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12000字,读完共需30分钟

2021年6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会上发布了《迈向绿色发展之路》图书,发布会后,多位“碳中和”领域专家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进行讨论。研讨环节由亚洲开发银行绿色与低碳发展顾问、人大重阳客座研究员莫凌水主持。以下为研讨实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迈向绿色发展之路》翟永平、王文/主编

主持人 莫凌水:《迈向绿色发展之路》这本书全面总结了中国能源发展的过去的经验,也有教训,同时也分析了中国能源绿色转型和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转型的路径和未来需要解决的哪些关键问题。今天,我们请来的点评和研讨的嘉宾都是能源、经济行业的顶级专家,研讨会的第一个环节,首先对本书进行点评。

白荣春: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第一能源发挥巨大作用

白荣春

原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首先祝贺《迈向绿色发展之路》新书的发布,这本书总结了中国百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这本书的发布两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中国中长期有四个很重要的目标:

1. 到2035年要我们实现“美丽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2. 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现代化强国。最近我们提出了两个目标。

3. 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

4. 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

四个重要目标的实现,对我们能源系统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尽快地建立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我想要建立现代能源体系,这本书对我们以往40年一些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对我们建立今后现代化能源体系结构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对发展中国家开启绿色能源发展之路有很重要的借鉴。所以,这本书将在这两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我主要参与写作部分是“节能”,我将就节能和提高能效进行点评。

节能和提高能效是现在国际公认最经济,最清洁,最具潜力的第一能源,我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从事节能工作,当时我把节能作为第五能源,而现在是第一能源(我书中写的是中国第一能源)。实际它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第一能源,在历史上节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为改革开放之前,我从事节能工作,那时候搞节能主要是应对能源供应不足,节能是作为能源供应紧张一个很重要的补充手段。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提出“节能优先战略”,就是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能”放在优先位置。

节能优先战略,节能地位就高了,我们把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我们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包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么搞的位置。十八大以后,把“节能”和“提高能效”工作放在五位一体全面战略布局的位置上,把它建设生态文明,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手段。所以,节能和提高能效工作一步步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的节能工作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2005年国家提出了2020年的目标,目标很明确,2020年要比2005年碳强度要下降40%-45%,作为我们在国际社会的承诺。在节能和提高能效这个大的背景下,本来2008年提高40%-45%,到2018年二氧化碳碳(排放)强度已经下降了47.6%,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贡献率达到了87%,这是很显著的贡献。尤其我们现在提到“碳达峰”,有关研究报告也提出来,要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贡献率可能还是要达到70%,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可能占30%的贡献率。我们以前是87%的贡献率,到2030年达峰大概是70%。现在二氧化碳排放量330亿吨左右,那么到2050年要实现两个目标,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降到100亿吨。从330亿吨降到100亿吨大降排幅度,到2050年节能对提高能效的贡献率是37%,由非化石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贡献率在32%,其他燃料气可能在8%左右,核电是3%,CCS、CCUS是9%,其他是10%。第一能源还是节能和提高能效。所以,节能和提高能效不仅在历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将来也将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现在提出“碳中和”目标以后,方方面面都在研究节能和提升能效。这两个目标,特别是2060年“碳中和”目标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对我们节能和提高能效领域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要实现“碳中和”无非四条路:

1. 节能和提高能效。

2. 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3. 发展CCS和CCUS,就是二氧化碳的捕捉、封存和利用。

4. 发展碳汇。

这四个路径里,第一位还是节能和提高能效,中国在节能和提高能效方面,通过40多年的努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后压力更大,以后要做更多的工作,从事这一领域的政府部门、专家、企业,乃至普通居民,都需要继续为节能事业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群: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廖群

人大重阳首席经济学家

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受邀参加发布会的嘉宾点评,我对绿色发展、绿色经济很有兴趣,很荣幸作为嘉宾进行点评。我就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来谈点自己的看法。

我的观点如下: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绿色发展,绿色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是个非常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关于这一点,有些企业或者有些人一开始认为,绿色发展是一种制约。其实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环境保护或节能、碳中和这些对我们当下经济发展的一个提醒是,我们不仅需要解决一些基础的经济需求,比如温饱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更好的绿色环境或清洁环境,这是我们人类生活理应不断提高的方向。

