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世界闻名的电脑专家李开复受命于比尔·盖茨,要在中国建立微软的研究院。

为了寻找优秀的人才加入,李开复四处奔走,寻找出色的电脑方面的人才。李开复就前往北京的各大名牌高校里面,询问相关专业人才的下落。

李开复来到清华大学,向教授们打听近年来清华的毕业生中谁最有名气?教授和同学们一致提到了李劲。

李劲从16岁进入清华,用了三年半的时间修完了原本8年要学习的课程,并且门门分数极高。

小小的年纪,在当年的众多毕业生当中,拿到了第一名。

大家都说李劲是“清华园的神奇小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开复听完李劲的这番履历,心中求贤若渴的火苗顿时沸腾了起来。

忙向大家询问李劲的下落,并称:“如果李劲来面试,那就不是我们挑选人家,而是要向李劲好好推销下我们。”

李开复长期生活在美国,对于我们中国的“电脑娃娃”当然是非常陌生的。

在中国的电脑界,李劲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只靠着对于电脑的兴趣,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独自进行小游戏等一些简单程序的开发,可以说,对于电脑,李劲可是有着“非凡的天赋”。

李劲在12岁那年,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获得了在邓小平面前亲自演示程序的资格。

这短短的演示过程奠定了李劲一生当中为之奋斗的方向,同时也鼓舞了千万个像李劲这样爱“玩”电脑的少年,走出自己的兴趣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李劲,仍旧活跃在互联网领域。

大家不一定对李劲的名字十分清楚,但多数人一定用过李劲的科研成果和小程序。

李劲在美国留学之后,留在了杭州,加盟了科研实验室,依旧与AI奋力同行。

相信李劲能够依靠着科技的力量,改变我们国家目前的互联网生态。

01 “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如果说70、80后的孩子童年的主要娱乐对象是游戏和书本,那么90、00后的孩子们童年娱乐的主要工具就是计算机。

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计算机的普及速度、使用覆盖面积达到这么迅速的扩散,这其中离不开邓小平的努力。

早在1979年,邓小平去美国进行访问的时候,就特地去实地考察了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在考察的过程中,邓小平对于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就抱有了很大的憧憬。

如今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小学都配备了计算机多功能室,并且开设了基本的计算机课程,让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就能够接触到网络。

在学校的计算机室里,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一句醒目的标语——“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这句朴实有力的口号是邓小平提出来的。

在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个关于中国“电脑娃娃”的故事。

在当年,有多少孩子因为听到了这句话就明确了人生的方向,把计算机当作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有多少孩子,因为这句话,就对电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人生从而有了全新的天地。

“电脑娃娃”李劲就是其中的一个,1984年,年仅12岁的小学生李劲在一台计算机面前,向邓小平展示了自己设计的电脑程序。

1984年初春,正值邓小平第五次南巡,在元宵佳节这一天,上海市展览馆中正在举行“十年科技成果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会场当中,12岁的李劲正略有不安和紧张地坐在计算机面前,这天,李劲被人告知,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人”要来参观。

在这之前,李劲正一遍又一遍向大人们演示着自己写的动画程序,周边的大人一直在李劲的耳边重复诸如“你可要好好表演呀”、“这可不能出差错啊”、“务求万无一失”等这样的话。

年纪尚小的李劲对这一切懵懵懂懂,并不清楚周围发生了什么,也不清楚来参观的人究竟是谁,直到人群簇拥,李劲才发觉“这个爷爷有点熟悉,好像在电视中见到过。”

和蔼可亲的邓爷爷在人们的团团簇拥之下,缓缓来到了李劲面前。

李劲并不紧张,他对周围的一切没有概念,甚至李劲的脑海中还在思考:“究竟是主席大还是市长大”之类的问题。

在身边伯伯们的点头示意之下,李劲坐在凳子上,打开了自己做的小程序,向大家进行了展示。

只见电脑上先亮出了“热烈欢迎”的中英文字样,然后,突然跳出来了一个小小机器人,机器人看起来十分地生动有趣。

这个机器人灵活地摆动着自己的双手,一只手摆动着,嘴里缓缓唱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

表演结束之后,邓爷爷和李劲握了握手,并和蔼地问李劲:“今年几岁了?

李劲回答:“12岁。”

这时候,邓爷爷亲昵地用手摸了摸李劲的头,然后对周围的人说:“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这个时刻的李劲,立刻成为了全场摄像机、照相机捕捉的焦点。

李劲感到周围人的目光全部在自己身上,身边小朋友的眼神也充满着羡慕。

这时的李劲并不能明白这一切对于他的意义。

接着,李劲又高高兴兴回答了邓小平的几个问题,就继续在计算机上摆弄自己设计的下棋游戏去了。

原本,邓爷爷观看李劲动画,这个原定的行程是一分钟的时间,结果邓爷爷被小小年纪的李劲设计的动画看得目不转睛,在李劲身边停留了六七分钟。

而邓爷爷在李劲身边临时发挥出来的那句“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让多少的中国孩子从小受用啊。

02 清华23岁“娃娃博士”

