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涝疫结合”之难,让郑州饱经风霜。关于洪灾、疫情的讨论,接连不断、不绝于耳。

但还有一个词,在郑州网民的口中也频频出现,这便是“花坛”。

一、花坛舆情的爆发

郑州遭受7.20特大暴雨灾害之后,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都在有序恢复。有细心市民发现,金水路、中州大道等路段隔离带的绿化花坛,也立马投入到了复产复工之中。

有人立马提出质疑,“抗洪抢险还没收尾,那么着急修花坛干啥?”“本来路都这么堵,还缩减车道修花坛,这不是添堵吗?”

紧接着,有网友还扒出了杭州某些公司在郑州的中标信息,说某人吃相难看。

一时间,关于花坛的议论、花坛的顺口溜、花坛书记的调侃,在网络上传播起来。这波“花坛”舆情,就是这样蔓延开来的……

只可惜,目前看到自媒体的相关文章,多数属于非黑即白、非骂即吹,很少有客观中立的评述。而本地传统媒体,自然是本能地失声状态。

二、修花坛到底有错吗?

修花坛,其实是部分市民的一种代称与刻板印象,这一系列项目的官方名称是“道路综合改造工程”。

准确的说,正在遭受质疑的中州大道与金水路隔离带的绿化,是郑州市“一环十横十纵”道路综合改造三期工程中的部分标段。

其实,郑州“一环十横十纵”工程早在2020年年初,就已经开始进场施工,航海路、未来路、桐柏路作为一期工程的标杆路段,也早已验收竣工。

作为住在航海路周边的居民,我还是能感觉到这项工程带来的明显变化:中分带的绿化,的确提升了城市景观;街头游园,让附近居民有了休闲的场所;人行道的透水砖,中雨以下无积水;就连暴雨最大的时段,7月20日下午6点半,我家附近的航海路主路上,也没有明显积水(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仅是航海路,近一年多来,郑州老城区在道路升级改造、老旧小区更新与环境提升等方面,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

城市在变,而且是往好的方向变,这是不争的事实。

顺城街新貌

可以说,包括“修花坛”在内的道路综合改造与城市环境提升工程,不但没错,而且还是绝大多数郑州市民所喜闻乐见的。

那这次“花坛舆情”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哪?

三、为啥修花坛遭质疑?

前文提到,郑州“一环十横十纵”一期工程始于2020年初,一期工程也包括中分带的修花坛,为什么那时候,质疑的声音还没有显露出来?

显然,这次如此集中的“花坛舆情”,与洪灾发生后的某些部门的危机处理与公关策略密不可分,也和市民情绪表达急需出口密不可分。

倘若暴雨预警后,某些部门能当机立断,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倘若灾难发生后,某些人敢于及时出来发声,向遇难者致哀,向公众承认失责。

相信如若这般,市民对花坛的质疑声,便不会有这么强烈。

恰恰相反,当大家的情绪还没有从灾难的悲伤中平复,又深受道路施工带来的新一轮堵车之困,“花坛”自然就成为宣泄的出口。

虽然,许多人并不知道,修花坛和去救灾的不是一拨人,和救灾不矛盾;修花坛也是为了遵守商业规则,履约赶工期迎接8月份的重大活动;但非理智的声音,显然更能在舆论中引起波澜。

此外,也有人再次抛出“郑州天天挖沟”的论调,矛头直指当下的主政者。这也是不合适的,毕竟一届只能决定一届的事情,体系的问题不能归咎于个人,何况这并非郑州个案,其他城市同样存在。

还有人把矛盾引向外地来的和尚,认为他们太过分了,应该“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屁股决定脑袋的说辞更离谱。

更有居心不良的某些垃圾自媒体曾造谣京广路地下道有公交车被蒙黑布拖出),贴出杭州公司中标的“喜讯”,乱带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是为了流量博眼球,有人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我们在质疑的时候,不能跟风起哄,一定要想明白,自己质疑的到底是什么?

不少理性客观的质疑声也应受到某些部门的重视:

为啥郑州要一下集中修这么多路?工期安排是否得当?

到底哪些路该修,哪些路不该修,具体采用啥方案修?

修路施工方的招投标过程,是否公开、公平、公正?

工程投入的预算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超出行业标准?

这笔预算,除了修路,还有没其他更应该投入的民生领域?

四、如何回应质疑?

以上种种理性客观的质疑,相信主政者的心里都有答案,毕竟他们在做出决策之前,既有以往的施政经验做支撑,也有专家、智囊团的建言献策。他们能够得到的宏观数据与信息,是普通市民难以获取的。

民众与决策层之间的隔阂,多数来源于信息不对称。民众对政策的不满情绪,也有很大一部分缘于信息滞后

比如“修花坛”,如果大家在修之前,就能很容易地看到方案的公示、招投标信息,就不会出现“已经开修,再集中质疑”的情况。

郑州也有好的例子,新彩虹桥在修建之前,就在网上公布建设方案供市民投票选择,让市民在城市建设中更有参与感,无疑是消除质疑的最佳良药。

回应质疑,建立决策层与民众之间信任,在新时期尤为关键。怎么做?

首先,公共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还是要透明公开,做到“程序正义”。让阳光照进来,杜绝黑箱操作与潜规则。

其次,面对舆情与质疑,要及时回应,不能有“鸵鸟心态”,以为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甚至可以通过“政务开放日”、“直播问政”等形式,让市民认识到公共政策出台的复杂性与严肃性,了解到决策者的辛苦与不易。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要容忍不同的声音。可以对造谣者杀无赦,但不能封禁理性客观的批评,更不能把批评者都划为敌对分子和境外势力。

只有真正热爱这个城市的人,才会提出善意的意见。

“真理只有在思想市场上,才能得到最好的检验”。

-END-

要明白,你质疑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