但包括一些能源专家、企业在内,都认为绿色经济对我们有很多限制,最起码对煤炭、石油有直接的限制。刚才新加坡的外国专家也提出了一个矛盾:中国要搞“碳中和”,但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要翻一番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确实有这个矛盾存在,但绿色经济可以延伸出或创造出一系列新的行业。环保事业一直是存在的,而现在有了更大的发展前景。这些行业是今后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引擎,它的引擎作用应该会大于对某些行业限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绿色经济将延伸出一系列绿色行业和环保行业。窄义来讲,控制环境污染要通过减排、污染处理、废气处理,这些都需要相关的设备、人才等,也就衍生出一系列行业。广义的,除了直接的环保行业之外,还有进行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等工作延伸出来的行业。如果没有绿色经济,应该说就没有这些行业,有了这些行业就有了新的经济活动。

什么是经济增长?有经济活动就有经济增长。很早以前说挖防空洞,这也是经济增长,挖了新的洞,就有经济增长,只是不打仗,防空洞挖了没用,便是无效的GDP。我们有新的经济活动就有新的经济增长,有了新的行业就有了新的经济增长。刚才我说的“防空洞”是举了个极端的例子,清洁能源、绿色发展它出来的效果不像防空洞,要是清洁能源、绿色发展让我们空气更加清洁,环境更加美丽,肯定是有效的GDP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除了它对经济的制约之外,如果我们做得好,它可以是非常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对我们国家来讲,传统经济以及今后过去40余年的高速增长以后,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当我们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我们就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像很多国家一样,从高速一下到了中低速。6%以上算高速,4%-6%算中高速,4%以下算低速。亚洲的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我去考察过,他们也经历过8%-9%的高速增长,但高速增长之后很快落到4%以下。

我们国家不一样,经历了40余年9%以上的高速增长。下一步大家就关心你是不是到了中高速还是一下跑到低速去了。从中高速引擎角度来讲,我们现在有八大战略新兴产业:第一大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第二就是绿色经济了。新兴产业,在十三大以前提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中环保是排在第一位,新一代信息技术排在第二位;到十三大以后,又稍微有所扩展,定为八大,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放在环保后面。不管第一还是第二,可以看出来,绿色经济、环保行业排在八大战略新兴产业前列。

我致力于环保行业和人类经济。现如今中国经济温饱问题解决了,服务型经济在快速增长过程中,我看好两大行业:第一是信息,人类经济从某种方面来讲就是信息经济,这是我最看好的。如果说世界经济发展到现在没有信息经济,世界的经济水平会和目前差得很远。我们国家也同理,如果没有信息经济,今后中高速发展将面临较大问题。

还有一个是绿色经济,有了信息经济、绿色经济,我们虽然已经经过了40余年的增长,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产业真正地发展起来,现如今仍然有很强的动力。我就就谈谈绿色经济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要以为我们提出2035年和2050年增长目标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两者之间有矛盾,我认为如果做好了是没有矛盾的,反而是互相促进的。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先讲这些,谢谢各位!

孙贤胜:油气在我们国家能源建设和普遍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孙贤胜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理事长、原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

首先,感谢邀请我来参加这个新书发布会,也祝贺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亚洲开发银行成功地出版这本书,我和俊峰合作完成了油气部分。我觉得这本书确实有它的特点,而且在三年前或两年前我们筹划写作时,我们国家还没有谈2030年、2060年的议题,这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75届联大会议上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这是中央经过审慎研究以后做出这么一个重大的决策。以此看出新书的编辑者和筹划团队有他的前瞻性,这是本书很重要的特色。

第二,这本书非常全面,在这本书里讲到了煤炭,讲到了石油、天然气,讲到了核能,也讲到了电力,讲到了新能源、能效和其他有关的政策方面的问题以及国际能源治理、国际组织等方面。这是一本非常完整、全面地做了分析的书。从时间跨度来说,它有一百年的跨度,是对我们国家“两个百年”其中之一个百年的一个重要的、有祝贺意义的成果。2030/2060年目标确定之后,这本书为下一步实现这个目标又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三,这里有大量的数据,如果作为我们一个研究能源方面的同志或学者,拿着这本书可以对有关方面进行初步了解,深入了解还需要看更多的东西。刚才永平做了三个情景的推演,不同情景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也是这本书的特色。