李劲是幸运的,在80年代,李劲属于中国能够最早接触到计算机的那一批“娃娃”。

在当年,上海市少年宫从全市挑选了8名小学生、8名中学生、一起参加了编程学习竞赛。

电脑是当时别人一起捐赠的最先进的“苹果机”。

显示器也是别人捐赠的金星牌机器。李劲从小在计算机方面就有着过人的天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李劲在邓小平面前演示的电脑

12岁的李劲,就写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程序。

又花费了两天的时间,将其编写成了100行的程序代码,然后得意洋洋地放给同学们看。

第一次参加全市的程序设计竞赛,李劲如鱼得水,轻轻松松拿下第一名。

李劲特别喜欢那个神秘的“大方脑袋”,在这个“大方脑袋”中,好像是汇集了无数的可能性,这种神秘感和李劲强烈的好奇心所对应,让李劲更加喜欢在计算机世界中徜徉的感觉。

李劲的“天分”与原生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李劲的爸爸妈妈都是中学物理教师,尽管对于计算机知之甚少,但是他们都很支持儿子“玩电脑”。

李劲的学习从来不需要父母费多大的力气,从小到大,父母都不用怎么催促李劲学习,反而更多的时候,是催促李劲要多注意休息。

李劲是属于那种特别“会考试”的人。

图/李劲(中间蓝色衣服)

李劲参加过数不清的考试和竞赛,拿到过很多奖项。

数学、物理、化学方面,都拿过一等奖。用巨特别“凡尔赛”的话说“凡是理科竞赛,李劲参加了就准拿奖。”

许多同学都来请教李劲学习的秘诀。

李劲只说:“自信,就是必胜的法宝。”

李劲尤其是擅长竞赛类的题目,在竞赛的紧张的环境氛围下,李劲往往能够顶住压力,出奇制胜。

很快,李劲步入了中学的校门。

中学的学习让李劲如鱼得水,课本上的知识,让李劲“吃不饱”,总是有“饥饿感”。

李劲掌握了中学阶段的知识后,就开始自学高中阶段的知识,读高中的时候,又开始钻研大学的物理知识。

在竞赛方面,李劲开始越级参赛,并且都能拿到不错的成绩。更是在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竞赛中,李劲是唯一做完5道题目的人,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清华大学也注意到了李劲这颗崭露的新星。

就这样,年仅16岁的“神童”李劲连跳两级,免试进入了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教授根据李劲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为李劲特别制定了一个在3年内完成普通本科生5年学业的计划。

不仅如此,在清华,李劲还成为了一名十分“特别”的学生。

李劲可以任选指导教师、系别、教室、实验室、阅览室,清华无拘束的环境给李劲了充分自由生长的空间。

李劲选择就读电子系的图像专业。

从进入清华,李劲的课表就特别满,上课、下课、每一分钟的时间都是特别宝贵的。

就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让李劲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学校制定的计划。

多出来的半年时间里,李劲攻下了硕士学位。

图/去美国留学时的李劲

换句话说,李劲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完成了普通学生七年才能完成的,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的跨越。

并且李劲每门科目都是全优,可以说是清华成绩最好的学生。

李劲十分勤奋刻苦,又经过了三年多的时间,1994年,23岁的李劲拿下了博士学位,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由此,李劲也获得了“娃娃博士”的称号。

对待学术,李劲是十分谦虚的。李劲常常强调说:“自己的论文不是世界一流的,只不过是站在了国家提供的平台上,我永远是国家级的。”

03 “电脑娃娃”的近况

从清华拿到博士学位之后,1994年,李劲前往美国,在美国读完了博士后。

接着就留在了美国计算机最为发达的地区。

李劲在美国用自己的实力,给自己扎下了根。

在美国的时间里,李劲发表了近40篇论文,在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图/李劲在之江实验室讲话

已经成为“世界级”专家的李劲,心中牵挂的还是祖国。

李劲没有忘记十多年前,邓爷爷对自己的鼓励。

在得知微软公司将要在中国设立研究院的消息之后,李劲感到十分兴奋,当即就决定要回国工作。

李劲拒绝了国外的高薪诱惑,选择回到祖国,用自己的所学建设祖国。

作为曾经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人之一的李劲,如今正以浙江之江实验室高级研究员的身份,在浙江潜心科研,在为中国的科研工作而努力。

目前,“钱江源”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是李劲博士最新的成果。

这项工作一旦投入使用,势必会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数据运算等领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李劲正在用自己的领域知识,在不断探索新型科创体制,有“专业的人才,把控专业的知识”,相信李劲能够取得更加有效的研究成果,带给祖国更大的贡献。

如今的中国,繁荣强盛,各方面都在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和突破。

前辈们的设想逐步地变成了现实,我们终于实现了从前不可估量的梦想。

李劲是中国第一批“电脑娃娃”的一个代表,从李劲身上,我们能够看出如今我们国家计算机产业发展的一个轨迹。

以小见大,从中更折射出了我们科技力量的进步。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像李劲一般的小小少年,必然将在知识的洪流之中大展宏图,创建起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为中国贡献出自己的科研力量。

带着邓小平爷爷的嘱托,造就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