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周三(7月28日),「贞观TALK」与一页(folio)、RENDEZ-VOUS空间共同举办的《为什么“日本”》线下分享沙龙在西安SKP 9F RENDEZ-VOUS空间顺利举办。

本期「贞观TALK」,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中心研究员、《变异:日本二千年》作者李永晶、一页(folio)创始人范新,从中国的角度出发,与大家共同探讨日本是如何从历史上中华世界边缘的蕞尔小邦、一个世界史上无籍籍名的东海小国,转变为让世界惊异的、异于我们的陌生存在,以及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上堪称“卓异”的各种表现。

以下为本期讲座实录(有删节);

◈◈◈ 本期讲座实录(有删节)◈◈◈

语言文字对一个民族的深远影响

语言文字对于一个民族的影响非常深远,中国的汉字传到日本,然后生活在日本列岛的人们通过改写我们的文字形成自己的文字体系。文字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随着不同种族和不同国家经历不同的变化,比如,很多读者朋友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在讲外语时,某些时刻会觉得词不达意吧?

其实,这就是一个民族用一种语言、一种文字去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会对自己产生一种反作用。所以,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文字在日本文化语境当中发生的作用,这一点我想很多做语言研究的学者也会深有体会。

但是文字在传播过程中也是会有演变的,比如中国文字传播到日本,许多字词的意思就会在原有的语境下多增加一层意思,或者减少一些原有的意思。这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和而不同”,同样也是我们现当代中国人认知世界的方式。

但文化的输出不是单方面的,日本的语言文字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比如我们说“主席”这个词,主席的英文是Chairman,直译过来其实是“主椅”,这个词其实最早是由日本将英文单词翻译成“主席”的,最后传播到中国,但如果当时日本将这个词就直接翻译成“主椅”,虽然目前听起来有些奇怪,但当我们将这个词沿用至今,大家也不会觉得奇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还有很多我们正在使用的汉字都是由日本翻译而来的,比如市场、经济、干部、阶级、艺术、哲学、电话、银行等等,这些都是日本在近代首先使用的词汇,我们从日本输入了这些汉语词汇,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其实中国和日本在历史进程上的交织是非常深远的。从唐代的遣唐使再到中国近现代的各种革命运动,不仅日本在学习中国的强大之处,在近现代的革命时期,赴日留学的中国人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近现代进程。

有说法称,日本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我们的国父不用说了,以及后来国民党的一些党政干部、当时的多数左翼文化人士,诸如郭沫若、鲁迅等人,他们对于中国的革命进程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

当我们放眼世界,总是习惯把目光放在强国上,比如美国。但其实日本也是一个大国,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不够了解日本的话,很容易会被一些他人的认知所左右,并深陷特殊的情绪之中。我们需要有一个窗口,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日本。

日本文化中对于“生死观”的理解‍

日本文化核心的一部分,是对于生死观的定义。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生学”。

其实,日本人对于逝者的纪念是非常有仪式感的,我经常会举的例子就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会儿,日本的工业废水对海洋产生了污染,导致许多生命受到了伤害。后来民间人士就和政府打官司,政府也愿意道歉和赔款,最后这个官司打了很多年达成了和解,但和解的条件是要让政府给当地建一个纪念碑,所以日本很多地方会有类似的纪念方式。就像东京奥运会上对于逝者纪念环节的表演,那就是他们独特的文化表现方式。

其实,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确实给很多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我发现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在内,似乎并未理解日本人的一些文化理念。但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这正是日本人对于事物的认知方式。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我们要理解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变异》的第一部分,恰恰是对日本文化进行的深层解读。

日本的“天皇”制度

和周围的人谈到这个话题时,我经常会提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过了大约110年没有皇帝的生活了,那我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同样,目前日本人还是活在天皇时代,他们过得怎么样呢?

其实我们和日本国民对于“皇帝”的观念是不一样的。日本有一位文艺理论家这样说,“日本天皇就像自然一般的存在,像空气一样的存在。”在他的说法中,日本的一草一木都有天皇的影子,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理解日本人是如何看待天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刚我们谈到,一个半世纪的现代革命过去了,日本怎么还有天皇呢?其实这是涉及到一个比较深的、更深层的对于生命和文化的理解,很难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来,我们只能小心翼翼的去理解他的存在:日本天皇和其他国家的国王不一样,和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更不一样。

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变异:日本二千年》这本书,对于天皇这个话题,书中的文字解释比较详细。其实,天皇这个词对于一部分中国的读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很难站在当下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里面去看待这个现象,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通过阅读去尝试理解一下这个文化到底是怎么回事。

现场问题精选

Q:

90年代的时候,日本流传着一句“经济倒退了20年”,使得网络上开始兴起“做个废柴”这样的言论,对于这个现象,您是怎么看的?

A:

我是非常不认同的,我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特定的方式进行奋斗。而且我们要正确理解日本的文化:当日本人说自己“躺平、废柴”时,我们从他们低调内敛的角度理解更好。虽然日本有人提出了诸如“经济倒退20年”等说法,但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是持续上升的,他们的市政建设也是越来越好的,这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对吧?

而且,这个“日本经济倒退20年”的说法,并不是外部观察得到的,而是日本人自己喊出来的,这恰恰是他们的一种自我激励;他们需要不断的进步,所以才对“倒退”如此敏感,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学习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而不是只看到他们提出的“废柴、躺平”这样的口号。

Q:

当下,中国也出现了“内卷、躺平”等词汇,请问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

A:

至于“内卷”,我认为就是当社会体系非常复杂,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整个社会就呈现出了这样的状态。

实际上,“内卷”这个现象在我国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第一个出现内卷的地方就是宫廷,你读一下《左传》或者看几部宫廷影视剧就知道了。古代由于交通、信息等不发达,许多消息无法被人及时捕捉,而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生活许多细节会被无限放大,也就造成了人们所说的严重内卷,但其实我们的生活正是由于我们的不断奋斗、不断向前走,日子才变得更好了。

当然,政府也应该为整个社会建立起一种更公平的导向制度,以确保大家的良性竞争,让年轻人在奋斗的同时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这是十分关键的。

Q: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日本的一些品牌比如无印良品、一些家居产品、软木产品等,都十分贴近自然,这种情况是因为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它会趋向于这种朴素主义、自然主义,还是说日本的文化核心就是比较崇尚这种贴近自然的东西呢?

A:

这到底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还是日本的民族特性呢?我自己的判断是,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二者择一,它应该是某种结合。如果没有工业化的趋势,我们也不会见到这么多匠心的产品,正是因为工业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大家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品质。

日本是极简主义的发源地。但像日本这种生活水准的国家,放眼整个世界其实挺多的,比如,简单大气的北欧风近几年也非常流行,但日本的一些制品或设计,似乎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这就涉及到所谓的“民族性”了。但这些做极简主义产品出名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工业化高度发达。所以,我更想说的是,极简主义的出现其实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当整个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状况提高了,人们就会对于物品的选择产生更高的追求;极简主义对商品、对生活的品质,其实有一种更高的要求。

短短的讲座时间结束后,相信大家与我们一样意犹未尽,因此我们带着讲座中没有机会问出口的一些问题,在讲座之外,与李永晶老师进行了一场轻松的对谈。

「贞观TALK—多聊两句」,为你带来讲座之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

◈◈◈ 「贞观TALK—多聊两句」第9期 ◈◈◈

本期主持:馍馍

本期嘉宾:李永晶

剪辑/后期:顾小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