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千百年前,李白疏狂爽朗的笑声表明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范,50年前,也有人在各国代表团面前放声大笑,那样貌定格在历史书上,名为《乔的笑》。

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会议尚在进行中,一位中国外交官得知我国将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消息后,便难掩激动,在众多同僚面前开怀大笑,他的笑标志着中国终于重新恢复了国际地位,中国的力量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盐城推诿,落墓苏州

乔冠华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可以说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外交事业。"冠盖满京华"乔冠华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精彩斐然,他16岁考入清华大学,23岁就获得了德国的哲学博士学位。

他曾经有过参加重庆谈判,与基辛格谈判,第一个在联合国大会代表中国发言的光辉历史,但是人无完人,在充满斗争的政治生涯中,没有人是常胜将军,乔冠华也不例外。

作为当时著名的笔杆子的乔冠华自然就成了他们拉拢的对象,由于对政治的错误判断,乔冠华加入了对总理的批判。但是总理能取得那样的成就不是一个小小的敌对派能够相比的,在他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小把戏。而加入了敌对阵营的乔冠华则是一步踏错,满盘皆输,落了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乔冠华去世后,在坟墓定址的问题上几经周折,他先后在苏州、盐城、苏山和上海四地辗转修建墓址。所谓"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

中国传统思维倾向于认为坟墓是一个人最后的归宿,一个人死后应该尽快入土为安,而且也不宜对其过多打扰,所谓死者为大,多次迁坟不仅会惊扰死者,也是对他的不尊重,而且这个举动也不容易得到他人的理解。而乔冠华的几次迁坟却都有着众多纷杂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3年,乔冠华于北京逝世,享年70岁,在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之后,乔冠华的遗孀章含之早早地取回了丈夫的骨灰,没有把他立刻下葬,而是放在卧室里与之日夜相伴。

一年之后,她才考虑到要让丈夫入土为安。于是,在1984年的12月份,章含之带着骨灰来到了乔冠华的故乡江苏省盐城市,她想通过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从而让丈夫安眠于此,也好了却丈夫生前的一桩心愿。

但是事与愿违,也许是考虑到乔冠华晚年时曾经犯下的错误,在他的葬礼仪式上,章含之始终没等到先前通知邀请的盐城市相关领导,后来他们竟然对此事闪烁其词,章含之非常寒心,她决定不再把丈夫葬在盐城。

想到丈夫生前的嘱托,章含之又忆起他们在苏州的快乐时光,说起来,苏州是一个人杰地灵,安详清净的地方,而且这里也有丈夫生前的好友李颢,所以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1985年,章含之在李颢的帮助下联系到了吴县县委,在清明节当天,他们于杨家湾华侨公墓胡沙山的难舍石下建成了乔冠华的第一处墓穴。

一十八载,迁回故土

入土为安,乔冠华虽然不像他生前希望的那样魂归故里,但是好在有故人陪伴。对于章含之来说,她也算妥帖地安置了丈夫。但是令人没有意料到的是,18年后,变故竟然再次发生。2003年,盐城市委政府主动上门拜访,思前想后,他们始终承认乔冠华作为著名的人文资产是属于盐城的,毕竟他生长在盐城,所以他们以及盐城的群众都希望这位杰出的外交官能够"回家"。

在盐城政府真诚的劝说下,也为了丈夫生前的遗愿,章含之最终还是同意了他们的请求。2004年清明节,乔冠华重新迁墓回故乡,在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建立了他的第二处墓穴,而杨家湾华侨的公墓也得以保留。

夫妻同穴,合葬苏山

后来,乔冠华的子女乔宗淮,乔忪都又对父亲的墓穴提出了异议,在他们的坚持下,乔冠华的第三处墓穴的选址开始筹备,而他们真正坚持的却是让龚澎——乔冠华的发妻,同时也是中国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得到她所应得的,那就是与曾经是她的丈夫的乔冠华"生同床,死同穴"。

2009年4月,征得章含之的同意之后,乔冠华与他的发妻的合葬墓在苏山镇建成,在龚澎去世39年,乔冠华去世26年后关于他们生前的缘分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盖棺定论,迁福寿园

因为章含之是上海人,对自己的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她在与乔冠华结为夫妇后,就和他一起到北京生活,如今大她22岁的丈夫已经先行离去,为了不睹物思人,整日面对旧址悲伤难过,章含之决定离开北京她和丈夫一起生活过的四合院,回到上海生活。

2002年初,上海福寿园多次请求章含之将乔冠华的墓迁到上海福寿园,让他在这个无数历史名萃长眠的地方供人瞻仰和纪念,章含之最终同意了这个要求。从此,乔老先生才真正算是盖棺定论,得以安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秉情旷达,恃才傲物,当初不求闻达,而闻达自至,盖时势使然;不期蹭蹬,而蹭蹬及身,亦时势使然,可悲也夫!"乔冠华生前是民族的外交英雄,他的一生,甚至他的两任妻子都与中国的外交事业密不可分,而他去世后的四处墓穴也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是他的传奇人生大家有目共睹。

他在联合国会议上仰天长笑,意气风发的智者形象深入人心,就连基辛格都曾评价他:"乔冠华这个人很有才华,不好对付"。他见证了中国的崛起,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崛起中有着属于他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