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这个名字或许不如张爱玲出名,但是她的文学作品被列入了中小学必读书目。

不过,有关萧红的议论,更多的却离不开她一生中几乎不曾间断却一直失望的男性伴侣。

四个男人、两次怀孕,几乎每一次嫁人,她都是怀着前一个男人的孩子去嫁的。

而生产时始终一个人。

她的故事被许鞍华导演拍成电影《黄金时代》,主演是汤唯和冯绍峰,在豆瓣有7.3的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当时冯绍峰拿到剧本的时候的他问导演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演萧军,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会爱上她啊?

因为二萧第一次见面,萧红形容憔悴,头发干枯而凌乱,面色泛青,嘴唇开裂,背着和落跑的未婚夫共同欠下的600元巨债被关在东兴顺旅馆,还怀着孕。

这,却是一代才女萧红的真实人生。

01

萧红本姓张,学名秀环,出生于今哈尔滨市呼兰区,被传统命相认定为命贱不祥。她从小得到祖父的宠爱,父亲却对她较为冷漠。

她9岁时,母亲姜玉兰病故,留下萧红与3个弟弟。去世当年,父亲便续弦。

14岁时,萧红由父亲做主,许配给省防军某军官的次子汪恩甲。

这个汪恩甲是个没有理想喜欢抽鸦片的瘾君子,与萧红理想中的爱人相去甚远,萧红并不喜欢他。

17岁时,萧红结识了哈尔滨法政大学学生、与自己有远亲关系的表哥陆振舜。当时陆振舜已婚,可萧红就是爱他。

陆振舜为了坚定萧红反抗包办婚姻的决心,从法政大学退学,前往北平,就读于中国大学。

19岁的萧红逃出家门与陆振舜婚外同居。

可这浪漫的爱情仅持续到第二年春节前夕,由于他们经济拮据,又不会独立生活,再加上家庭压力,陆振舜放下海誓山盟,回归家人的怀抱。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萧红的离家出走是一种惊世骇俗之举。她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话对象。当她无奈回到家里,父亲又气又恨,举家搬到乡下。

有一次,萧红出于同情,替佃户长工劝说伯父不要提高地租。伯父把她痛打一顿,锁在一间空房子里,催促萧红的父亲要将萧红勒死埋掉,以免危害家族。小姑和小婶趁着夜深人静,撬开窗户偷偷放走萧红。

20岁的萧红逃到哈尔滨后,无依无靠,只好找到当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读书的汪恩甲,两人住进旅馆开始同居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大着肚子的萧红被抛弃,贫病交加,给报社写信,英雄萧军出现,救出萧红。

就是《黄金时代》双萧初见时的情景。

02

萧军折服于萧红的才华,两个人相爱,开始新一轮的婚外同居。

萧军曾在地方军阀部队中当士官,在演习中过错杀人,从兵营脱逃,潜入哈尔滨,靠撰写杂文和做家庭教师谋生。他在乡下有老婆孩子,他老婆领着孩子在乡下过活。

这段被萧红称为“没有青春只有贫困”的生活,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虽然两个人饿得连饭都吃不上。

他们以抗日运动为素材,开始撰写小说《跋涉》,并以“悄吟”为名,在地下出版,可搞地下出版,在中国总是不合法的。

两个人被追捕,转碾到了青岛,萧红写了《生死场》,萧军写了《八月的乡村》。结果,青岛也不是久留之地,他们又逃到上海。

在上海,他们见到了鲁迅。在鲁迅的帮助下,《生死场》《八月的乡村》出版,萧红、萧军正式被文坛接纳,跨出成为作家的步伐。

萧红、萧军到了上海,生活有了变化,萧军也有了新的情人。

萧红对萧军的感情很复杂,他是她的救命恩人,是精神伴侣,是爱人,是亲人,是依靠。

萧红无法改善这种关系,于是一个人漂洋过海,去到了日本。

第二年,对萧红有知遇之恩的鲁迅先生过世,极度悲哀的萧红回到上海。

她与萧军又居住在一起,但还是无法阻止萧军不断与其他女人来往。两个人争吵日益激烈,性格暴躁的萧军经常拳脚相向。

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除了英法租界外,上海被日军全部占领。

萧红与萧军逃离上海。

萧军随萧红去到了重庆,随后去了延安,二萧正式分手。

萧红正怀着萧军的孩子。

萧红与萧军,是相爱相杀的一对。他们两个人在精神上无比匹配的,有共同的文学梦想,在生活中却无法实现和谐相处。

只是,每个人所能承受的痛苦都有极限,相爱相杀久了,早晚也会累,那么分道扬镳也是必然。

和萧军分手后,萧红认识了另一位东北作家端木洪良并和他结婚。

端木儒雅性格比萧军温和,似乎也比较体贴,能给她踏实感,这让疲惫的萧红有想尘埃落定生活的想法了。

此时的端木蕻良对于萧红而言,更像是一棵救命稻草,一个接盘侠,一个可供她歇息的客栈。

重庆也是日军轰炸的目标之一,萧红和萧军的孩子刚出生不久,死了(有研究说是又被送人了)。

香港沦陷,端木洪良再次抛下萧红,独自逃亡。萧红则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12月,病情加重的她被送进医院,因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不能说话。

萧红病危期间,是她的粉丝骆宾基照顾他的。

1942年冬萧红在医院里再也没有醒来……

据骆宾基的《萧红小传》记载,萧红临终前在一张纸片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后来人对萧红最多的评价是情商低、脑子拎不清、一生活得稀里糊涂。

萧红曾说自己是《红楼梦》里的香菱。的确,身世坎坷确实很像香菱。

她总是慌不择路遇上男人,被男人爱上,然后依赖上对方。她要自由平等,可又把人生都寄托在男人身上,最终,幻想破灭,一无所获。

萧红一生没有得到安稳的婚姻,或许也是她自己的原因,她的敏感、棱角、高自尊使她难以寻得一个良好的伴侣,但她的无原则且害怕孤独,让她“每逢大事必糊涂”。

萧红在《呼兰河传》的结尾写:“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这段文字令人震撼。

每种植物都有它自己的生长方式,就像每个人都有它自己的宿命。

萧红辉煌因为“才高”,凄凉是因为“命薄”。

客观来说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中西合璧,而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像萧红这样“不安分”的人,可能就注定承受的比其他女性多。

[微笑]看我。看我。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