包括国际能源特色的问题,国际能源组织、国际能源署、国际新能源署、国际能源论坛、OPEC以及《能源宪章》,这本书里都点到了各自大致发挥的作用,对我们研究国际能源治理方面的问题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这是我本人对这本书初步的认识和想法,是非常难得的一本好书,供大家今后学习和研究当中参考;也祝贺编辑部的同志们,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编辑团队终于成功地出版了这本书。

我将就油气方面做简单的点评。大家知道,油气在我们国家能源建设和普遍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本书中讲了过去百年中国的油气发展历程。在油气行业发展早期,我们国家油气是用顿钻打出来的,在没有钢的套管情况下通过盐井打出来的,然后用竹子从中间打通后当套管把油接出来。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石油产量只有12万吨,到现在国内产量大约2亿吨,国际上也是2亿吨。近30多年来,我们国家GDP每年的高速增长,和油气工业、煤炭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分不开的。特别是石油行业里有大庆铁人精神,这次纪念百年里也有宣传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为我们国家工业的发展,经济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2030/2060”新的挑战面前,新的行业,能源行业、化石能源行业有三个平衡的矛盾还有三个大的挑战。刚才新加坡国立大学菲利普·安德鲁斯·斯皮德先生讲到了其中一两个,我个人认为可能比他说的还要更加严峻:

1. 能源在整个转型过程中需要平衡国家能源经济的发展、能源的转型和气候变化三大矛盾问题。既要考虑到气候变化的问题,又要考虑能源的转型问题,还要使中国的经济不能够受到负面影响,还要继续保持在一定中高速度上发展,只有平衡了这三个矛盾,这才是比较成功的能源转型,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党中央经过审慎研究的“2030/2060”目标战略。我们国家的能源转型和欧洲发达国家有不同的特点,他们经过几百年的工业发展,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中国仅仅是最近几十年,多说一点30-40年,少说一点20-30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处于工业化发展之中间阶段,还有相当长的路,如果以人均能源消耗来说,我们只是这些国家的一半甚至1/3,这种情况下“大刹车”,对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所影响。如何平衡好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2. 能源行业,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三个行业有大的挑战。这里谈个人意见,不一定说的对。

一是这“三桶油”都是国有企业,首先需要保证能源安全。因为现在强调绿色转型,许多大的公司都不用搞油,不用搞气,都去搞光伏、风电或者搞其他的去了。特别是去年、前年两年的冬天,我们几个省连天然气都供不上,只能用煤炭。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情况下,能源企业面临很重要的任务,不能由于我们能源转型,绿色低碳以后就免除了这些能源企业的能源供应责任,这是它们很大的挑战。

二是环保和绿色能源,既要保证安全,还要按照“2030/2060”目标执行。如何把你生产过程当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减下来,提高能效,如何把你生产出来的或者是进口的产品,无论油气还是煤炭,让它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减排,还包括如何实现生产当中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

三是预算问题,其实不仅仅是预算问题,还有企业保值增值的问题,国资委每年考核这些企业拿什么考核?考核你的EV值。EV值就是企业有固定资产,假如你有1000元,在这一年里要给国家挣多少钱,如果EV值每年达不到国资委给你定的目标,领导班子就要降工资,降效益。如果两、三年了还不行,领导一把手就要调职了,就要下去了,员工就要降薪,这是行业外的同志们不知道的。你必须要保证供应,还要转型,还要绿色,同时还得给国家挣钱。说实话,当这些企业的一把手非常得难。所以,“2030/2060”转型当中,他们面临着这样的挑战,当然,目前企业在加油改进,面对“三个挑战”情况下,按照党中央的相关要求,千方百计克服难关。“2030/2060”目标是非常艰巨的,我们也相信这本书为我们这些拼搏在一线的同志们今后的研究和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贺佑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煤的关系

