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王进喜

“铁人”王进喜,一个在全中国乃至世界都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原本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石油工人,却凭借着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成为了令中国石油工业化飞速前进的领头人。

人们熟知王进喜,是因为大庆油田。

人们不熟知的,则是他那些为石油工业奋斗一生的岁月。

王进喜四十七岁那年,因为癌症不幸病逝,死后被葬入了八宝山。

他这一生膝下一共有五个子女,不知他们当下现状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进喜

王进喜的早年经历

一身皮袄,手握刹把,傲然挺立——这是一幅王进喜给世界留下的经典“写真照”。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

历经多年病变和匪患,即便是曾经在赤金生活了近百年的王家,以往丰厚的家业也逐日衰败。

那一年王进喜的父亲已是四十多岁的高龄,对于这样一位老来得子,心里自然欢喜得很。

王父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有所作为,学成一门本领后光耀门楣,便给孩子取名“进喜”。

那个年代,旧中国一片世风日下,水深火热。

王进喜整个童年都过得颠沛流离,风餐露宿。

先是家乡所在的地方闹了大饥荒,冰雹、洪水、虫灾先后袭击,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

王进喜一家人不得已跟着乡亲们南下逃命。

路上的干粮吃完了,盘缠也用尽了,王进喜便只能和父亲一路沿街乞讨。

接着没过多久,王进喜又被当地的大军阀抓去当起了童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岁的王进喜身材瘦小,但却要干着跟大人们一样辛苦地脏累活。

除此之外,被工头欺负打骂也是常有的事。

十多岁的王进喜为了挣钱给眼瞎的父亲治病,还去进山给地主放牛。

灾荒之年,王进喜常常吃不饱也穿不暖,什么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他常常在想,这样穷苦的日子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个救世主来拯救他们这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

十三岁那年,王进喜又被人拉到窑厂开窑采煤。

煤矿里的设施极其简陋,手镐落煤,敲敲拉拉,工人们在那里从事的都是极其笨重的体力劳动。

人在后面推,马在前面拉,人身安全几乎没有什么保障。

一天下来,王进喜一身都是黑漆漆的,自己早已滚成了一个“煤球”。

在这暗不见天日的窑洞里,王进喜一干又是三两年。

没过几年,玉门油矿刚刚成立,王进喜又去矿上做起了长工,成为了一名钻井工人。

在石油河坝捞油讨生活的这些日子,王进喜每天都弄得一身一脸都是黑油。

久而久之,人们还送了他一个外号:“油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进喜十多岁的年纪,年龄不大,干活的经验却不少。

每从事一份新的劳力工作,他都丝毫没有马虎过。

长年累月的工作经验,他也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

虽然身在黑暗之地,他却一直对未来的人生充满希望。

正是如此苦难的童年经历和生活环境,才造就了王进喜这一身刚毅不屈的坚韧性格。

“总有一天,我们大家都会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到那时候,我们都是一名堂堂正正的工人。”

王进喜:新中国新一代的钻井工人

玉门解放以后,王进喜便通过考试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的钻井工人。

石油作为一种“工业的血液和生命”,一直以来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和能源,历史上也有不少国家战争直接是因为石油而引发的。

“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发现的天然石油基地,最早开发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也称得上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了。

玉门油田坐落于戈壁腹地深处,位于祁连山脚下。

为了振兴中华民族的石油工业,玉门油田也是当时新中国第一批集中力量加快建设的石油工业基地。

前三年的时间里,王进喜一直都在老君庙大队当一名钻探工人。

刚开始的那段时期,玉门油田的很多钻机设备都因为没有钻头而不得已停工了,王进喜便自发地组织了一支青年队伍,从各处的废料堆里找钻头,修修补补,重新拼装。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上下原油一年的总产量才只有十多万吨。

玉门油矿刚开始投入开发那几年,当地的发展情况还十分恶劣。

住的地方都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光板羊皮袄,大家吃的都是稀粥和辣子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如此,王进喜却依然非常勤快,还特别能吃苦。

新中国伊始,最是百废待兴的时候,石油在此刻也显得尤其重要。

王进喜常说:

是共产党和毛主席的功劳,我们才能翻身农奴把歌唱,谁能想到昔日我这个放牛娃也能做国家的主人?

