加强南越与中原的联系,南下汉军特地在今天广西梧州至广东封开县一带修筑了一座城池,取汉武帝当初发兵南下圣旨中的“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为这座新修的城池,命名广信城,隶属苍梧郡。

这便是今日广东省名称中“广”字的由来。此后,在汉家天子的统治下,这座广信城凭借离水、郁水之滨的优势,成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点。从汉武帝到三国时期,近300年时间内,一直是岭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图片|广东封开县航拍 · 图虫创意 ©

直到三国东吴永安七年(264年),苍梧郡从当时的交州析出,被划归新成立的广州,广信城一并划到了广州辖下。此时的广州,并非现在为人熟知的广东省会广州市,而是大致包含今粤、桂地区。

广信城的划归,着实为新成立的广州带去了发展前景。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广州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和交通枢纽。除了大宗的茶叶、陶瓷等商品外,中西方文化也在此首度碰撞,产生交流与融合。在广州展示东方文明魅力的同时,西方商人也将故乡的特色带到这里,生根发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广东光塔寺(怀圣寺)光塔,光塔是唐代的古塔 · 图虫创意 ©

从隋开始,官方不仅在广州设立了管理海运的机构部门,还为前来广州定居的海外商人提供了舒适的聚居环境,大力鼓动外国商人来华贸易,使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

尽管明、清时期,政府一度实行海禁政策,大力打击民间对外贸易,但地处南中国的广州并未受此影响,反而因海丝之便,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最后岁月中的唯一世界级大港,甚至比唐、宋时代更加活跃繁盛。

图片|南海神庙。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祭拜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 · 图虫创意 ©

在魏晋时期的混战中,广东所处的岭南地区毫无疑问成为中原百姓南下避祸的“世外桃源”。随着大批中原移民不断涌入,广东地区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图片|广州六榕寺花塔与木棉花,六榕寺花塔位于六榕寺中央。平面呈八角形,外观9级,内连暗层共17层,高57.6米,现塔为宋代照原样重建 · 图虫创意 ©

故此后每逢乱世,广东地区总能涌入大量的中原难民,他们在此扎根定居,繁衍后人,而这些人潮又将来自中原的文化带入这里,与之融合。于是,在战火纷争的时代里,广东无法再像从前那样独善其身。

自古时势造英雄,广东地区的不稳定,激发了俚人冼英的一片忠义爱国之心。在其长达90年的人生中,安抚族人、协助夫家祖孙三代稳定岭南地区,成了她毕生的使命。从隋朝至今,她都是集“忠、爱、志、慈、慧、诚、识、谦、谨、诫”于一身的岭南女神。

图片|冼太夫人塑像。冼英,又称冼太夫人 · 图虫创意 ©

在古代几次大动荡的移民潮中,不时涌现割据一方的豪强,如从中原迁入岭南的刘氏家族。

唐末,眼见中原分崩离析,这支迁移到广东的刘氏家族以岭南为根据地,在广州建立了他们的“首都”,称兴王府,国号也跟昔日中原的汉家王朝一样,史称“南汉”。

图片|南汉二陵博物馆 · 图虫创意 ©

南汉刘氏家族昏庸无道。他们除了在原南越王宫的基础上修建起更为奢华的皇宫之外,在南汉割据55年的时间里,他们还特爱宠幸洋妞、赐死大臣、宠信太监。以至于今日熟悉历史的人们再提南汉时,脑海必出暴君二字。

尽管依靠海上贸易和中原文化南下,广东地区一度有了称王称霸的底气。但从地缘环境因素讲,广东地区实不具龙盘虎踞之象。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时候,这块福地除了具备海上贸易的作用外,还是王朝官员的流放之所。

图片|汕头南澳岛 · 摄图网 ©

唐朝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就尝到了一次被流放的滋味。因“据实奏报”得罪权贵,韩愈被丢到了南荒之地,在广东连州阳山任县令。对于广东,他其实不算陌生,在他十岁那年,因其哥哥韩会之被贬,他也曾跟着哥哥一家流落广东韶关。

图片|韶关丹霞山 · 摄图网 ©

因此,到了阳山,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励精图治,将阳山打造成兴文重教、行之有序的岭南胜地。

可惜,在阳山被贬的日子并非韩愈命里最大的挫折。十年后,因讥讽唐宪宗奉迎佛骨,他被愤怒的皇帝,再度丢到一个更加险恶的广东地区,潮州。

彼时,潮州“恶溪有鳄鱼,残害百姓”,韩愈虽得名“韩退之”,却没被吓跑,反而发挥他一贯爱民如子的作风,带领百姓驱赶鳄鱼,并拿出自己几乎全部的积蓄,在潮州扩建州学,兴办乡校,广收地方子弟,教之儒家经典,为后世潮州文化走向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图片|潮州韩文公祠 · 图虫创意 ©

