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这段时间教育界都在讨论的事情就是“双减”政策了。郑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称为双减试点,透露出将率先落实几大举措的信息。

作为家有小学生的河南家长,我也感受到了一股新的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和孩子爸爸一起数了一下给儿子报的课外班,一共8个,其中体能类的比较多,也有和学科相关的,线上英语和英语口语。

和老公讨论了一下,以后我们也就不想着给孩子报学科辅导班了,不过目前正是发现孩子兴趣天赋的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广撒网”阶段,报这么多班,是想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反正家长是让他接触过了,以后想不想继续,就看他自己的了。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不同层次的家长,对于双减的反应是不同的。

土豪家长:我家孩子上的都是国际学校,将来是要出国留学的,双减跟我们没关系; 企业高管家长:把最好的老师请到家里来,给我家孩子上一对一; 学霸家长:得赶紧复习备课,回家自己教孩子; 普通家长:以前花钱给孩子补课,一年花费就好几万,现在孩子全靠自觉,公平多了; 其他家长:啥是双减?

以上这几种反应,你是哪种呢?

这个段子里,普通家长的反应好像最天真,普通家长的孩子好像受到的影响最大,有人还说,我们不努力给孩子创造条件,不让孩子使劲拼,拿什么跟别人比,还怎么改变孩子的命运!

但我觉得并非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的教育环境,内卷真的太严重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竞争,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还是老师,压力都非常的大。

但一个扎心的真相就是,你以为孩子这样天天去补课,真的有用吗?

教育学家、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朱永新在央视节目《开讲啦》中讲过一段话,他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做过一个20000人的调查,结果发现,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补习是无效的,只有对少部分人是有效的。

当我们所有的教育把孩子的空间全部填满的时候,他反而得不到发展,所以要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这样他才能发展成最好的自己。”

撒贝宁就说:“现在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补习有用没用,已经放在第二位了,第一位是面子问题,就是如果这个班上其他孩子都补习,你不给孩子报辅导班,老师会说,你们怎么这么不努力呢,家长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失去辅导原本的意义了。

家长们不妨回忆一下,孩子上了补习班之后,成绩真的有很明显的提升吗?

如果班里的孩子都去上了辅导班,那么大家成绩同样提高,孩子的排名能有变化吗?

孩子去了辅导班之后,他的成绩变化,真的是因为补习班的学习效果吗?

这就是典型的“内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内卷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落下,只能拼命地投入,只能靠双减这样的外力来强制地阻止这个趋势。

那么,如果普通家长不能依靠付出时间金钱精力来弥补孩子和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 那我们的孩子就永远也比不上别人了吗?

其实,内卷的反义词,不仅是停止内卷,更应该是多元化的观念,多元化的跑道,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其真正的特征,而不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

要知道,除了用“擅长学习”这一个特征来排序,我们还可以根据其他特征来排序。

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试着接纳孩子原本的样子,放下那唯一的评价标准!

比如,今年的东京奥运会,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年轻的奥运冠军。

14岁的全红婵,在跳水比赛中获得女子10米跳台冠军,并且以两个满分的成绩,打破了记录。

她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小将,她入选国家队才不到9个月,就以最小年龄进入了这次征战东京奥运会的名单,她是在广东省条件最差的体校走出来的,7岁之前,她都没接触过跳水,却用天才+勤奋两点,成就了现在的双满分战绩。

全红婵小时候,妈妈决定让她走跳水这条路,也正是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天赋才决定的。

如果没有走上跳水之路,也许全红婵就会和普通学生一样,成为大多数,甚至因为不擅长学习,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

宋丹丹曾经在一档节目中讲她的儿子巴图,她在儿子小时候,一直觉得孩子哪儿哪儿都是问题,没有上进心,怎么鞭策都不努力……

因为孩子成绩不好,所以她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成绩不好,就是一个孩子的“原罪”。

后来巴图长大了,不用上学了,作为妈妈,她才发现,原来儿子身上有那么多可贵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好脾气、很宽容、心胸大、快乐,这些特质是也许对学习没什么用,但是对一个人的人生,却重要极了。

学生这个身份,是有保质期的,我们为什么要拿孩子幼年时学习生涯中需要的特质,来定义孩子的一整个人生呢?

学习好当然是一个优点,但却不应该成为评价所有孩子的标准,世界上哪能所有学生都学习好呢?如果因此让孩子花费巨大代价去弥补这一差距,却忽视了对孩子天赋特长的培养,那真是得不偿失,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