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关系中没有安全感,是种什么体验?
“逼着他离开,却又盼着他回来。”
最近又刷到《我想和你好好的》中的片段。
倪妮饰演的喵喵,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感受。
明明最初,只是想和喜欢的人好好相爱,
可由于安全感的缺失,让她在这段关系中变得越发偏执。
喵喵不在家时,担心男朋友蒋亮亮会带别人回去。
便安装了摄像头,想随时监控他的行径。
而当蒋亮亮出门后,喵喵又会不由自主地怕:
他会不会遇见更喜欢的人?
于是她坐在自家空调室外机上,打电话给蒋亮亮,要他回来。
发现蒋亮亮前任还有联系后,喵喵便想办法把对方的电话删除,用自己的替代。
她以为,这样蒋亮亮的世界就会只剩下她。
结果呢?
她并没有从蒋亮亮口中,听到那句期待已久的“我爱你”,
而是得到一句无奈的乞求:“你别爱我了。”
失去爱人的心碎和疼痛,才让她重新想起:
自己最初只是想离他近一点,再近一点。
沉溺在爱情中的人,总想要抓住点什么。
可惜,折腾得越凶,越只能听到自己的回音。
太宰治曾在笔下这样形容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
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候还会被幸福所伤。
这种人大概率,都曾经被伤害过。
在那之后便不再相信自己的魅力,而是时刻担心对方会“突然就不爱了”。
《正常人》中的男女主都是如此。
女孩玛丽安娜,家境优渥,还遗传了律师母亲的高智商。
不过她的原生家庭并非看起来那样美好——
母亲曾被父亲家暴,她则是一直被哥哥暴力对待。
以至于她在学校一直独来独往,直到遇上了温柔学霸康奈尔。
可惜康奈尔也因为家庭原因,从小就由内而外的自卑。
他不敢当面与同学产生不同观点,也不敢在女朋友被骚扰后站出来保护。
甚至报考大学时,不敢填写自己最爱的文学专业。
两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相爱,便只剩如履薄冰。
时刻小心伪装起,自以为对方不可能接受的“缺陷”。
当发觉对方有一丝可能要离开,就先搞砸这段关系。
实际上,玛丽安娜在康奈尔眼中,从来不是“人格受损”的模样。
恰恰相反,康奈尔觉得她美丽、聪明、个性,应该被人好好保护。
而最容易让康奈尔觉得难堪的“钱”,玛丽安娜其实从未特别关注过。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情绪安全感。
意为关系中的每个人都敢表达自己脆弱不堪的一面,这和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息息相关。
现实却是,爱上一个人后,我们总会习惯性地放大自己的缺点。
久而久之,患得患失。
想起当时我和我爸一起看《人生果实》这部纪录片时,
他告诉我了两个在亲密关系中的宝贵技能:坦诚、温柔。
就像津端先生和英子小姐一样。
坦诚地给予对方全部真实的自己,温柔地表达每一次心动。
风景从远处看很美,爱人也是一样。
当你不再执念与对方,反而会减少许多心慌。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你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相信我,总有一天你会遇见一个人,
你们终将孜孜不倦,不紧不慢,反复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