比起韩愈,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被贬到广东时,则显得自在了许多。这个被其他官员敬而远之、谈之色变的惠州,居然成了苏轼推崇的美食美景打卡胜地之一。

在这里,苏轼不仅留下了《食荔枝》这样的名篇,还将“施于民者丰”的丰湖,比作大名鼎鼎的杭州西湖,为惠州山清水秀之美,增添了一丝诗情画意的意象。

图片|惠州西湖 · 图虫创意 ©

而苏轼与广东之缘着实精彩,在被贬惠州后不久,苏轼又接到了一道让其继续南下的圣旨,这次的目的地改在了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那时从广东过去海南,唯一的方式就是坐船。于是,这位命运多舛的大文豪苏东坡来到了广东的雷州半岛,那里是离海南最近的地方。

在启程前往海南岛的之前,苏轼特地留下些许空闲,游历了下周边的美景,在其寓居的雷州天宁寺边,他又打卡了一处杭州西湖的“翻版”罗湖,使之成为后世“天下西湖三十六处”中最南端的那个。

图片|雷州苏公亭 · 图虫创意 ©

历史上的多次移民潮,以及为数不少的文人被贬南下后,一个呈现多文化、多语言元素的广东,正式诞生。

今天的广东,一个省内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语言片区,即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广府片,以广东潮汕地区、雷州半岛等地区组成的闽方言片和具体分布在梅州、惠州一带的客家语系。有人说,广东一个省,却像三个省。

在这些较大的片区当中,还零星分布着掺杂其他语言类别的小片区。而且,在每个大的方言片区底下,还细分了各种不同音准的地方话。如果广东各地的人坐在一起用方言聊天,就是“鸡同鸭讲眼碌碌”。

图片|情景剧《外来媳妇本地郎》截图。“鸡同鸭讲眼碌碌”指因为彼此语言不通,对起话来就像鸡跟鸭讲话,彼此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 网络

方言不同,饮食文化也各有差异。

以“饮茶”为例,广府人饮茶,喝茶只是由头,品尝琳琅满目的点心才是目的。想当年,老广提着鸟笼直奔茶楼,霸位叹茶一盅两件,偶尔还能看个粤剧。

图片|曾经广州的茶楼有粤剧戏班驻场。老广边喝茶边看粤剧。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楼的戏班被遣散,而喝茶看戏的画面终成历史 · 网络

虽然现在鸟笼已成为历史,可“霸位”一习俗却侥幸残存。为心仪的茶位贪黑起早,是老饕的自我修养。霸位落座选茶叶,看新闻聊八卦指点江山意气风发;一壶茶,暖胃提神,品上几件点心,小酌几口茶汤,此乃人生一大乐事也。

图片|广州早茶点心大汇聚 · 图虫创意 ©

相比之下,潮汕人“食茶”则是我行我素,雅俗共赏,将骨子里的精致表现得淋漓尽致。冲工夫茶可以在茶楼里,也能在市场中,甚至能在病房前......不管在哪,潮汕人喝工夫茶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丝毫违和感。

其中“工夫”二字传达出潮汕文化精致、精细的特点。精选上等茶叶、山泉水、红泥小炉、榄核炭、宜兴紫砂壶等原料与茶具。讲究冲泡程式:“水漫金山”、“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品尝要赏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回其甘以达“天人合一”。

图片|潮汕“工夫茶”各种茶具 · 图虫创意 ©

客家人的擂茶、咸茶也丝毫不逊色。白驹过隙,沧海桑田,一杯极品香茶胜过满桌饕餮盛宴。不论是在珠三角还是在粤东、粤西、粤北,对于人们而言,饮茶就像苏轼这个四川人“不可居无竹”那样,不可或缺。

图片|擂茶 · 图虫创意 ©

说到“食”,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粤菜,包含了广府菜、潮汕菜、客家菜,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受中原饮食文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影响,粤菜在其发展历程中,也讲究“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食物的出品,不仅要嘴巴喜欢,身心也要舒畅。为了让食客们吃得开心,厨师们往往会在每一种食材上设计心思,呈现不一样的美食盛宴。

图片|广东烧鹅 · 图虫创意 ©

广东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则让本省美食在食材挑选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在系统性的饮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双重作用下,金庸先生笔下“巨虾称龙,肥蚝炒响螺,龙虱蒸禾虫,烤小猪而皮脆”的美食画卷就此展开。

然“人吃五谷必生百病”,广东地区因山、海作用,使得本地历来就较中国其他地区的水汽更足,也更容易得广东人常说的“湿气”,因此,秉承中医食补原则,在广东人“杂食”的过程中,消暑甜品、凉茶等,也为广东人身体健康提供了莫大助力。

