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路子不正,要自己及时改,不要等着被敲打了才知道错。

8月4号晚,新华视点发文《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视点深度》,文章内容直指当前的生长激素滥用。

本身作为一个治疗矮小症的处方药,在一些推销人员和医生口中则成了用来抵御身高焦虑的良药。这种滥用会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文章一经爆出,圈内人士都把目光投向了国内两家生产该类产品的药企,一家是安科生物,一家是长春高新。

其中安科生物第一时间回应:公司在营销上不存在“高额回扣来引诱儿科医生滥开处方”的情况,自产品问世二十多年未暴露出大规模的临床使用风险。很多网友也表示相信企业,然后反映到股市上,就是安科生物的大暴跌。5号上午一度跌破10%,资金缩水32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春高新作为以生长激素为龙头产品,5号上午也是直接暴跌10%,缩水124亿。

很多人觉得奇怪,官媒并没有一个个点名,为何市场反应如此敏感脆弱?

正是龙头效应。

还记得甄嬛传等清宫戏里经常出现的阿胶植入软广吗?即使不用单独说是东阿阿娇,东阿阿胶作为该类产品的头部企业,当时也是赚的满满当当。任何一个产品的突然爆火或者负面消息,最先影响的必定是头部企业。甚至可以说他们做软广时不用标明自己品牌,依然是最大受益者。因为其市场占有率能带来影响度,负面消息同样如此。

新华视点的文章一出,股民不是想的这两家企业受损,而是担心会牵涉整个生长激素行业。这叫啥?当年一些企业不守规矩,利用信息差诱导消费的恶果。生长激素不是普通日用品,它的滥用必然会带来负面效应。让民众花了冤枉钱,还带来了风险。当年用回扣来带量时,就应该想到被捶打的那一天,这叫“吃得咸鱼抵得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只是价格高了,哪怕没用,也没有风险,或许还能被人们称为一个商业模式而已。早在我们高考那年,高考结束,我爸悄咪咪把我拉到一个药店做什么骨缝测定。说是看能不能继续长高,不用问就是你九十岁他也说你能继续发育。然后卖给了几盒钙片,说至少能长高五厘米,花了我爸将近两三个月工资。这么多年过去了,可我身高依然锁定在高中阶段。父母对于孩子的身高焦虑,却一直传了下来。钙片和生长激素一样,正规产品,却被一些人用了不正经的手法来推广。在不正当获利时闷声吃肉,被点名哭天叫屈这不合适。

而作为当时的营销人员,如果真的做出了回扣带量的行为,此时此刻事态发酵后,估计只能会被企业做出断尾求生的选择。不错,断掉的必定是营销人员,而且回扣会只是“个人行为,与企业无关”。这在近年来的打击回扣行贿事件中,有着鲜活的例子,相信大家都还记得某大药企的卸磨杀驴。

纵观医药史,很多药品就是一部行骗打脸再纠偏的过程。有的是冒充药品治病,比如二三十年前火爆的某株口服液;有的是正规药片,但花式营销,比如这生长激素。但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后,这些虚的假的,有误导性的,都会被监管机构一一拿下。

回归药品本质治疗属性,而非侧重其商品意义,是未来药品经营模式中的巨大改变。很多企业自持创造了多少经济利润而盲目自大,纵容默许一些手段来提高销量,然后临到事发,又希望能断尾求生。这在将来无疑是种错误的策略,任何药品都不能无止境的提高销量,要正视市场销量和临床用药的差异。过多追求市场销量必然会引发销售人员利用其他的灰色手段带量,到头来让企业蒙羞。从行贿送礼,到讲课费用,多少企业在带量采购和双规面前显了真身。

利用产品的知名度和拉拢医务人员来滥用药物,势必会透支自己企业的前景。股价下跌都是轻的,甚至会引发患者的集体诉讼。普渡制药的阿片事业,就是亡于为了销量不择手段,最终认罪并被重罚83亿美元。

历史教训就在眼前,就怕各家药企,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