贺佑国

煤炭信息研究院院长

首先,祝贺《迈向绿色发展之路》新书发布,也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能参加这次发布仪式,也非常有幸参加这本书的写作,我主要是搞煤炭的,这本书的煤炭部分我参与了。

在我们国家迈向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煤炭是一个绕不开,躲不过的重要角色。去年我们国家在一次能源构成当中,煤炭仍然占到56.8%,刚建国时,1949年,我们国家煤炭在一次能源上的生产比重是92%-93%。去年煤炭产量接近40亿,世界上50%左右的煤炭是中国生产的。在二氧化碳排放当中,煤炭生产利用占70%。所以,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煤炭利用必须要解决。

我是80年代上的大学,上大学时,经常听到煤炭在生产开发过程当中,对环境污染比较大,利用时也受诟病。参加工作以后,我从事规划工作,规划过程当中,一直在想办法把煤炭生产比重、煤炭的量降下来,主要目的是优化我们能源消费结构。我记得听到一些老部长到我所从事的单位介绍煤炭时,说煤炭在利用当中最大的问题是二氧化硫对环境污染非常大,再有就是氮氧化物比较大,还有二氧化碳。当时说我们国家二氧化硫排放技术有,氮氧化物捕捉技术上也有,但经济上不合理;但当时没有二氧化碳的捕捉技术。后来通过这几十年发展,这个技术事实上都解决了,现在二氧化硫排放已经不是个问题了,氮氧化物的排放也不是问题,我们现在国家大量煤电厂都是超洁净排放,排放物已经净化到可以和天然气电厂相媲美。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在我们国家已经开始进行示范工程了。

我坚信,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些技术在今后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国家能源资源禀赋、煤炭占的比重非常大,我们国家能源结构和世界能源结构差别非常大,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我们国家走的道路和世界发展道路都是不同的,现在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经济发展道路也完全不一样。我觉得“碳达峰”“碳中和”这个路子也不会完全一样。所以,煤炭角度来说,非常寄希望于通过大量技术进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碳达峰”“碳中和”道路,为中国经济迈向绿色发展之路,煤炭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莉萍:能源转型涉及整个体系的变革

蒋莉萍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副院长

非常荣幸参加今天这个会,作为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我也觉得很荣幸,也很感谢当初玉峰邀请我来参加这个队列里。今天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就觉得书名很有意思,我们的书名叫《迈向绿色发展之路》,我觉得有深刻的含义在里面。我们的篇章编写是我们老中青三个作者一起组成,今天另外两位作者也都来了,一位是能源研究中心的副总经济师单葆国先生,还有姚力博士,他们都是2019年刚刚参加工作的,非常年轻的博士。

围绕本书的内容,我们讲了很多过去电力能源的发展历程。而和过去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有非常大的不同的是,我们要绿色转型,这对目前电力行业是非常大的挑战。我认为,未来电力行业会是整个能源行业的核心,下一步电力行业的发展,包括如何在低碳模式下发展的路径都还没有最终完全确立。电力行业实现绿色转型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组合?怎么样以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方式达成我们转型的目标?都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同时,我们还有更重要的目标,就是为经济社会提供安全可靠和经济可承受的能源电力的供应,这也是我们最终极的一个目标。

为这个目标的达成,在座的几位在最终达成目标前做出了不少贡献。希望今天在座的年青人能够汲取我们过去几十年庞大的能源电力体系发展过程里的经验和教训,思考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实现这个目标具有重大意义。非常感谢我的两位合作者单葆国先生和姚力博士,感谢他们在总结过程中的付出。我还感谢包括姚力在内的年青一代,持续对我们能源转型的路做出着实实在在的贡献。

能源转型这个话题非常广泛,涉及到方方面面。作为行业从业者,就能源转型而言,技术问题是相对比较好解决的。转型中的其他相关问题,其实是非常难达成均衡和共识的,结合人大生态研究中心的工作来讲,我认为有三个问题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