既然共产党都让我们农民当主人了,那我们就要拿出主人该有的样子来,不能磨蹭,也不能偷懒,就应该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干活。

当时带领王进喜作业的师傅郭孟和是玉门油矿最早入党的老党员之一,也是当时最早一批的全国劳动模范。

在郭孟和的影响下,王进喜也养成了那种大公无私、为国奉献的无畏精神。

他时常对工友们说:

“石油就是我们国家工业的血液和力量,没有石油,国家就会有压力,我们的交通工具都会濒临瘫痪。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这些就是我们石油工人的义务和责任。”

“铁人”王进喜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松辽盆地发现大油田的消息传遍了中国上下,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庆石油会战即将展开。

石油系统组织了一些部门人员自带设备进入东北松嫩平原,任务就此开始。

王进喜随即向上级报告,要求前往参战。

得到政府的批准后,王进喜随即便带着他的1205钻井队日夜兼程地赶往大庆。

在王进喜的带领下,1205钻井队把重达六十多吨的设备化整为零,所有的零件一样样全都被拆了下来,用各种各样的苦力方式不远千里地带到大庆去安装。

仅仅三年半的时间,这支石油作战队伍就探明了面积高达86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油田。

王进喜的队伍一下火车,上来就问了三句话。

“钻机现在到了没有”?

“井位在哪里”?

“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

他的队友们笑王进喜说,“他真是恨不得一拳就能砸出一口油井来。”

井架立起来之后,为了解决供水不足的情况,王进喜又带领着工人们找附近的地方破冰取水。

不管是洗脸的脸盆还是洗澡的水桶,甚至就连头上戴的钢盔,一切手头能利用的物品都成了他们取水的工具。

保钻头用的那六十多吨水,就是这些人一盆一盆硬凭着人工端来的。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吊车在工地上不够用,机器卸不下来,王进喜便招呼着工人们用人工拉运。

“我们一刻都不能耽误,就是用人力拉也要把机器拉到井场上去,用双手拖,用肩膀扛都行。这么个情况下,不管行不行我们都得上。没有条件,我们就自己创造条件。五十个人不够力气的,就一百个人一起上。”

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所在的1205钻井队仍旧打出了当地的第一口油井,这也是我国石油工业历史上的一个创新纪录。

没有人知道,王进喜为了大庆油田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甚至险些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早些时候,王进喜在岗位上指挥工作的时候,突然一根上百斤重的钻杆径直地倒了下来,直接砸到了王进喜的大腿上,他当即便陷入了昏迷。

等到他悠悠转醒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工人们都围在他身边守着他。

王进喜当即怒吼道:

“都围着我干嘛,我又不是水做的,怎么砸一下就不行了?怎么都不用做事了吗,一个个的都在这里,赶紧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去,谁都不准再过来看我。”

此时此刻,王进喜的大腿还在汩汩地往外冒着鲜血,甚至连身下的床单都染红了一大片。

去医院经过简单的包扎以后,王进喜又重新拄着拐杖回到了岗位上来。

王进喜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当时正在开采的新井位正处于一个高压区,按照他积累多年的工作经验,如果处理不当,那就是非常容易发生井喷的,即我们所说的爆炸。

果然没过多久,最让王进喜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当钻机打到高压层的时候,井喷发生了,如果不堵住缺口,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孰料王进喜想也没想,直接扔掉拐杖,一纵身跃进了井里。

当时泥浆里翻滚的都是临时救急用的水泥,碱性是非常大的,对人的皮肤也有非常严重的腐蚀作用,更何况王进喜的腿上还刚刚添了新的伤口。

那时候大庆还是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天气,王进喜奋不顾身地跳进泥浆里,奋力地用自己的双手晃动身体,把泥浆池底的水泥搅上来制止井喷。

看到王进喜所作作为,周围的工人们也一个接着一个往下跳。

经过整整三个多小时的努力,井喷竟然就这样被王进喜和工人们制服了。

王进喜此时的双腿早已血肉模糊,手上也长满了水泡,身上没有一处地方有个完好的模样。

难以想象,王进喜当时跳下去需要多大的信心和勇气,他的成功亦可谓是大庆油田史上的一项奇迹。

赵大娘看着累到爬不起来的王进喜,心疼地对他说了句:

“王队长,你可真是个铁人呐!”

