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东京奥运会的最后一个比赛日,中国队目前已斩获38枚金牌。在这场全球性的体育盛宴上,并非金牌与胜利才能带给人们快乐。有网友表示“运动员都是中国的骄傲”“金牌固然可喜可贺,但没拿到也不代表丢脸”“竞技体育没有常胜将军不败神话,只要尽力而为,就值得钦佩”。

胜固可喜,败亦欣然。我们看到更自信更从容的中国观众。中国社会对于体育意义的观念和评价正在发生改变。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专注于金牌的数量,只在意胜负,而是真正欣赏竞技之美,享受体育之乐,为每个追求梦想与激情的运动员叫好。从某种意义上,体育大国不取决于拿了多少块金牌,而取决于越来越成熟自信的、懂体育爱体育的国民心态。

中国的体育体制源于苏联,靠国家将数万名运动小将物色出来,送进2000多所政府经办的体育学校进行全日制训练。为了最大限度地拿金牌,政府把重点放在那些在西方资金不足的不太知名的项目,或那些有多枚奥运金牌可赢的项目上。中国自1984年以来赢得的奥运金牌总数的近75%集中在六个项目上:乒乓球、射击、跳水、羽毛球、体操和举重,这并非巧合。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金牌由女子冠军获得,参加东京奥运会的代表团中近70%是女性。中国为培养运动员设定的目标只有一个:为国家的荣耀赢得金牌。中国派出413名运动员(这是2008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奥运代表团)参加东京奥运会,目标是金牌榜的前列位置,尽管中国公众正越来越留意运动员个人做出的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说:“真正强大的国家根本不需要用奥运金牌来证明自己,他们甚至根本不在意什么奥运会,享受运动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说什么‘痛失金牌’、‘屈居亚军’本身就是国家意志对运动员的绑架,应该把这种用词都改成‘喜获银牌’、‘喜摘铜牌’,甚至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作为一个运动员,没有人生来就是为了拿第二名的;而作为某位运动员的球迷来说,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我们更关注的是我们寄予厚望的他能够打好每一个球,能够实现他自己的梦想,这一刻与奥运和国家都无关,而更多的是我们对于一位伟大的运动员,最崇高的敬仰与支持。

至少于我来说,我在往届奥运会中流泪最多的,或许不是运动员披着国旗绕场一周的那一刻,也不是他站在冠军领奖台上高唱国歌的那一刻,而是当他干净利落地拿下了最后一分,在赛场上咆哮和哽咽的那一刻。每一个对手都值得尊重和学习,每一次努力和付出都值得肯定。我们看到更自信更大度的中国运动员。奥运会用有规则的竞技项目来展示力量和速度,体现着人类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和突破。它同时也是展示国民精神与国家力量的舞台。这种精神与力量,既体现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员展现出来的自信、拼搏与勇气,也体现在各国人民对待体育运动和体育成绩的认知上。

比赛还在继续,希望每个人都因享受奥运而热爱运动,因参加体育锻炼而拥有健康生活。这也是奥林匹克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