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国女子乒乓球队,3 : 0怒赢日本队,夺得第34金,喜提四连冠,大快人心!

94年的陈梦、99年的王曼昱、00后孙颖莎,越来越多人,知道这三位年轻队员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微博@新华网

而另一边,昔日魔王张怡宁、王楠、李晓霞的直播,堪称大型辟谣+凡尔赛现场,让不少人大呼爷青回…

主持人一句:经常打哭福原爱?

大魔王巧妙回答:是不是别人打哭了算我头上的呀?

不禁让我们梦回那段乒乓时光…

一时之间,新旧交替,岁月变幻,仿佛都藏在了这几条微博热搜里,让人感慨…

中国乒乓球队,又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这不是第一次。

之前的乒乓球男团几大名场面,早已横刷各大平台。

比如面对水谷隼的自杀式炫耀,刘国梁那句霸气的:就别让他们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真,最终中国男乒3-1击败日本,夺得金牌,搞得水谷隼只能在领奖台上强颜欢笑…

更秀的是,在之后日本电视台的采访中,张继科刘国梁直接在后面表演了一出现场挂金牌…

夺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个经典永流传场面,也被网友疯狂转发:

一个“不懂球的胖子”,面对一屋子世界冠军,骂道:

你现在除了世界排名第一之外,没有任何头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经典的“自杀”三连:

抢着犯错误,等于自杀!

哈哈~哈哈~等于自杀!

摇头晃脑,装酷,耍大牌,等于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许昕被骂成了帝国呆滞蟒,张继科被骂成了帝国委屈虎,马龙变成了帝国无辜龙,一屋子冠军懵逼脸…

网友弹幕:不好意思,中国乒乓球队的确不存在他杀,要杀也是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国乒队,就不得不提大火的龙蟒獒三剑客:马龙,张继科,许昕。

人称大蟒,哦不,是人民艺术家许昕先生,打球观赏度极高,属于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系列。

他常常打出很多骚出天际的球:

比如愣是把乒乓球打成了羽毛球,疯狂挑战摄影机机位极限,广角仿佛专为他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疯狂反拉杀高球,结果居然把对方的球拍都打掉了,最后一个球愣是有手没法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打着打着,突然来了一个水中捞月、飞燕踏马,还有背后捞球的骚操作,简直是花样乒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前几天,在微博上发与水谷隼的对决视频,声援国乒的张继科,杀球又快又猛。

这的确就是他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图源于微博@张继科

当年445天即拿下大满贯,被称作“藏獒”的他,打法犀利,作风更是个性。

世乒赛男单决赛,战胜王皓赢得比赛,他一下把衣服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杯决赛,连扳四局夺得冠军,一下脱掉衣服,露出了偷纹的新纹身…

但一想到刘国梁,又找了一件衣服给穿上了…

张继科:我脱了!我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算是打法再犀利,个性再强烈,也有懵逼时刻。

2016年里约奥运会,张继科第一场败给日本选手丹羽孝希。

于是名场面出现。

刘国梁急了:一定要醒醒啊!这是奥运会啊!真的开始了!

好家伙,敢情还有在奥运会上犯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许昕是“骚”,张继科是“狂”,那么队长马龙,则是“乖”。

被中二日媒称作“六边形战士”的他,实力爆棚:

前几天,32岁的他,成为首位在奥运会蝉联男单冠军的人,同时还创下了连续三届奥运会连获四金的壮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微博@新浪体育

但就算是实力超强的“六边形战士”,却也是个会碎碎念自我鼓励的乖乖龙:

勇敢啊!没事,你自己领先呢,你知道吗?全是意外,没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算是“乖”的他,也常常花式戏“蟒”,和许昕打球打到风骚二人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三剑客外,深扒下去才发现,原来国乒队还有一项传统技能

没错,正是:rap。

一首《乒乒乓乓,天下无双》,破圈大火。

相信我,无论清晨还是深夜,只要你点进去,绝对有三位数以上的“正在观看”,陪你乒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歌说是rap,其实全员reader。

虽然技术不咋地,歌词倒是傲娇得很。

比如套路1:前面专业名词+后面放狠话。

我滑步侧身斜拉弧圈,打得你没脾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套路2:硬cue对手,突然拉踩。

老有人提柳承敏,说我们俩在较劲,其实我的目标就是冠军,管他爱谁谁!

