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开国少将,参加过长征和抗日,也奋斗在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前线。甚至是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当中,后人也能看到这位将军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3年时,为响应林彪军区人物调动的指令,他和许世友互换了军区司令员的位置。然而这件事情还没过去4年,他就迎来了一个被免职查办的结局。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最后又有怎样的下场呢?

一: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原来这位将军就是丁盛,他出生于1913年,是江西人。虽然丁盛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只是给地主放牛,但是丁盛的人品最为出众,他是那种典型的直肠子,想事情很简单,他觉得身边人谁都是好人。

而且丁盛力大无穷,上山砍柴不怕苦,上战场杀敌也不会喊累。可以说丁盛是一个能吃苦的人,这样的人能够在战乱时期得以重用,日后必将有所作为。

1930年丁盛在叔叔的带领下,参加了当地的一些反土匪运动。但是眼看着自己的队伍太过于渺小,他感觉成不了大事。所以丁盛当时就想搭上一艘有希望的船帆,驶向更光明的未来。

丁盛将军还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上个世纪20年代时的自己还是一个小伙子,还没有参加工农红军。那个时候的自己最想成为的人就是陈毅。

他眼中的陈毅,是一个可以带着士兵们真正为百姓谋求福利的好男人。因为丁盛看到陈毅打倒了家乡的地主,还把土地给到每家每户的农民们,能让大家有个盼头。所以陈毅的英雄事迹感染了这个年轻人,也使得丁盛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红军的队伍。

第2年,陈毅成功由团员的身份入党。在整个土地革命期间,丁盛的表现都非常出众,只要有战斗,他基本上都会冲在最前线。他是那种把士兵当成自己兄弟的好连长。所到之处,百姓们对于他的评价也是个个竖起了大拇指。

于是,丁盛被组织提拔到了红二十八军组织科科长和政治委员的位置上。在长征的历史中,后人又一次看到了他。1937年,国共第2次合作掀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丁盛被委以重用,担任八路军120师358旅的政治委员,后又转型担任热辽纵队27旅的旅长。

1940年,陈毅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在二战落下帷幕之后,陈毅又出任24师的师长,后来又接过重任肩负起了45军135师的师长,而且还是两个师长同时受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中,都有丁盛的名字。除此之外,丁盛在保卫四平和解放中原和东南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哪怕是建国之后,丁盛也没有从一线的位置上退居下来,他把浑身的力量都花在了战场上。

于是陈毅也参加了抗美援朝,之后又担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一方面这可以管理西北部的军事,与中央加强紧密联系,促进国内的和平安定。另一方面丁盛又担任西北的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身上还扛起了大力恢复西北农业生产和其他产业谋求发展的重责。

再说1962年引发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毛泽东在中南海召集会议确定反击决策,丁盛将军辅佐张国华为主要指挥官。我国贯彻了中方以和平谈判解决边境问题,而反对武力改变边界现状的立场。

这场战役的成功,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军事强力,而且还在国际形势中再度表明了中国的外交立场。丁盛将军在这场战役中的贡献,其实就像是汉朝时期的李广。这时再对比当下的中印边界,让人不禁高歌起:“若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但就是这样一个愿意吃苦,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里的好将军,他的晚年生活却过得并不是十分理想。故事的转折是发生在1973年,当时林彪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林彪那时就召开了紧急会议,说国家在军事任务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防止国内局势发生不必要的动乱。为了让这样的动乱不出现,林彪就鼓励参会人员积极提出建议,作出决策。最后大家商量出来的决策是:要将那时国内现有的八大军区司令的职位进行对调。

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的司令员就进行了对调,分别是许世友和丁盛。而丁盛之前也曾经短暂的担任过南京军区司令员,所以从工作属性上来看的话,丁盛扛起南京军区司令的职务,应该不算太难的事情。