1. 如何吸引投资者在场和入场。电力行业长期以煤炭为主结构,下一步将向低碳转型。而大比例减排幅度上来以后,电力行业怎么转型实际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这个挑战也意味着不同的技术在能源体系里要扮演的角色和能以它的优势赢得的利益的格局是需要重新调整的。现在电力市场正在建设之中,政府管理方式上还没有完全退出,怎么让还需要继续发展、又要转型的行业,在发展过程里让整个利益格局能够合理,既让我们留在战场里的投资者能够在场,又能让新的投资者能够入场。目前,煤电面临着非常大的经营压力,比如煤电补贴取消以后下一步怎么发展和合理回报的问题。希望像人大生态金融研究中心这样一些机构能够尽快研究入场,提供好的解决方案。

2. 公平转型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注,公平转型我认为有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一是现有的能源行业中,正在逐渐退出的这些领域它的人员安置问题,尤其最受冲击的煤炭领域,包括电力行业的煤电领域。不管经济发展还是能源转型,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为了所有的人能够获取一个更美好的生活。

3. 农村能源发展问题。大概念来讲,农村对于能源价格承受力相对弱一些,在能源转型的下一步,我们将用好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或者新型能源,但在短期内成本是难以降下去的。农村能源服务怎么能做好,怎么跟得上趟,是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个环节解决不了,我认为乡村振兴是一句空话,是难以很好实现的。这不是我们能单独基于能源行业自身回答的问题,而是在更大体系下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能源电力转型与解决社会问题更深度地融合,下一步怎么能够通过更好的机制来予以构建,形成一个相互促进而且彼此能够融合的体系。这表现为两方面:

1. 能源与经济的关系。刚才廖群也提到将来绿色经济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能源转型里,“信息化”和“绿色化”也是很关键的词,它们怎么和经济之间形成互促,这是需要去研究和架构的事。

2. 为了低碳能源转型,电力成为整个能源体系的核心。在新的能源体系里,电力行业安全可靠的运转以及它的调度运行是难以由电力行业自身完成的。下一步电力行业怎么和其他能源体系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和融合,包括他们热议氢的问题,在制氢环节里怎么样提供更好的灵活性,将来的终端用能方面形成互补或竞争,这都是需要未来继续探讨的。

这些问题都是超出了能源技术本身范畴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一定需要像人大生态金融研究中心这样的专业机构和我们联手一起来做。希望亚行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题目的策划,让方方面面的专家和我们一起来构建这样的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路。

杨玉峰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政策顾问

我说两点:第一,让我非常感动,非常感谢我们这些资深的专家,我们这个工作经历了三年,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艰辛和不懂的地方,正如蒋院长说的,大家非常积极,非常支持,带着自己的团队,甚至找更多的专家帮我们这个工作完成。我们这本书集聚了很多的专家,我代表不了人大重阳,但还是要表示非常感谢。

第二,这项工作只是阶段性完成,现在不管专家说我们这个工作多好,多么具有指导性,事实上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问题以后,我们时刻面临及时寻优的过程,如何寻找高效、低成本,多快好省的路径,是我们国家时时刻刻面临的问题。未来不管我们的团队怎么去发展,我们肯定还是要继续这个工作的。谢谢大家!

第二环节

主持人莫凌水:谢谢杨老师,我们能源转型不是一朝一夕能转的,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不仅仅是现在未来需要更多的年青人和下一辈的努力,我们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国家“碳中和”在不同领域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第二环节,请各位嘉宾围绕着能源转型关键问题说说自己的一些观点,可以从你们不同领域和角度说说你们的观点,我们在书里提到的几个核心问题,如何由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过程中化石能源如何逐步退出,可再生能源是不是能担任主角,在他们转换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第二个问题,电力系统基荷角色的变化以及围绕能源信息智能化变革,电网如何适应这种变革?

第三个问题,未来能源要节能,节能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节能的潜力和空间还有多大?主要在哪里?

第四个问题,突破性技术和负排放技术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刚才讲到氢能、储能以及制能技术,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我们如何发挥它们系统性的作用?