柳承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离谱的是,每集最后还有固定受害者发言福原爱。

她奶声奶气地说:我是福原爱,我爱世乒赛~我不是瓷娃娃,其实我也很能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霸道语气,傲娇拉踩,再配合上非常魔性的洗脑hook:乒乒乓乒乓,天下无双!

足以杀遍b站鬼畜区的无敌手…

你以为这只有一首歌?对不起,这首歌有整整11个版本,严重怀疑是国乒队老团建项目了…

网友弹幕:原来国乒队最难的不是打球,而是ra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性鲜明有梗的队员,实力超群堪称碾压的队伍,再加上网友们的疯狂玩梗全民狂欢,一时中国乒乓球队火上加火…

疯狂玩梗的背后,是我们对这支王者之师的自豪。

“赢没什么,输才奇怪”,“包揽金银铜”,不少国人习以为常。

以至于当许昕与刘诗雯不敌日本队时,引起不少人的惊讶,甚至是责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诗雯与许昕

但哪怕是乒乓大国,保住冠军,也远比大众想的要难。

金牌的背后,是他们日复一日,超出常人的付出。

比如成功卫冕男单冠军的马龙。

其实在距离奥运会不到一年的时候,膝盖磨损钙化,他不得不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一旦手术,一切变成了未知数:

身体、精神、能力,多久能回来?能不能回来?都是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不容易做完手术,熬完康复训练,还要接受一系列身体来不及调整的失败:

输球,这样的场面,常常出现。

“想拼但真没招,完全被对手限制住…”

“当你全力以赴一拼,却感觉和你想象中不同…”

“回来了,但还能不能和最好水平的运动员对抗?”

怀疑爬上心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32岁的他,年龄最大,体能训练任务更重…

你难以想象,他是如何在巨大的身体与精神压力下坚持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刘诗雯。

7月26日战败一哭,让无数人心碎。

但背后的努力,更让人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是老将,同样冒险做手术,一消失,就是8个月。

8个月后,终于回归。

她说:脱队半年了,我想我如果能再次拿起球拍,我一定好好珍惜。

她说:感觉还是上了球台最开心,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开心专注投入了。

她是发自内心的珍惜与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现实却是残酷:

手术归来,面对的是封闭训练一年多,进步神速的队友。

奥运名单,竞争激烈。

训练馆上精准到秒的奥运会倒计时,不等人。

可每一次挥拍,都是一次钻心的疼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天的训练,都是难熬的自我对抗。

一次次的疼痛,一次次的沉默,咬牙,挥拍,再疼痛,再挥拍…

你看到她无数次皱眉咬牙,也听到她无数次说“再练”“再练”…

她是多么想参加比赛,哪怕只有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术后生活自理的艰难,再到拼上奥运会资格,再到奥运会决赛台,你无法想象她经历了什么…

无论是卫冕成功,还是痛失金牌,每一位运动员,都付出了难以形容的努力与代价…

每一面金牌的背后,都是日复一日的练习,竞争激烈的筛选,不断与疼痛共处,与自我怀疑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只是他们,背后的技术团队,分析团队,体能团队等,更是不容小觑…

就拿教练团来说。

马龙的师傅,秦志戬。

曾获男团冠军,混双冠军的他,英俊帅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志戬

但从当上教练几年后,两鬓斑白。

1米8的大个子,只有68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0年孩子出生,但他依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马龙许昕身上。

