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段时间,新冠疫情形势有点紧张。百姓自觉到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采集标本做检查已成常态。

昨天,住在长沙开福区唐家巷的张先生,在社区排队做核酸检测,他跟旁人闲聊,有一条疫情报道,让他很纳闷。他说:“新闻报道某省新增确诊病例中,有1例前前后后做了6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第7次检测就呈阳性了。这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带着张先生的疑虑,8月4日,记者走访了湖南省儿童医院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组长、副主任技师邓永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检验专家邓永超全副武装接受记者采访。

邓永超说,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理论上对新冠病毒的特征序列进行核酸检测,就可以确定是否为新冠病毒感染。但在实践中,核酸检测准确性会受到病毒特征、病毒载量、检测产品或技术本身、采样过程、样本储存、运输及检测能力等多因素的影响,以致极少部分人出现多次检测阴性后,才出现阳性结果的情况。

具体说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刚感染时,人体所带的病毒载量不够,还达不到实验室能检出的临界水平,故而结果呈阴性。机体被感染后,由于每个人免疫反应能力的差异和病毒感染毒株的差别,也可能导致不同个体间所含病毒量有较大差异,同时,也跟病程的进展有关系。二是不同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也有差异,包括采样管、提取试剂等不同均可能导致检测灵敏度不一样,以致在极端情况下,某个机构做出来阴性,另一家机构做出来却变成了阳性。所以,每份报告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三是采样时也可能未采集到病毒浓集的有效部位导致出现假阴性结果。

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率高,错误几率足够低,市民应理性看待核酸检测报告。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对上述信息进行采集、编辑,不对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文来源: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时间、市场、政策等信息会发生变化,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文章部分图片与文字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权属方直接私信或者发邮件至 kwyfccs@163.com,以便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