孙贤胜:能源转型核心是能源结构如何实现

能源转型核心是能源结构如何实现,由化石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转变,这个问题是非常好也非常核心的重要问题,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问题。我原来在国际能源论坛工作,沙得利亚德(音)工作,每年都会请OPEC和IEA,2019年我又请了国际新能源署以及天然气论坛这几家来参加我们的展望,等于研究未来能源结构的一些问题。去年讨论问题时还没有像现在说的“2030/2060”说的那样,那时候大家对化石能源,特别是油和气做了不同的方案,2040年对油的方案是两个:

1. 一次能源结构当中最高峰能达到70%,低限也是能达到50%多。对一次能源、化石能源转向来说,那时候的认识和现在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2. 2040年油和气加起来仍然是主力能源,还不包括煤炭,占比在50%以上。所以,如果2040年油和气还占50%以上,新能源转型就仍有很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根据最近国家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我们新能源占比将达到25%。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仍面临很大的挑战。

未来10-15年里,我个人认为,原油、石油仍然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对天然气来说,2040年甚至2045年时,天然气仍然发挥很大的作用;即便2060年实现了“碳中和”,天然气无论从调峰角度来说还是做能源原料来说都还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油和气来说,未来很重要的方向是从燃料型向原料型转型。以上我个人的粗浅认识。

白荣春:节能的潜力和空间

刚才你问节能的潜力和空间在什么地方。我们讲节能包括三方面: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结构节能包括两方面: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节能,比如一产、二产、三产的比例。将来三产服务业比重比例提高以后,对我们能源强度可以大幅度下降,所以三产结构之间的调整本身就可以带来很大的节能空间。现在三产比例也就百分之五十多,发达国家也就70%-80%,这是有一部分潜力在三产之间进行结构调整。

还有一部分结构调整是产业内部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内部要更多地发展高附加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国家推动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发展速度都很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信息产业大幅度发展,在产业结构内部的调整也能带来很大的节能量。这是结构节能,结构节能在今后几十年还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和很大的潜力。

技术节能,也包括两部分内容,政府相关部门都发布了很多节能减排的目录,国家发改委前前后后发发布了七批的目录,整合之后发布了第八批;工信部也发布了六项节能减排目录;生态环保部包括发改委气候司也发布了低碳目录。这是现有节能减排的技术,这本身还有很大的空间在里面。现在我们在开发新的节能技术,技术节能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管理节能,尽管我们国家推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按照国际ISO50001标准转换为国家标准,在大力推行能源管理体系,在这方面提高我们的管理节能,这方面的潜力还是很大。为什么要把它作为第一能源来抓呢?其他方面有不确定性,这是没有不确定性的,节能和提高能效做好以后一定能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潜力很大,要做的工作也还是很多的。

现在关键问题都是在研究当中的一些问题,你说出路,都在探索当中,但现在有点很明确,化石能源要被非化石能源替代,这是大势所趋,假如这没有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肯定达不到“碳中和”的目标。根据大数上来讲,现在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比大概是“二八”,化石能源占80%,非化石能源占20%。到2060年肯定倒过来,非化石能源达到80%,化石能源达到20%。现在我们大量研究当中,都在研究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到2060年,太阳能和风能加起来也有50-60亿千瓦。将来的挑战是,一是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二是大幅度提高终端电力电气化比例。我供应全世界可再生能源,供给侧,大幅度提高电力电站和终端能源比重,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安全性问题,因为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对我们电网提出很大的要求。经济不存在问题,风电和光电,本来我们说2020年风电可以平价上网,2030年光电可以评价上网。

昨天我看到一个材料,国电集团最近有个光电招标,电价0.14元,不到0.15元,经济性问题我估计不是问题,而化石能源面临的挑战,经济性没有竞争力,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很强,化石能源外部性还没有加进去。经济性不是问题,重要的问题是安全性,这要从技术、体制机制多方面努力下功夫,包括重大技术的突破,氢气储能技术解决。这些现在都在研究当中,目标很明确,我们必须要从技术上解决这些问题。经济上,各位专家也强调了,我们现在讲低碳,讲“中和”“达峰”前提是确保我们经济安全、能源安全,不能为了达峰、中和不管经济安全、能源安全。怎么达到“碳中和”之路,在安全、经济前提下做,这个路径方方面面都在探索。

