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级育儿师》节目中,有一个叫龙威的男孩。

妈妈对他十分严厉,辅导作业时经常忍不住吼他,甚至因为他经常出错,把他拽到一边,拿绳子狠狠地抽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威受到体罚后,本能的躲闪,但是丝毫不敢反抗。

强势暴躁的虎妈,和胆小内敛的儿子,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育儿师兰海心疼地形容男孩,声音小得像蚊子一样,在父母面前都不敢大声说话,严重自卑。

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会自卑?

这必然跟家庭环境有关,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

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大人的问题。”

孩子自卑的源头,归根结底是父母造成的,以下三种父母,特别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

01

情绪不稳定的父母

有这样一个新闻,爸爸陪女儿给宠物狗看病,他听说医药费太贵,瞬间暴怒,当着女儿的面,把狗摔死了。

女儿不停地向父亲求情,依然没能挽救自己的宠物。

还有一个新闻,辽宁一位妈妈,因为女儿不听话,不写作业,气得拉着女儿去跳海。

此外,还有母亲因为自己工作不顺,推着自行车掌掴女儿撒气;

还有父母因为孩子成绩未达到自己的要求,便把他“遗弃”在高速路口;

更有父母在寒冬腊月天,把不听话的孩子赶出家门挨冻的……

这些父母有一个共同点——情绪极其不稳定。

他们就像家里埋藏的一颗炸弹,不知道何时就会被点燃、爆炸、伤害到孩子。

缺乏情绪控制能力的父母,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破坏孩子内心的秩序和安全感。

孩子会认为,自己正处在一个极度不稳定、甚至潜伏“危险”的不可靠的环境下,所以,会特别恐慌和警惕。

为了获取安全感,他们通常会采取讨好、压抑自己的方式,不断否定自己、打压自己,降低自尊,缩成一个自卑、敏感、善于察言观色的孩子。

02

热衷“比孩子”的父母

很多父母都具有一项“超能力”——忽视孩子的优点,发现缺点。

无论孩子是否优秀,父母都能稳、准、狠地挑出他的各种毛病,并盯着不放。

与之伴随的,是父母会用一个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来矫正和激励自己的孩子。

父母期待用这种“树立榜样”的方式,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他变得更好。

可结果通常是,孩子变得很委屈、失落,而且因为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加剧自卑心理。

心理学家威利·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父母看似善意的比较,本质上是一种否定和打击。

它潜藏的含义是,孩子不够好,不够优秀,甚至,配不上父母的爱。

在《仅三天可见》节目中,张艺兴坦言自己不够自信,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

谁能想到如此优秀、努力的励志偶像,竟然也一直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

母亲常常拿他跟别人比较:

“别人能做好,你怎么不行?”

“隔壁家的孩子正在忙,你呢?”

这些带着毒刺的话,全都一根一根扎进了张艺兴的心里,哪怕如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依然摆脱不了那份伤害,自卑如影随形。

前段时间,孙俪发现儿子等等不开心,她通过交流发现,是其他大人的比较,让等等产生了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好孙俪及时发现,并及时沟通疏导,才避免了更严重的情绪问题。

孩子心思都是敏感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号,影响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和眼光。

“热衷比较”是一种不接纳的态度,会让孩子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不接受自己。

03

以牺牲感自居的父母

小时候常常听到父母的碎碎念:

“只要你好好读书,我们砸锅卖铁、不吃不喝也供你。”

“我天天累死累活地挣钱,你就不知道争点气吗?”

“咱家没钱,你花钱省着点,也心疼我们!”

每次听到他们抛出这张感情牌,我的内心就像压上一块千斤重的大石头,喘不过气来。

对此,我有一种深切的负罪感和愧疚感。

我不敢提要求,哪怕是买一套学习用的书籍,因为想到他们已经那么辛苦,;

我不敢快乐,哪怕是最简单的笑,因为父母还在为我受累;

我更不敢畅想未来,我不敢冒险,不能追寻自己的想法,甚至,我被压抑得,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想法……

父母的哭穷、索取回报、要求顺从,曾经让我极度煎熬和自卑。

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说:

“情感勒索者利用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控制了他们的受害者。在这种扭曲的关系中,没有人是赢家。”

当父母用自己的“牺牲”,向孩子索取听话作为回报时,已经是在实施情感勒索。

被情感勒索的孩子,会处在一种纠结的心理状态,时而倾向于满足父母,时而倾向于找回自己。

矛盾挣扎中,把自己弄丢。

很多父母有一个误区,用自己内心的焦虑,投射出一个不听话、不感恩的孩子。

于是便试图宣扬自己的付出和牺牲,精神上捆绑孩子。

这种捆绑,会成为一道心灵枷锁,锁住孩子的自信、快乐和独立性。

04

父母都应该知道,健全的人格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我相信,那些有时情绪不稳定、喜欢比较、情感操控的父母,也并不想在孩子的性格里打上自卑、敏感的烙印。

请让这些糟糕的教育方式,立即停止吧。

从现在开始,请父母做到:

学着疏导一下情绪,别让它控制自己;

每天发现孩子的一个优点,用赞赏代替比较;

接纳孩子的样子,我们爱的是他们的全部,而非好的部分;

与自己和解,养育孩子是职责所在,而不是毫无原则的牺牲。

当父母改变那些面目狰狞的方式,孩子才敢于绽放快乐的笑脸、释放自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