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完美小街,那么于我而言,最舒适的莫过于北书院街。

第一次走进这条小街是在冬天,对于阳光稀缺的成都冬日来说,在这里吃一碗扎实的杂酱面,就和阳光穿透厚云一样照穿了我的心,被征服得心甘情愿。饭后来一杯三花茶,晒到太阳背山,落座的这家面店,叫王婆婆家常面。

于周围居民来说,王婆婆家常面是吃晌午的好去处,量大扎实,价格实惠。头一次来吃的人总以为老板端错了面,一两顶三两,二两顶半斤,一度难分是错估了自己的实力还是轻看了老成都的耿直

而对十一中的学生们来说,这里也像是后食堂。青春期时能吃下二两三两的勇气,如今只能被当成“早期人类征服大碗杂酱面珍贵说辞”,成为发体路上的垫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人爱谈四七九,带着某种荣耀和自信,好像连吃喝也在发光,而我偏爱十一中。北书院街是原点,沿路走完育婴堂街、方正东街,拐进石马巷,走穿小关庙,此后人生路再没走出书院街的手掌心

学校周围常来常新,十一中方圆内,一样如此。

01/

北书院街

一栋高楼新建起来的背后,藏着一代人记忆的被拆除,但好在总有地方为人们保留。瓦房一字排开,茶馆、面馆、小百货店穿插其间,构成了北书院街最原始的样貌

最出名的土著应当是头子上的三哥田螺。大盘大碟大料,在火爆的夏天火爆一切,是三哥田螺待客之道。

街对面摆放的桌椅板凳全时待命,日夜不停歇,白天供人娱乐,夜晚负责承载美味,招待每一位远近赶来的食客。

生意越做越大的三哥田螺如今铺面也越来越多,往前的几间成了冰粉绿豆汤供应店,往后的冬冬小百货也早被收归麾下。

愿意在夏天吹风扇的进店来,想感受温度的就往树下走,毕竟稍冷些,三哥就会成为这条街上最先放寒假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段面馆和王婆婆家常面谁更早开始在这条街上煮面,对于我这种外地人来讲无从考证,也不必考证。个人对王婆婆家常面是一见钟情,只因那天天气很好,面条很足,煎蛋泡臊,价格美丽

王孃总是红头发,夏天爱穿袜子穿拖鞋,手不离烟,但动作麻利,待人真诚。

店里只卖三种面,杂酱、牛肉和排骨,佐料打底放勺猪油,热面往上一扑,再拿筷子一和转,根根面条晶莹剔透,芝麻香、熟油海椒香齐齐扑上来,三两口直往肚里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是加份素菜,就更能体会到“家常”二字真谛——小白菜、藤藤菜、软浆叶,像极了头天晚上妈妈做饭没用完的叶子菜第二天做了一份素菜汤,目的是让你吃饱

王孃端面端菜上桌时,总是要说一句,“先吃到”。这种打包票式的问候让人踏实安心,也让人很难动浪费粮食的心。

低矮的瓦房和茶馆注定了这条街上竹椅遍地,到了秋冬天,梧桐树叶顺着阳光转下来,落到地上,叫外卖骑手们的车轮碾得嘎嘎响。

再到晚上,新开的3号火锅、周老鬼火锅、巷巷火锅,以及啖三花麻辣烫让竹椅发挥夜间力量,营业不过十点,也保留对原住居民们的尊重。

02/

育婴堂街

走进十一中位属正街,奶茶店炸鸡店依旧挺立。暑假让学生们幸免于高温橙色预警的上下课通行,也让育婴堂街上新开的小店们躲个清闲。

Energy Coffee开在了学校大门斜对面,遮阳篷一打开,不落点阳光下朴素的招牌就不太显眼。幸好通店全白,和隔壁的杂货店形成了鲜明对比。

店铺面积依然很小,小到店内只能一个人站进吧台,一个人站在吧台外,一个人坐在吧台前,毕竟前身美甲店也不需要特别宽敞的空间。

咖啡价格亲民程度,让人怀疑在和隔壁放假了的奶茶店较劲,只是如今的初高中生,是否会像当年喝到一杯奶茶一样,也会觉得自己很洋盘,或者真的能获得“energy”。

一杯美式一杯拿铁让人简单快乐,落座还能尝尝冰爽的冷萃,果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让人对着大太阳看了一下午校门。

而此趟让人慕名而来的,是个老外地网红,精彩中古相机

深藏功与名的宝藏小店往往在现实生活中落得朴实。前身是花店的精彩中古相机门头粉白,像是街道做了翻新,就算在两个月里来回走过十几回,也未曾发现它的存在。

对于胶片和宝丽来爱好者来说,精彩中古相机就是天堂。货架上依次排开各式宝丽来相机,桌面上堆积起卡通胶片机小山,但凡有点童年记忆,都会在进店后满目相机里暗自失声尖叫。

