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梁穿着黑色运动套装,坐在东京体育馆观众席后排。那儿灯光暗淡,直播镜头扫过去时,要稍微寻找个一两秒,才能找到和中国队队员坐在一起的刘国梁。

场上正进行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中国队拿下第一场。来到第二场,他从后排挪到敞亮的第一排,十指交叉端坐,紧盯着场上孙颖莎的一举一动。

孙颖莎3-1拿下第二场,刘国梁条件反射式从座位上弹起,激动地朝孙颖莎喊了起来,紧握着的拳头顺势朝上坚定摆动。

几十分钟后,中国队毫无悬念拿下这枚金牌。观众席上的中国队队员们举起国旗,刘国梁站在国旗后,朝场上的陈梦、孙颖莎和王曼昱挥手。他走到场边挡板前,和女队教练李隼击掌庆贺,又一把抱住陈梦、孙颖莎和王曼昱,摸了摸孙颖莎的头。

来东京前,刘国梁说中国队这次的目标是保三拼四争五,现在这个目标已然完成。备战东京奥运这五年,是他觉得极其艰难的一段时间。掌舵国乒的刘国梁,是中国乒乓球这艘巨轮的船长,更是国乒队员的靠山。船长引航,国乒熬过了艰难的五年,东京赛场上响彻四次的国歌就是最好的证明。

出征东京

威海训练基地的教练席,刘国梁戴着口罩,看着场上孙颖莎和张瑞一来一回。9天后,他率领国乒8名队员正式出征东京奥运。

2000年出生的小将孙颖莎开场连丢两局,不敌日本名将伊藤美诚的模仿者张瑞。赛后孙颖莎跑到教练席,找刘国梁请教战术。赛场聒噪的音乐声中,眼袋沉重的刘国梁转向孙颖莎,摘下口罩,开始给她分析失误。他一脸严肃,不时眉头紧锁,双手不停比划示意。

不光孙颖莎,主力队员许昕、刘诗雯、陈梦都在最后一次热身赛中输了球,大满贯选手马龙更是输给了00后小将袁励岑,比赛不断爆冷。

挑战不止热身赛的输球。受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规则发生变化,新规禁止球员摸桌、吹球,而这早已成为乒乓球运动员的习惯性动作,适应新规也需要时间。这次在日本的主场作战,连比赛场地都小了。

首次进入奥运的乒乓球混双比赛,被中国队看得很重。决赛中,中国队派出被称为“昕雯联播”的刘诗雯和许昕,迎战日本的伊藤美诚和水谷隼。在中国队2-0领先的情况下,却遭日本队逆转,最红以3-4憾失金牌。

压力集中到刘国梁身上。

今年45岁的刘国梁1982年开始学打乒乓球,1991年破格入选国家乒乓球队,是中国男乒首个获得过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冠军的大满贯得主。2013年,他的身份从球员变成国家队总教练,5年后成为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

身经百战的他,或许从未经历过如此艰难的备战,但在接受网易体育专访时,刘国梁却表现出一贯的乐观。孙颖莎和其他主力队员热身赛上的输球,在刘国梁看来“是个好事情”,正中自己下怀。他希望运动员在大赛前状态出现起伏,甚至输球,进而能够触底,再在正式比赛中慢慢反弹,像一记漂亮的发球,慢慢蓄力,突然爆发。

抵达东京的第二天,刘国梁就带国乒队员在东京体育馆进行赛前训练。央视播出的一段画面中,他把绿色T恤插在红色运动裤中,双臂交叉抱在胸前,沿着赛场一步一步地走,后来他说,自己是在用脚步丈量场地大小,发现的确小了。

难题在刘国梁这里通常都有最优解。他一边跟国际乒联沟通,一边让运动员适应,最终国际乒联决定,将裁判桌往后撤,场地宽度增加50公分。“这已经是限制之内所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刘国梁说。

船长刘国梁

央视乒乓球专项记者李武军第一次见到刘国梁,是在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之后,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刘国梁夺金,到2004年带队参加雅典奥运会,再到作为乒协主席带队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李武军见证了刘国梁从运动员、教练员到乒协主席的转变。

在他眼里,运动员时期的刘国梁是位智者,专业能力过硬;教练员时期是个铁腕,训练队员有方;乒协主席时期的刘国梁则是船长,掌舵中国乒乓球甚至世界乒乓球巨轮的航向。

按照计划,2020年初正是船长刘国梁带领国乒备战东京奥运的关键期,直到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一切都变了。

当时,刘国梁正带领队员在卡塔尔参加公开赛,他和乒协的同事每天拿着世界地图,看各个国家地区的疫情情况,判断之后怎么办。研究过后,刘国梁提出8个字——安全,健康,训练,比赛。在确保队员安全、健康的情况下,正常训练,备战比赛,这8个字后来成了疫情期间国乒的行动准则。

几乎同一时间,很多朋友给刘国梁发短信,说东京奥运会估计要延期了,“我说不可能”。3月2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办公室宣布,东京奥运会推迟至2021年举办,本来进入冲刺阶段的国乒被狠狠踩了一脚刹车。

刘国梁反应过来,必须要研究判断队伍在多出来的一年该往什么方向走了。他的选择是,训练,比赛,再训练,再比赛,直到东京奥运会正式举办,一刻不停息。

作为中国乒协主席和WTT理事会主席的刘国梁,现在要考虑的已经远远不止赢球那么简单了。像是装了中央处理器,他的大脑疯狂转动,在疫情反反复复间,敲定国乒的训练地,安排举办国际乒联、WTT系列赛事、乒超联赛等等。

决定办国际比赛,刘国梁下了狠心。当时国内已经半年多没办过国际比赛,这意味着国际比赛要是办成了,就是疫情缓和后国内办的第一个国际体育赛事,意义可见一斑。

随之而来的是压力。办国际比赛,从审批、国外选手入境到赛事防疫,不能有一点马虎。各种计划、预案,在突发状况来临之前都要备好。

按照刘国梁的习惯,每次筹备比赛的计划通常不止一个,多的时候有三个。这次,他考虑的范畴内,又多了许多从未遇见过的情况——国外运动员谁愿意来,从哪儿入境,到哪儿隔离,又去哪儿训练,能不能接受国内严格的入境隔离政策。最重要的一点是,万一出现疫情怎么办?

