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人忘记的,我们会铭记。别人抛弃的,我们会捡起来。是不是异类或者会不会被人耻笑,这些我不在乎。我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譬如中医、譬如汉字、譬如那延续数千年生生不息的华夏精神和民族骨气。我们是龙的子孙,我们为此而骄傲。以前是,以后也应该如此。

一个个汉字站出来,在思想的跑道上,铿锵地疾走。谁最后成了一枚干净方正的汉字,矗立不倒且不朽?汉字独一无二的魅力让世界为之倾倒,不过有这么一个人以阻碍了汉字的只有发展为终身成就。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国父”,他是所有新加坡人心目中将新加坡从一个弹丸之地变成“亚洲四小龙”之一最大的功臣,独立的主张以及独到的见解是李光耀最值得光耀的东西,然而作为一个客家人的李光耀心目中最为光耀的事情却是将汉语丢出新加坡。

李光耀祖籍广东省梅州市,自幼接受的是英式教育。在他年少的时候曾在新加坡的莱佛士书院、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学习,长久的学习生涯培养了李光耀反殖民统治的思想同时也累积了能力为以后李光耀成为新加坡“国父”打下了基础。

李光耀踏入政坛始自1950年,他加入了一个马来亚论坛,这个论坛由当地旅居的东南亚人组成,目标是争取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的独立,而在1952年时,李光耀代表“新加坡罢工的邮差”为新加坡的普通群众与政府谈判使得他在公会里开始累积起了声望。

1954年他与左派学生及工会领袖成立了人民行动党,在人民行动党的成立当天他宣读了党纲,而党纲里的第一条就是要结束新加坡的殖民统治、建立一个包括新马两地的国家。他还在首届选举当中顺利的当选立法议院议员,切切实实的开始为新加坡争取自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他不懈的努力,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人民行动党在自治联邦府的首次选举中被选举成为了立法议院第一大党,李光耀本人则出任了自治联邦政府总理,直到1990年,李光耀才辞去总理职务但仍然留任内阁资政。

在2011年时,人民行动党新加坡大选中虽然仍然占据国会压倒性的优势但得票率创了建国以后最低,李光耀在当年五月联合新加坡的第二任总理一同发表了联合声明宣布从内阁退休,选择让位给年轻的内阁成员团队。

打压汉语

李光耀在位期间,不仅没有因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大力发展汉语反而开始大幅度的打压汉语,拒绝将汉语作为新加坡的通用语言并将英语定为新加坡的通用语言。作为开国元首的李光耀在1963年就表现出了抑制汉语在新加坡发展的趋势。在他真正赢得大选的第二天他就将当时大中华地区以外唯一的中文大学——海洋大学关闭了,将华文教育在新加坡的生涯一刀腰斩。

在李光耀执政期间虽然推行过双语教学但是他所选用的方法完全是死记硬背,丝毫没有展现汉语的魅力,导致了新加坡的几代人对汉语失去了向往,李光耀的做法将新加坡未来几十年的汉语发展路程截住。

晚年时,李光耀曾经与人聊天时表示他在心目中觉得自己干过最自豪的事情是将英语设定成为了新加坡的主导语言。在新加坡刚刚独立的时候,大部分人希望可以将汉语设立为主导语言。新加坡本来就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整个国家中四分之三是华人再加上祖籍中国广东的李光耀,人们觉得汉语成为新加坡国语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想到被李光耀坚决反对。

汉语的弊端

李光耀心里汉语有三个弊端,他首先考虑到的是在新加坡除了占比最大的华人外还有马来人和印度人,如果使用汉语作为国语那么也许会引起其他族群不满。从政治上既然可以用汉语作为新加坡的官府语言为什么马来语、泰米尔语却不可以作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呢?

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新加坡是一个被马来人包围的多民族国家,一味的使用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有可能引起国家的四分五裂。这样的话不如使用一个中性的语言来平衡各民族的关系。

在李光耀心里第二个弊端则是他认为如果不是从小就在使用汉语的环境当中长大,那么汉语太难掌握了。李光耀自己本人虽然祖籍在中国广东但是并没有过多的学习或者使用汉语,在当政以后发现自己需要使用汉语后开始学习汉语,而他自己说他学习了50多年却没有掌握中文的精髓。

中国的词汇太过丰富,再加上同义词与近义词都很发达、一词多义,任何人想要达到日常使用汉语的标准绝对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完成,再加上中国历史悠久的诗歌文化的累积、众多只可意会的意象。李光耀觉得汉语的难以驾驭会成为人才吸引上的阻力,想要全民学会汉语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新加坡曾经被一度被英国殖民,本来就有了英语的基础,相对汉语会比较容易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劣势在经济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英语成为了世界性的语言。新加坡以后的道路想要与世界接轨就必须掌握英语。

虽然在那时中国在迅速崛起,新加坡和中国的贸易越来越密切但是当时八成的GDP来自欧美国家,中国仅仅占两成。

对于一个小国家来说想要跟上发展速度必须尽快地融入世界,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可以更好地和世界各国做好生意、主动与世界对话。

李光耀的做法可以说是根据新加坡的实际情况,切实地从新加坡的稳定出发,以新加坡的未来发展为大宏观规划来做决定,切实按照当时的情况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李光耀当时并没有考虑出到中国的发展,知道后来他看见了中国的潜力与能力所以想要将汉语再度拾起来,不过用错了方法,反而将未来孩子们对汉语的兴趣打压了下去。

其实李光耀没有想过,汉语难学、多,但是也就是这样才会有了汉语多元化的表达,汉语能够找到最精准、直击人心的方式表达出你想表达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