贴上的宝丽来和拍立得的墙壁可被视为认亲墙,三张里面总有两个认识的人。你别说,大家藏得挺深的,果然是宝藏小店,来了不会发朋友圈告诉别人的那种

和店名一样,老板的外号也叫精彩,在杭州开着一家自己的宝丽来专门店。入驻成都后,给大家省了路费,也让更多胶片宝丽来爱好者有了西南地区交流地。

驻店打工人是瞎子十七,日常工作是吹空调,打扫卫生和乱画乱拍,偶尔接待一回生二回熟的客人一起看个底片,交流交流摄影技术和艺术。以及,去街对面的桂王桥咖啡站喝个咖啡。

cafe de stop,桂王桥咖啡站,前身是八二小区隔壁的溯咖啡,因为小区打围加剧地理位置劣势,遂弃之,去年年初也曾蹬着电马儿卖过街头咖啡,取名“醒瞌睡”,最终店主大仙还是决定落脚桂王桥街,脚踏实地开起门店。

十七喜欢喝美式,常来店里喝喝玩玩,大仙也是胶片拍立得爱好者,从前的店里贴满的拍立得原封不动搬来新店,也让许多只有一面之缘的客人凭此重续前缘

在印象中从来都是彩色头发的大仙最近换回了黑头发,戴着口罩让人以为新招了店员。和发色一样换新的,还有一款新特调,阿尔卑斯。

苏打水、咖啡液和糖浆的巧妙融合正如大仙描述一样,解渴生津,就着啤酒杯真有在喝小麦发酵饮料的感觉。

新店位置便利,从玉沙路右转进桂王桥街三四个铺子的位置就是,门口方便停车,为早起打工族提供一杯晨间午间好咖啡

逛回精彩中古相机,才发现认亲的最大bug是没有认清眼前人。驻店打工人之一瞎子是店员,也是摄影师,同样也是艺术家。自己的小展还在王家巷的黑羊墙展出,真身却坚持每天到店打工,请把“艺术家也是要打工的”打在公屏上

外形很酷,但真人腼腆有趣,为慕名而来的打卡顾客提供付费拍照留念也是瞎子的工作内容之一。同时,积累下来的作品编辑出的摄影画册《座头市》样书,也在店内展示中,可随意翻阅,观感良好。

留下一张拍立得供友人后续进店认亲,出店后,饺子与酒也开了门。

如今的饺子与酒不再卖番茄饺子了,却增加了许多新花样,也成为了摩友们的聚会点。墙上为摩友们准备了头盔挂钩,若想一睹帅气摩托,就请来饺子与酒饱眼福吧。

03/

方正东街&小关庙街

太阳下山,张孃烤肉即将迎来营业高光时刻,暂未上客时,张孃也会和店员拉起板凳坐到街对面耍会儿手机。也或许是在回复提前订了菜的客人,是蒜香排骨,还是泡椒鱼片,一样几份,张孃都记得清清楚楚。

街另一头的陈皓皓老火锅就不这么幸运,不同于张孃在这里一开店就是十来年,方正东街2号的门店总是在换人

有人对口岸避而远之,也有人一直觊觎隔壁的壹味烤肉。基于张孃的确太火,老店的名头非浪得虚名,一些餐饮店老板对这家灰溜溜的融合烤肉店并不抱大希望。

于是总想着自己抢到手,暗地里念叨它垮丝,没想到人家真有自己的好味道,非但不让人得手,反而在老派面前做出新姿态,吸引了不少年轻顾客

背着339一路往前,沿街的小菜市是周围居民们的日常生活保障,也成为更多年轻人下班后回家前的购物习惯,称上一斤肉,买上一把菜,自己动手的最香。

拐进石马巷,刚修过枝的树枝落了满地,高温橙色预警后,电线杆上的电网工人,数量可以和树上的蝉相匹敌。修剪完枝桠后的行道树更有底气迎接即将到来的大雨。

重庆砂锅鳝鱼火锅是宵夜的好去处,只要不是卖完了菜品,稍晚些来都能品尝到一口好味。

同样美味的还有何神仙稀溜耙,即将二十年的老店掌握了保留肉质鲜美的同时,把骨头粉碎的稀烂的秘诀,入口一抿就化了,绝对吊打市面上某网红鸡爪。

所以能把“一绝”二字打在招牌上的不多,称绝后在隔壁小卖铺来一杯冰欠的绿豆沙,怎么说也比去五里关排上两小时队来得痛快。

当然,我这是说了风凉话。幸好是火爆前吃过几次五里关,如今扩张了店面的五里关仍然装不下排队的热情,哪怕刮风下雨,哪怕严寒酷暑,门口的塑料板凳代替等候的人群,而那些人,也非得顺着狮马路遛弯溜穿太升路,走上几个往返回来才好吃得更多。

毕竟,下一次是什么时候,谁知道呢。

折返将走过的路包个圈,马镇街和蓥华寺街交界的小巷里,藏着叶大爷的母校列五中学,更多的故事,且听叶大爷以后道来。

编辑丨浪仔

摄影丨vancy

CONTACTS

找到小都

APP丨微信公众号丨新浪微博丨今日头条丨一直播

小程序(YOU点咖啡/YOU成都)丨抖音(游成都)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