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完《孟婆传奇之渥丹篇》,意犹未尽,便又找来第二部《孟婆传奇之桑黛篇》。

《孟婆传奇之桑黛篇》依旧延续上一部的主题——“因果报应”与执念,其中,又掺杂了许多的人生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书中,上一任孟婆渥丹终于放下执念,走向轮回,桑黛成为这届的继任者。

桑黛与渥丹不同,她高贵、沉静、优雅,一看就知道出身优渥、有着良好的教养。

她并没有犯错,而是有很深的执念不能放下。

人世间放不下的是什么呢?想必都是一个“情”字,爱情、亲情、友情都是人生割舍不下的东西,一个年纪轻轻,貌美如花的女子,执念大多是来自爱情,要么是求而不得,要么是真心错付,桑黛站在奈何桥头,就是想等到那个人,问一问:到底有没有真心爱过?

鬼来鬼去,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桑黛等来的是一位钱婆婆,她要拿福报换取回阳间一趟,找回自己的女儿。

温润如玉的冥帝心想:孟婆桑黛契机到了。

于是,桑黛陪着钱婆婆,重回自己的家乡,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勾起了桑黛的许多回忆。

在寻找钱婆婆女儿桃汐的过程中,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也慢慢浮出水面,桑黛也见到了最让她伤心、也最牵挂的那个人——成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成染是王,桑黛是最宠爱的妃子,但像成染知书达理的皇后说的:“感情的事是最纯粹也最是复杂,它纯粹在只需要两颗心的吸引,复杂在,需要两个家庭的融合。”

爱是真的,只不过掺杂了家族的争斗与世仇,可染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践行自己对桑黛照顾一生一世的诺言。

在桑黛眼里,爱情是纯洁、高尚的,亲情也应该无私、高尚。

但这两样桑黛都没能拥有,母亲和音公主为了复国的仇恨,终生在算计,算计自己、算计女儿,最终还是死在可染的手下。

可染初见桑黛,是真心的爱慕,但在和音公主的一次次复国行动中,可染渐渐对桑黛有了防备之心,于是,在可染与和音公主面对面的对峙中,桑黛带着对爱情、亲情的失望,带着腹中的孩子跳下城楼。

此后,可染冒着被天雷劈死的风险,吞下蛇丹,像一个妖怪一样活在人世间,只为找到桑黛的灵魂,求得一声“原谅“。

随着桃汐的身世慢慢浮出,桑黛心中的怨恨也渐渐消失,桃汐是她腹中的胎儿,因为太小不能进入轮回,母亲和音公主将婴灵护在怀中,哪怕被周围的怨灵上的千疮百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在魂魄消失之前,把桃汐托付给家族中的亲人,并留给桑黛一句话:“此生,惟对不起桑黛,辜负了母女之情。”

心中多年来的坚冰开始化作眼泪,滴在奈何桥上。原来,人生中多数的遗憾,都来自于自己执着地追求圆满与永恒。

桑黛幼时,是公主与王爷的女儿,衣食无忧,后来,做了皇帝的妃子,得到了世人羡慕的爱情,这已经很好,偏偏她不知道感恩,反倒想这些东西永恒,正因为如此,遇到人生中的一点变故,她才觉得彻底失望,不肯面对人生中的缺憾,形成对亲情、爱情的执念。

终于,她对桃汐说:“世人常犯错,皆因心中各有筹谋,而此筹谋多关乎一个‘利’字,‘利’皆逃不过一个心中的贪念,因贪念,所以想要的更多,渐渐不知满足,满足不了,便会埋怨。终日愁思,甚至生出怨恨。心中失衡,自然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世人总是追求完美,这本无错,可也不要让此心遮蔽更多的美好……万事万物原本就很难做到至极和完美,所以面对缺憾,也要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话说给桃汐听,不如说是桑黛说给自己听,在寻找结果的路上,她终于明白:“……人活一世,掌握小满的尺度,才能活出人生的大圆满。”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者,作者李莎一直想借孟婆的故事,让世人感知因果,生敬畏心,因此,书中的故事以及每一个插曲,都是在明处暗处,指点说教,她借桑黛的口,说出一个个“新鬼旧鬼”的故事,旨在教化众人。

那个一直呆在“一念城”的吕家八代祖先,不肯进入轮回的原因,只是为了等到吕家的子孙有一个能中状元,这种为自己家族的担忧,是每一个人心底的执念。

卖假药、缺斤短两而成为富豪的王员外,在五十岁的时候开始做善事。

促使王员外良心发现的是一位药材铺老板的家破人亡。

因为从他这儿进的药材,药材铺老板被人告发卖假药,药材铺老板百口莫辩,一家三口人因此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做了十年善事,家里的四个儿子却相继死去,唯一留下的四儿媳妇怀胎十月,却几天几夜生不下孩子来。

王员外去求道长,要问清自家弃恶从善为什么却要恶报连连。

道长细细为他分析因果,四个儿子都是被他间接、直接害死的债主,转生到他家,就是要讨债,让他家破人亡、穷困而死,但因为十年的善事,转变了命运,上天才把四个败家的儿子收走……

就像道长说的:因果轮回,善恶有报,如影随形,丝毫不差,只是世人看不到更深的因果而已。

黄泉路上,荣华富贵早已成云烟,一碗孟婆汤后,爱恨情仇都灰飞烟灭,那么,短短的人世间,争得什么,夺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