晨练,陪练,再到深夜的反复看录像…

日复一日的指导与陪伴,他们的关系,如父如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是日常的指导,更有内心细腻的关照。

他深知,自己这个“儿子”马龙,不那么有自信。

于是,虽然他不怎么听歌,更不知道什么潮流趋向…

但他依然把马龙最精彩的比赛片段,配上马龙最喜欢的歌手周杰伦的歌,专门做成一个十几分钟的视频,在里约奥运会单打决赛前夕给他看…

他想让他知道,他曾经做得这么好,以后也一定可以做到…

而如今,在这个视频中,无数弹幕打上:秦指导,他不仅做到了,还做到了两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技术人员。

运动员最常求助的,除了教练,就是球队科研人员。

这次来的,是马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几十场球的研究才知道,马龙一个细节,出了问题:

捡球时间。

马龙赢球平均捡球时间26秒到27秒,最好的场次31秒,输球时22秒左右,最不理想最慌的是17秒…

也就是说,马龙节奏不稳定,跳动太大,而且随着比分的压力,看似冷静,其实节奏已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致命之处,往往在毫厘之间。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往往这些毫厘之差,顶尖运动员也难以察觉,必须要有科学准确的统计…

这些统计背后,是默默无名的科研人员,一板球一板球的抠、记录…

一个小时七局四胜的球,要三个人,花费七八个小时才能统计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发球技术分析,每一拍的技术统计,到失分落点分布图,全都是密密麻麻的数据统计…

中国在乒乓球项目上,一定是被各国分析最多的对象…

我们只有研究得更细,分析得更透彻,才能赢过他人…

这些工作,必须高度集中,同时又无比枯燥,能坚持下来,相当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个略带羞耻,却相当有效的秘密武器:心理会诊。

这是乒乓球队历届传统。

开会时,针对每一个运动员的技术性格秘密,互相分析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刘国梁会指出,为什么张继科在奥运会结束后,表现忽好忽坏?

经过交流才知道,按理来说最快拿到大满贯本该满足的藏獒,内心还是压抑的,而这种不知道如何释放的压力,让他打球感到“紧”…

这种内心的话,只有在聊得比较深入,在真正彼此信任的氛围下,才可以说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刘国梁所说:

国外谁有这么多优秀的运动员,最好的教练组,最了解你的人都在这里,群策群力,集体智慧,帮你去找出问题,除了举国体制外,我相信没有人会这么做…

正是这一切,很可能别人根本不会注意到的细节,才足以构成这中国乒乓不败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中国乒乓球队正式成立,队训只有一句话:你不要这一分,祖国还要这一分。

彼时,正是日本曾称霸乒坛之时,1954年-1959年,连续5届获得世乒赛男团冠军…

终于,1959年,容国团连续力克劲敌,站在了世锦赛的冠军台上。

代表个人水平的圣·勃莱德杯,第一次刻上了中国人的名字…

他那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激励了无数乒乓球人,奋力拼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容国团

在当时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在物资匮乏、设备缺少的条件下,他们愣是在残酷激烈的体育竞争中,杀出重围,冲出一条血路,直到今天…

《乒乒乓乓,天下无双》里,有一句傲娇但却非常有底气的词:

这一球,几代人的努力,你接得住吗?!!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新旧交替,似乎是一个注定悲情的过程:

大魔王打败了王楠,王皓输给了张继科,张继科又输给了马龙,国兵三剑客落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今年,剩下的马龙许昕,也许是最后一届,小枣刘诗雯大蟒许昕终究遗憾收场…

但一切不会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4年的陈梦、97年小胖樊振东、99年的王曼昱、00后孙颖莎,一颗又一颗新星,已冉冉升起…

而他们,秉持着一代又一代传承的乒乓精神: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国争光;发奋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勤学苦练、不断钻研、不断创新。

终究会走得更远…

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乒乓球队,这一句话,被无数人刻在心里。

而今晚,男子乒乓球团体决赛,我们依然期待那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