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有一首诗:“意远在能静,境深尤贵曲。咫尺万里遥,天游自绝俗。”诗中之意是中国画要达到意境深远的高境界,就要从静、曲、远三方面入手。黄宾虹的诗来源于恽格的画论,恽格说:“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绝俗故远,天游故静。”强调国画追求静和深的境界。但他同时又强调“作画须有解衣盘礴、旁若无人意”,使画作元气狼藉,游于法度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宾虹作品

王维也有一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的是静和空的禅境。笪重光说“画至神妙处必有静气”,“画至于静其登峰矣”。

孔仲起作品

中国画以道家理论为支撑。老子《道德经》讲“致虚极,守静笃”,强调求“道”的人要收心归静,凝神于虚,养气于静,达到虚静的状态。中国画要超越时空,使人的精神自由驰骋,就要求画家有虚静之心。有虚静的心境,才能表现出静和空的境界。所以古人的画常常是表现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进 风雨归舟

古人画云水,很少有像陆俨少那样表现风起云涌、怒涛翻卷的。古人虽有《风雨归舟》之类表现动感的画,但很少,倒是表现风和日丽、水面波平,江山雪霁、山静如太古的画很多。

陆俨少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现代画家的创作表现动的画多了起来。傅抱石用他那独特的“散锋笔法”创作的画常常给人以动感。他说过,画要吸引人,就要使它动起来。他的《潇潇暮雨》运用散锋、扫笔的表现手法表现山川风雨之景。抱石夫人罗时慧回忆:“他习惯于将纸摊开,用手摩挲纸面,摸着,抽着烟,眼睛看着画纸,好像纸面上有什么东西被他发现出来似的,摩挲了半天,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忽然把大半截烟头丢去,拿起笔来往砚台里浓浓地蘸着墨就往纸上扫刷。”画家带着一股不可遏止的激情,表现出山中暴雨滂沱之势。傅抱石画笔下的瀑布更是气势磅礴,凌空而下,如闻其声,表现了强烈的动感。

傅抱石 潇潇暮雨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墨彩流动,异彩纷呈,画的境界迥异于古人。不过张大千的画虽然墨飞色舞,但画的整体境界仍然是趋向于静的。而刘海粟色墨横流、表现黄山烟飞云集的泼彩山水,则以表现动势为多。画家孔仲起一生专注于钱塘潮,表现潮水的奔腾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海粟作品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从我们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来看,表现动景似乎更符合时代潮流。不过静景能让处于嘈杂生活中为生活劳碌奔波的现代人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慰藉。因此不管是古人的静,还是今人的动,只要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就都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