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的大买卖,都是从最微小的地方做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是最近这段时间,靠着一首洗脑歌,和2200万元现金的捐款,赢得所有人称赞的蜜雪冰城。在最开始创业的阶段,也只是一个在路边卖刨冰的移动摊位罢了。而且蜜雪冰城的创始人,还是个从初中开始辍学,在社会摸爬滚打许多年后,参加自学考试进入大学的寒门子弟。

他的名字叫张红超,会做一点小生意。

即便到了现在,蜜雪冰城已经成长到在全国拥有超过10000家分店的规模,对创立蜜雪冰城的张红超来说,也依旧是个小生意。

只不过小生意做得有点大而已。

为了积攒学费,80后穷学生摆摊卖刨冰

蜜雪冰城的小生意,最开始也没什么特别远大的目标。

那时候的张红超,只是想通过卖刨冰,给自己多攒点学费而已。

对一个出生于河南贫困家庭的80后孩子,张红超并没有一个安稳的童年生活。从小跟着爷爷在商丘过着贫穷的生活,初中毕业后不得不选择辍学,在家养殖务农。到十五六岁的年纪时,张红超像所有那个年龄的孩子一样,对外面的世界心生向往,同时也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他先是跟爷爷一起倒腾一些小生意,之后又学了许多职业技能,比如电工、修车等等。闯荡多年都没能有所成就后,他逐渐意识到了学历的重要性,接着,他来到河南的省会郑州,一边打零工,一边自学读书,考上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成人教育。

贫困的家庭无力支撑上大学的开销,张红超为了学费和生活费,在课余的时间打了好几份工。也就是在段勤工俭学的日子里,他接触到了刨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郑州还没有多少做刨冰的店面,而商丘,却满大街都是。既然两个地方存在着信息差异,多年的社会经历让张红超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立刻趁着假期,在商丘找了一家刨冰店边打工边学习制作刨冰的手艺。

学成之后,他回到郑州,在金水路燕庄附近的城中村摆冷饮摊,挂出了“寒流刨冰”的招牌。由于生意不错,他也就渐渐有了创业的想法,靠着奶奶支援的4000块钱,他在文化路租下一个20平米不到的店面,改了“蜜雪冰城”的名字,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道路。

那年的他,只有20岁。

开到哪拆迁跟到哪,蜜雪冰城创业初期连换4次门店

其实,郑州这个地方,在当时并不适合创业。

因为地处中原交通枢纽,经济发展较快的特性,让郑州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挖坑、修路、盖楼、种树。

老郑州人都有句话:“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是郑州。”

而所有的扩建改造工作,都离不开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拆迁。

蜜雪冰城的店面,刚好开在郑州发展变化最快速的十几年之中,所以很不幸地,不管它开到哪里,都免不了受到拆迁的波及。虽说拆迁补偿款足以改变一家三代人的人生轨迹,但显然靠着拆迁致富的是房东。而租房子的人,不仅一分钱都分不到,花在装修、店面家具的钱,也算是全都打水漂了。

1999年4月,张红超开了第一家蜜雪冰城的刨冰店,结果半年不到,就遇上了旧城改造,他所在的楼房被拆了。9月份,他又来到路对面的广播影视学院附近,想着挨着学校总不能再被拆了吧。结果,重新开店还没有两年,又拆了。2002年,张红超不信邪地跑到了稍远的街道,把卖冷饮的蜜雪冰城开成了中西餐厅。然后,店面刚装修完刚营业还不满一年,这边也接到指示,也得拆。

到此,已经被拆迁逼得快没钱的张红超,一咬牙一跺脚,直接借了20万的债务,跑到一个街区外,开了家“蜜雪冰城家常菜馆”。这次更惨,别说一年了,半年都没过,偌大的“拆”字,又刷在了自家店面的旁边。

欲哭无泪的张红超,狠狠灌了自己一瓶酒,发誓说再试最后一次,不行了就再也不沾染“蜜雪冰城”这四个字了。

于是他把剩下的钱全都拿出来,租下了一个荒废近十年的工厂大院,继续挂着家常菜馆的招牌。这一次,总算是没有再被拆了。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张红超积攒了足够的资金,在2006年在自己餐馆里,把专门做冷饮的“蜜雪冰城超级冰堡”名号又打了出来。此时,他的弟弟张红甫已经长大,也来到了店里,和哥哥一起创业。

那时候的哥俩,肯定都想不到,十几年后,在天眼查的企业数据里,曾经一文不名的两个穷小子,会被冠以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称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在这一年,经过不断的尝试和调研,张红超把市面上普遍卖到10元1支的冰激凌,压到了1元1支的超低价位。

靠着无可取代的低价优势,蜜雪冰城迅速走红,在2007年便以专注平价冷饮的形式,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郑州轻工业学院之间的十字路口,开下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蜜雪冰城”门店。也正是这一段夹杂着欢笑和心酸的经历,才让蜜雪冰城发展至今,仍然只是个“小生意”而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锦鲤财经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nlicaijing.com/3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