和国际乒联、国内主管部门紧急协商后,一切按照刘国梁的计划进行。30余名外籍运动员和近10名港台运动员从上海入境,隔离7天后被全封闭转移至威海。在那儿封闭训练了两到三周之后,他们和国乒选手一起,参加2020年国际乒联女子、男子世界杯、国际乒联总决赛和WTT澳门赛。

多出来的一年,根据场地大小、天气变化、赛事举办地变更,刘国梁带领国乒辗转海南陵水、成都、厦门、郑州、南阳、澳门等地训练比赛。每一次转场都困难重重,工作人员每次问刘国梁下个月去哪儿时,得到的答案总是“不知道”,很多都是转场前一周才最后确定。

然而,刘国梁总有备选方案,他很清楚,要先解决政府审批层面的问题,然后才能讨论比赛到底在哪办。很多时候训练比赛城市的最终确定,都要靠他和地方领导通电话,而这些电话还要等到地方领导有空时才能接通。

一位刘国梁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年多来各种训练比赛安排得井井有条,有赖于刘国梁果敢稳健的处事风格,“他的大脑是随时开机的,里面布局了多种可能性,不管哪里变,他都有办法走通这条路,就像他打球的风格一样”。

靠山一般的存在

在国乒内部,刘国梁是靠山一般的存在。每隔一段时间,一些熟悉的老队员都会找刘国梁,比如马龙,有事没事都过来问他问题,“我说有什么事吗?他说没事,就是技术上的事”。刘国梁清楚,其实技术上的事马龙门儿清,“他听我说完之后,会更踏实一点”。

马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大赛时有刘指导在,自己就更有安全感,“你总感觉,他最后会从哪儿想到什么办法,能力挽狂澜”。

在这次东京奥运乒乓球男单半决赛上,最后几个球时,场边的刘国梁朝马龙大喊,“马龙,他赢不了你,相信自己!”赢得比赛后,马龙立马回头朝场边回喊,“他赢不了我!”

不仅老队员经常找他,年轻队员对刘国梁的信任感也越来越强。赛场内外,他主动找年轻队员沟通,和他们拉近距离,慢慢地,年轻队员碰到困难都会主动找刘国梁,他也很享受和队员们自然的交流。

刘国梁的办公室里有两套衣服,一套西服,一套队服,穿队服的时间永远比穿西服的时间多。穿西服的刘国梁和穿队服的刘国梁,是两面不同的形象。穿上西服,他作为乒协主席去会见客人,洽谈项目;换上队服,他走进熟悉的运动馆,盯训练,和队员交流业务。

他有分寸感,进馆看训练,就算是穿着西服刚从正式场合回来,他也一定换上运动服再进馆。他觉得,队服能让运动员感到亲切,消除距离感,让自己更像他们的靠山。

靠山一般的刘国梁不喜欢把苦恼表现出来,“你再难,出门的时候还是要让他们感觉你总是有办法的,总是能解决的”。实在有烦心事的时候,他就早起喝杯茶,自我调节一下也就过去了。他想给团队一种信心——不管是运动员刘国梁,还是乒协主席刘国梁,都是一个不会被打败的人。

刘国梁也有怕的时候,他怕输,“大家都对乒乓球有信心,我就怕输,如果大家都觉得危机四伏,其实我特别有信心”。国人都觉得乒乓球能赢的时候,他知道比赛中的风险在哪儿,人们觉得赢球悬的时候,他知道国乒的实力摆在那儿。

最恐慌的时候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前他的压力到达顶点,怕不能继续包揽5金。赢了之后,他跟别人说自己那时很恐慌,但没人信,“大家都觉得不可能的事,反正只相信事实”。但对刘国梁来说,他自己要做乒乓球项目最清醒的那个人,忧患意识最强那个人,时刻最警惕的那个人,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给教练员和运动员发出提醒。

那段时间,外界出现一种声音,说中国队赢太多不好,其他国家只有参与感,没有成就感。刘国梁则认为,竞技体育是公平良性的竞争,“他们(其他国家)的提高会促使我们的进步,我们的强大也会促使他们的发展”。

他毫不掩饰自己希望国乒长生不衰的野心,但他认为的长生不衰标准,不是百战百胜,而是取胜概率和整体优势能够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备战奥运这几个月,刘国梁的白头发明显多了,身边工作人员说他是用脑过度。有人两三个月没见他,说他白头发多了,刘国梁应和说“嗯是的”,第二天赶紧去把头发剪短,这样就看不出来了。

每次他都会给队员“画大饼”,“说大家努力拼,奥运会以后我们就有时间了”,后来他发现,奥运会后紧接着下一个周期就开始了,循环往复,没有止境。

在接受网易体育专访时,他也给自己画了个饼——希望东京奥运结束后好好休息一段时间,陪伴家人,陪陪孩子。

但这最快也是十几天后的事儿了。这些天,他依然坐在东京体育馆赛场的观众席,两个沉重的眼袋上方,一双眼睛正牢牢盯着场上的中国队队员,然后在几个小时后,他和电视机前的亿万国人一起,听到熟悉的中国国歌,响彻东京体育馆。

作者:尚嵘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