贺佑国:煤炭看到它的缺点的时候也要看到它的优点

从事煤炭行业这是沉重的话题,我希望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不要从一个路径里一直探讨下去。既定一个路径走下去以后可能会遇到我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我看到那个问题,突破性技术,负排放技术在能源系统当中的作用,这非常重要。这就是CCUS碳捕捉技术,煤炭看到它的缺点的时候也要看到它的优点,煤炭是大规模、集中使用的,煤电厂、钢铁厂,一用就是几百万,二氧化碳富集,好解决;油气二氧化碳小,但它是(涉及到)汽车,汽车二氧化碳如何捕捉,没听说过。大规模使用的话,反而是一种优点,如果我们在“碳中和”时能解决一部分能源使用过程当中二氧化碳的捕捉,在2060年“碳中和”时,贡献就大了,对整个电网平衡作用非常大。

蒋莉萍:电网是未来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平台

我是电力行业的,自然要说到电力行业自身的事儿,刚才说能源转型,电力行业会变成未来能源行业的核心。我们认为,能源行业里,电网系统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电网是未来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我很喜欢这个说法,而且未来多元化的能源技术以及现在谈的方方面面,低碳转型,供应端变革和用能端革命,大的环境来讲,电网的资源化配置特点就更为突出了,比如今天我们讨论时,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贺院长也提到了,煤炭如果加上CCUS也会成为我们未来一个主力军,它的作用还可以继续发挥。这些要素意味着我们能源转型路径还有比选的空间。未来电力行业的架构还有很多不同的技术组合。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电网的重要作用不像业界有一些观点认为的,未来可再生能源起来了,电网就根本不需要了,我就自平衡了。

我们认为,未来能源转型,对电力系统来说,用户端这一侧的变革将有非常大的变化,未来的生态最大的变化一定是出现在用户侧,包括分布式能源系统、电动汽车这种新的用电技术的进入,化学储能这些更新的,可以分布式利用的新能源技术进入市场。未来用电侧的生态确实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所以,电力系统和配电网从未来的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但整个大的电网互联互通,在我们新的电力系统里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前两天正好一个欧盟的朋友给我发了一个信息,说欧洲跨国的电力交易联网,互联交易已经通了,他觉得这是一个创历史(的事件),通过他发过来的信息意思,欧盟各个国家之间跨国的互联互通现在是实现了,他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所以,我认为,电网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除了用户侧这一侧变化很重要之外,整个大电网的互联互通,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再生能源的时空互补特性还是非常强的,需要电网来实现。我希望大家要正确地、客观地认识电网发展的必要性。

杨玉峰:能源转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协同

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刚才再一次对一些核心问题进行非常专业的分析和剖析,给了我一些启发。我认为,我们这个研究有个很大的不足,目前“碳达峰”“碳中和”以后不管到底是什么样的露营,我自己认为,接下来非常重要的是两个协同:

一是区域间的协同,蒋院长刚才从电网角度谈到,也举了例子,欧盟电网已经互联,进一步保障了整体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各个国家的安全性。我们国家也这样,这么多省,这么多负荷中心,如何协同,重新优化,这非常重要。地区维度,下一步无论哪个机构做工作都极其重要。

二是部门,刚才也谈到,我们一般常规研究都是一个部门的分解,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但我们缺一个什么呢?就是部门之间的协同,以及部门协同的感觉机构,这在我们国家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典型的,比如环保和气候变化,目前到了环保部以后,事后去协同。这是非常典型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经全社会动员起来,一定不是光能源部门或气候部门的事情,是全社会的事情。小到每个个人,大到所有部门之间的协同,因为很多政策实施、落地、制定都是的。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挑战。

主持人 莫凌水:确实,能源转型本身并不是能源本身的问题,它涉及到整个方方面面,这需要我们区域之间协同,部门之间协同,刚才菲利普所关注到的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好不同政策和目标之间的关系,他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不同部门之间在制定政策时如何协同,如何发挥它的合力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往前推。

今天,我非常感谢嘉宾给我们带来的分享非常好的观点,也谢谢到会、参会以及线上会的一些同事们,谢谢大家!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

// 人大重阳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