从此以后,“铁人”王进喜的称号就这样流传开来。

事后回想起这件事情,王进喜仍然心有余悸。

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当时那样紧急的情况,王进喜也只能硬着头皮跳下去了。

如果发生井喷,那将会是无法预料的后果。

王进喜47岁病逝,死后被葬入八宝山

王进喜因为经年累月的高强度工作,经常饭也顾不上吃。

久而久之,王进喜便得了胃病,常常痛得在床上缩成一团,甚至需要吃止痛药。

玉门会议开会期间,王进喜正在大会上作报告,却突然胃病发作。

强忍着疼痛汇报完工作进度以后,家人们按着王进喜去了医院。

后经解放军301医院检查后,王进喜被确诊得了胃癌。

直到开国大典那一天,王进喜仍然抱病前去观礼。

怎料国庆节刚过没多久,王进喜的病情却突然急速恶化。

距离王进喜被确诊胃癌才过去了七个月的时间,他却已经油尽灯枯,即将向这人世间作最后的告别。

临终以前,王进喜把自己的一个小袋子交给了守在病床前的同志。

“这是组织上给我的捐款,我一分钱都没动,请你帮我交还回去,让这笔钱花在更重要的地方。国家对我不薄,我不辛苦,我有今天这个样子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王进喜还叫来了自己的弟弟王进邦,亲手交给他三百块钱:

“这是我唯一的积蓄,现在就请你转交给咱妈吧,我估计没机会再见她一面了,是我不孝,这辈子都没好好孝敬过她。”

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王进喜因为积劳成疾,在医院医治无效病逝,享年47岁。

三天之后,在北京八宝山的革命烈士公墓里为王进喜举行了告别仪式。

王进喜留下的5个子女现状如何?

王进喜的妻子叫王兰英,原来也是玉门油田的一名工人。

夫妻俩膝下一共养育了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这些人当中,有些人接过了王进喜的衣钵在1205钻井队当过钻井工人,有些人去部队服役穿过军装,有些人从政当了一名机关领导。

大儿子王月平是和王进喜长得最像的十六岁那年,王月平在父亲王进喜的影响下去了部队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退役之后,王月平子承父业,重新进入到了石油这个行业。

军营的生活刚刚结束,王月平便投身到了石油相关的工作。

提及父亲王进喜,王月平脸上更多的是骄傲和心疼。

我八岁那年就和父亲一起来了大庆,从小就是在油田边长大的。

每天都看着父亲从这一个采油区,再到另一个工作场,他陪我们的时间很少。

后来我自己也继承了他的这份事业,对我来说,油田就好像另一个大家庭。

靠着王月平自己单打独斗换来的成绩,他如今已是大庆油田的一位副总经理,还是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地下资源开发公司得一名党委书记,这也算是“虎父无犬子”,继承了“铁人”王进喜的遗志。

小儿子王月甫早年也在大庆油田当过一名工人,但后来发现小儿子聪明的工作头脑应该有更高的作为,因此不久后王月甫便和油田公司解除了劳动合同,而后到长春邮电学习深造,通过学习进修以后成为了当地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在我印象里,我父亲几乎是没有时间和我们一家人出门游玩的,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学会了各自独立。

后来我才明白,我们每一个人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有原因的,有些人是出于一种热爱,有些人是出于一种信仰,而我的父亲便是两者皆有。

王月甫的妻子是钻井队的一名卫生员,两人在生活中倒也是琴瑟和平,过着安定平凡的甜蜜生活。

大女儿王樱和她的丈夫夫妻俩都是一名石油工人,是一位钻井队的大队长。

王樱是一名普通的小工,她工作的地方在大庆,而丈夫却远在呼伦贝尔。

尽管相隔千里,但两人却一直为了中国的石油工业奋斗着。

王樱如今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她的工作任务,从岗位上退休下来,目前在家疗养身体。

二女儿王月珍选择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女战士,而后在一所军校中当了一名药剂师。

在此过程中,王月珍也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父亲在王月珍的心目中更像是一位传奇英雄。

小时候对父亲从事石油工业的了解和感触并不是很深,他从来不会在我们面前说他有多么辛苦,对他来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哪里又发现了大油田。

有时候更多的都是通过外界来了解他们这个职业。

随着我工作阅历的增长,我对他的坚持就越来越有体会了,也慢慢变得更理解他。

王月珍的丈夫是一名老师,目前夫妻两人都退休了,在烟台市颐养天年。

幼女王月平的遭遇最是令人唏嘘,她出生后的前几年,恰逢最困难的时候,因为营养不足的原因早年间便夭折了。

王进喜给他的后代留下来许多宝贵的财富,其中最珍贵的便是他身上的“铁人”精神。

正是被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着,王进喜的子女们一直在不断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创造更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