但是没想到,丁盛在任职之后不到4年时间里,事业发展的趋势马上就走了下坡路。按道理来说,丁盛这样的性格到哪里去任职,永远都会把脚踏实地的态度摆在第1位。

因为丁盛不论是在广州还是在南京,他的处理风格一直都没有变化。他比较注重抓军队的纪律,没有太多的司令员架子,不论大事小事,只要他有时间总是冲在兄弟们的最前面。做到了事事亲为,士兵们也看到了首长的态度,自然军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所以丁盛的存在,对于南京军区的发展而言是有积极影响的。那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了呢?原来,丁盛将军的军事能力不差不假,但是丁盛回到为人处事的打工者这个身份上的话,却令人咋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盛在很多人眼中是那种老实人,也可以说是四肢比较发达,但头脑转得并不算太灵活的人。丁盛总觉得身边所有人都不会欺骗自己,如果有人欺骗了自己,那自己就用拳头打爆对方就好了。

丁盛会把问题想得简单,但是政治敌人却不会这么想丁盛。所以丁盛在为人处事或人际交往过程,着实让党中央捏了一把汗。毛主席曾给丁盛提出建议,说:你可不要把小辫子落在了别人的手中。这句话就可看出,丁盛不是无才,组织也并非不信任他。

虽然丁盛也知道毛主席的意思,可是他实在难以改变自己的性格。有时候与他人交流,丁盛总是有什么说什么,不加以修饰往往把别人得罪了还不知道。就连叶剑英元帅都曾经被爆料,称其与丁盛之间的关系水火不容。

除了叶剑英元帅之外,丁盛在建国后交往不来的同事们还有太多。1976年,丁胜当时因为政治任务需要前往上海,于是就将就寝地点安置在了延安饭店。这件事情他也没有做好保密工作,所以也就引来了当地政治人员的拜访。

其中就有三位当地比较著名的人物,一个叫徐景延,一个叫马天水,一个叫王秀珍。那么这三个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呢?在上海,那时候真正掌权的人主要就是这三位。但他们的心中是否有党有国,还有待考察,何况三人后来又被贴上了反动派的标签。

当这三个人靠近粗枝大叶的丁盛时,自然也就让人嗅到了阴谋的火药味。这一次的会面,很快就被其他人拎出来大做文章。在党中央的重要会议当中,不少人就拿这件事情出来说话。丁盛只是口头否认,什么证据也拿不出来。

加上之前工作中积累下来的与人不和,所以也没有其他同志帮他说话。于是,丁盛因为作风问题而被免职查办。1977年,丁盛也被革去了司令员的职务。5年过后,丁盛将军连党籍也留不住了,想要在军队里简单混个职位,都是件难事。

1980年的丁盛已经是一位67岁高龄的老先生了,那时候的他原本也可以选择退休了。但是丁盛直来直去,认为自己的党籍和军籍被剔除了,是组织冤枉自己的事情。他觉得这和主动退休,不是一个性质。

所以老先生一直希望能够通过申请辩诉的渠道,重新回到党的怀抱,但这个愿望一直都没有被实现。直到1999年9月份,丁盛将军因病逝世,享年86岁。而且还是在广州的医院,远离遥远的首都北京,这也成为了整个丁家人心中的遗憾。

要说丁盛将军晚年时的生活太让后人心疼,那其实也大可不必,因为丁盛老先生在1980年之后,每个月都可以领到政府对其补贴的150元的退休金。这个退休金按照现在的购买能力来看,约等于是2万元人民币。

这个待遇在当时相当于是一级干部退休的工资,而且每个月都能拿到,老先生的生活质量就得到保证了。而丁盛将军的故事,不免让人想到了三国里面的一位将领,叫做赵云。

赵云同样也是一位出色武将,人文情怀十分高尚,深受后人敬佩。但赵云一生不被刘备重用,尤其是刘备在汉王身份确定时,也不愿意提拔赵云,只是安排一个不大不小的官搪塞着。

后来刘备去世,临终时也再三叮嘱诸葛亮不可提拔赵云。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赵云的落寞和丁盛将军的遗憾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因为性格的原因。

赵云是典型的仁慈之将,古人说慈不掌兵,所以赵云不被刘备重用。而丁盛不善于人际交往,是无法在个个都有高智慧的政治场所混下去的。但老先生一身戎马的英雄风采,也独领风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