图片|广东甜品绿豆沙 · 图虫创意 ©

除了饮食文化外,民间习俗也是百花齐放。以每年春节前后广东各地的民俗习惯举例,号称花城的广州,本地人过春节爱逛花市。

地处粤西的广东人,则更希望通过一场“年例”,来维系自己宗族内的宗亲文化,期盼来年有个好“意头”,并顺带犒赏下一整年来大家的辛勤付出。

图片|粤西年例 · 图虫创意 ©

随着年例活动的热闹进行,来自粤西地区高州的人们还会在年例期间上演木偶戏,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但这种文化的表达,到了粤东的潮汕地区以及粤北的客家地区时,完全是不同的景象。潮汕年初的“迎老爷”,是多神崇拜风俗的传承,也是当地最热闹的日子之一。

在一些潮汕乡镇,人们还习惯从正月初二至初十,举行游龙迎春活动,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待到活动结束,在彩龙身上装满烟火,由一群青壮男子托举,点火烧龙。伴随锣鼓声,爆竹声,彩龙腾跃飞舞,口吐火球,身喷烟火,五彩夺目,极为壮观。

图片|广东潮汕地区迎老爷 · 图虫创意 ©

粤北客家的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则更乐意启封当时新造的客家娘酒,邀上三五好友,开怀畅饮。

正所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一生乐于吃喝的广东人,也擅长修大房子。为了维系宗族内子弟的文化底蕴,多钱善贾的广东人开始修建祠堂,一边教育后代不要忘本,一边希望通过宗学教育,让后人可以走出家门,迈向世界。

那些学有所成的广东才子,则更善于聚上三五知己,开山引水,仿照江南园林意境,将大自然的景观搬入自己家中,在闲暇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笑看人生。

图片|陈家祠 · 图虫创意 ©

当国家蒙难、民族蒙尘时,再好的旧景也如明日黄花。

明清时期,广州府已跃升成为中国唯一的出海贸易大港。近代以后,一向垂涎东方富饶的西方列强,利用鸦片贸易,通过武力敲开中国大门,进而攫取富庶的东方财富。

图片|虎门炮台 · 摄图网 ©

为了挡住西方列强的野心,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组织了大规模的禁烟行动,此举直接触及了列强的利益。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落后腐朽的清政府一败涂地。偌大的中国,陷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至暗时刻。

但中国人从来都不会逆来顺受,在压迫与侵略之间,一大批广东人开始走在时代前沿,深入思考中国问题之所在。从虎门销烟到洋务运动,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外出谋生到实业救国,一次次对社会制度和灵魂的拷问,最终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图片|中山纪念堂 · 图虫创意 ©

走向世界的游子即便身处他乡,在求生立业后,也有了叶落归根的念想。为了让国人也能开眼看世界,在海外先富起来的他们,纷纷携资归乡,将毕生积蓄用于慈善事业,复兴民族工业,支持革命,以期当时的中国摆脱“东亚病夫”的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因当时社会环境的需要,一批结合了中西方元素,并具有防卫、守护家园功能的建筑也随之兴起,成了今天带着岭南记忆印象的“碉楼”建筑。

图片|开平碉楼 · 摄图网 ©

广东人在海外拼搏展现的实力,从根本上讲,只是外部的强大,只有内在变强,才是真正的崛起。

197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自此,全国各地就像从睡梦中惊醒,步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当时,广东向中央的提议引起重视,他们希望凭借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对外交往早的优势,请求赋予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先走一步”的权力。此后,作为一个沿海省份,广东以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走在其他省份前面。

图片|夕阳下的码头 · 摄图网 ©

在这17.9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广东人沿着祖辈与世界各地通商的传统,以每一座城市不同的区位因素和条件,各自发挥相关领域的领先贸易水平。即便是曾为小渔村的深圳,也插上腾飞的翅膀,一跃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排头兵。

正是在这种探索精神的推动下,广东省才得以在改革开放以来长达40余年的时间内,连续32年GDP总值蝉联全国第一。

作为全国首个GDP破10万亿元的省份,经济繁荣的广东吸引八方来客。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东省人口位居全国第一位。

图片|广州琶洲会展中心 · 图虫创意 ©

广东,从过去一无所有的南蛮之地中脱胎换骨。开放包容、厚积薄发、不断超越,已经是千百年来刻在广东人骨子里的性格特质。

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倚仗山海的广东,奋力走在全国前列,继续奔向世界的蓝海。

属于广东的华章,或许才刚刚开始。

图片|港珠澳大桥 · 摄图网 ©

... 完 ...

参考资料

董恒年:《美丽广东》,蓝天出版社,2015

《经典中国》编辑部:《广东》,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

叶德良:《广东民俗全知道》,花城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