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年时间的临床,我终于明白了倪海厦老师尚在人世时说的:“对付糖尿病,一味地追求降血糖的大夫,都是庸医无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我用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来说明吧:小时候,家里田里种了许多甘薯,每到夏天,天边飞来一群蝗虫,一到第二天,蝗虫会把薯叶吃光。第二天早上一看,光秃秃的一地。失去了薯叶,甘薯注定产量不好。
这把妈妈气的,每次顶着大太阳在那里驱赶蝗虫,可结果很失望,蝗虫似乎驱赶不完,这边的赶跑了又跑去那边吃了。
我说,为啥不打农药呢?把蝗虫毒死,不就一劳永逸吗?
爷爷说,这算什么一劳永逸之法,蝗虫毒死了,你农药也吃进身体里面去了,而且蝗虫那么多,你毒的完吗?
我问,那该怎么办?
爷爷说,世间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蝗虫再厉害,它也会被天敌天生克制,养几只鸭就好了。
所以,对付糖尿病,一味地追求降血糖,不考虑后果吃降糖药无异于给薯叶喷洒农药,最佳方法是找到糖尿病在人体内的天敌,即什么脏腑能够克制血糖的升高!

学过西医的我们都知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所以市面上就出现了增加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药,甚至注射胰岛素来抵抗血糖的升高,但是后来胰岛素越用越大,为什么会这样呢?人体胰岛本来会分泌胰岛素,你过多地注射胰岛素代替人体分泌的胰岛素,久而久之胰岛就不会分泌胰岛素了。
中医认为,胰岛叫脺肉,位于胃的下方,其实这个脏在中西医的观念里是相同的,而脺是属于脾脏
曾遇到过一个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已经5年半了,血糖1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4.6mmol/L。
口干多饮,喝再多水都无法止渴,上半身经常出汗,晚上经常被子都会湿,口苦口臭,多食易饥,全身乏力,双下肢轻微浮肿,夜尿2~4次,烧心反酸,大便干结,舌质淡暗,体胖大,苔黄,脉沉细数。
从这不难看出,如果只盯着血糖值的话,定然像人守在甘薯旁边驱赶蝗虫一样,一味地降低血糖,其它症状并不会减轻,过一阵子就没有效果了,这就需要我们从全身脏腑辨证论治,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出现了这些现象。
从他的症状、舌脉,我分析他的根在肺脾2脏,燥热太盛导致,开: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参、天花粉、生地、石斛、大黄、厚朴、枳实、山药、乌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因为患者年纪大了,70多岁,所以开始的时候,人参、生地等补益之品,我用的剂量都很小,过了一周,他脾胃功能恢复了,我才逐渐加量。
21天后,血糖由16.7mmol/L降至6.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由24.6mmol/L降至9.8mmol/L,血糖达标,出汗症状也没有了,大便也通畅了。
这时候,他见血糖达标了,便打算停药,我让他少吃甜食,经常散步,每天用生地、茯苓、葛根,每天泡茶喝。
然后再简单地说说这个方,它补泻兼顾,泻大于补,清热与滋阴同治,补气与行气同行,补而不滞
君——石膏、大黄
前者甘平以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后者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臣——生地黄、知母、山药
前者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中者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又助石膏清热之功,后者山药补肺脾之阴,且能固肾。
佐药——
人参益气生津,且防攻伐太过;天花粉、石斛共用,有益气生津之功;厚朴行气燥湿除满,以增大黄通腑之功,又防人参补益之滞,枳实行气燥湿,乌梅味酸,能收浮热,吸气下行,所以止烦渴也。心者火也,木之子也;味酸气平,能平肝木,木和心自安也
有人又会问,既然血糖达标了,继续让他3味药泡水喝,不是多此一举吗?
既然这个患者根源在肺脾,那么肺脾2脏功能健全,血糖才没有造反的可能,虽然血糖已经达标了,但生活中伤害这两个脏的行为太多了,这是防患于未然,也是中医治未病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