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中国画作品在展览语境中,常常以色彩艳丽、画工细巧和尺幅巨大取胜,热闹而抢眼。这里,专门讨论一下中国画的形制,是否存在一种越画越大的趋势,而竖幅几乎已经成为惯例。

中国美协在征稿启事中,通常是:中国画为六尺整纸(竖幅)以上,最大不超过240厘米(高)×200厘米(宽)。于是,省市展览为了“备战全国展”,中国画作品在尺幅上也是顺应时势;下面县市区办展览,或许是受展览场地限制,但很多中国画征稿,作品尺寸:不小于四尺整纸,竖幅为宜。

中国画是否需要这么大?是否一定要竖幅?

一、中国画作品的好坏与大小无关

中国画作品的优劣并不以尺幅大小而论,那些粗制滥造、大而无当的作品,远远不如一张精彩小画。

许多中国画名家的经典之作,尺幅并不很大。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展子虔的《游春图》只有纵43厘米、横80.5厘米;李成的《晴峦萧寺图》、李嵩的《货郎图》《西湖图卷》都不大,元四家的画也鲜有大幅,历代作品举不胜举。应该说古代的画作相对于现在的展览,肯定属于小幅画居多。

近现代名家的经典之作,就本人有幸过眼的原作,如石鲁《转战陕北》、李可染《万山红遍》、陆俨少《杜甫诗意图》、傅抱石《潇潇暮雨》、周昌谷《两只羊羔》,尺幅都不大,但极为精彩。至于林风眠、丰子恺、石壶、关良、曾宓的作品,很多都是小幅胜于大画。

中国美协在征稿启事常常规定一定尺幅以上,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中国画创作尺幅大,画作的结构布局、画面的效果处理相对而言难度也增大,而作品的入选与否,直接与作者加入美协的分数有关,相当于是一次考试或者是一道门槛。很多冲着加入协会而去的作者,他们画240厘米(高)×200厘米(宽) 的作品,即使入选了,但他们的小画,未必会比大画更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子虔 游春图

石鲁 转战陕北

二、大幅作品除了展览,利用率不高。

一幅240厘米(高)×200厘米(宽)的中国画作品,装上框,高度都在3米左右,如果是装轴,起码在4米以上,一般普通住宅层高不到3米。这些画或许只有展览馆、会议室放得下,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即便会议室,也不是随便一幅大画就可以张挂,需要有适合的主题,并且要考虑地域、行业、单位性质、画作效果等方面的因素。

1978年,陆俨少应上海虹桥机场之邀作巨幅布置画,因为是机场,光是题目就思索了一个星期,直到陆俨少想到唐朝诗人李长吉的“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确定为《万里山河图》才开始动笔(见拙著《陆俨少传记》浙江古籍出版社)。

因此,并不是位置大小差不多,随便找幅画一挂了之。所以,许多作者的大幅展览作品,平时注定只能卷着束之高阁,利用率不高。

黄宾虹一个世纪前就论述到美术的“君学”与“民学”,他认为君学重在外表,在于迎合人;民学重在精神,在于发挥自己。所以,君学的美术,只讲外表整齐好看,民学则在骨子里求精神的美,涵而不露,才有深长意味。

中国画作品展,展览的是画,因此不能过分追求展厅效果与外表整齐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俨少 万里山河图

三、家庭挂画,横幅优于竖幅

提倡竖幅的初衷,我猜想或许是为了展览馆展线的更好利用,所以现在展览征稿基本上都有“竖幅为宜”的规定。其实,中国画的散点透视,适合画横幅、手卷,一幅《江山无尽图》手卷可以把画面横拉得很长很长。

我们且不讲手卷,如果依照“竖幅为宜”,一般的横幅,比如像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关山月的《绿色长城》和李可染的《长征》《漓江》岂不因为不合规定而排除在展厅之外?

中国人历来喜欢书画,家里张挂好画能提升居家空间的文化品味,也能提高主人的审美修养,相传元末明初“江南人家以有无倪画论雅俗”。而现代居室,层高有限,沙发后面能够悬挂画框的地方,大多只适合横幅。画廊在销售的画作,尽管呆板、匠气、临摹制作较多,但他们在画作形制上还是比较接地气,一般还是横幅居多,他们关注的销售对象是老百姓。

因此,中国画作品展览与居家需要不能脱节太远,展览作品完全也可以横幅。其实也没有影响展线,现在一般规定不是在240厘米(高)×200厘米(宽)么?2米宽的横幅足以使画家大展艺术风采。

中国画作品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体现人民性。我们提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于画家而言,就是要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作品,创作出高雅、纯正、具有民族经典风格引领人民群众提高鉴赏水平,适宜于打造居家美好舒适的空间的作品。

因此,中国画作品小幅、横幅需要适当提倡。

关山月 绿色长城

李仲芳现供职于杭州市萧山区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