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院长陆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张凝聚共识的名片。在现代化新松江的建设中,特别将“人文”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历史人文之城”。那么如何深耕厚植,通过文化注入让“上海之根”焕发新活力,从而全面提升“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城市软实力?日前,采访了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松江区文联主席、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院长陆军。

问:今年上半年,您除了主持“一典六史”编纂工程,还完成了八个“四”,即三十二件事,能为我们大致介绍一下吗?

答:八个“四”,共32件事情,包括上演了《侯绍裘》《共产党员雷经天》《渔阳里的“大人物”》《陶宗仪》“四部大戏”;搭建了松江区儿童青少年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松江孵化基地、隆庆寺佛教戏剧研究基地、戏剧教育馆“四个平台”;助推了《松江人文大辞典》首卷首发式、《侯绍裘》建组学习会、中国剧协领导松江调研活动、上戏学生松江新城系列考察“四个活动”;推进了上海根历代名贤故事展示馆筹建、茸影汽车影院筹建、上海根故事工厂、戏剧之乡创建活动“四个项目”;发起了松江人图书著作征稿,大辞典图照征稿,影视故事征稿,儿童青少年微戏剧、微电影征稿“四次征稿”;进行了上外西外、黄桥村、云间粮仓、上海科技影都“四次调研”;发表了“四次言论”(《文汇报》1月1日整版、3月25日整版,《上海日报〈英文版〉》3月16日整版,《松江报》1月1日整版);指导了《梦想清单》《公鸡搬家》《渔阳里的“大人物”》《寻找耳朵的小浣熊》“四部剧本”。

松江新城建设的大幕已经开启,“人文松江”价值追求的高度将决定松江新城精神品质的高度,要坚定文化自信,用人文助力松江新城成为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文化工作者只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投入到松江新城的建设中,才能不辜负松江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说到这里,我还是要特别强调一下,我的本职工作是上海戏剧学院的一名教师,教学、科研、创作以及相关的学术事务管理是我的职责所在,我从不敢懈怠。今年1至7月,我分别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奖励、市级教育教学奖励各1项,国家级学科建设项目、市级学科建设项目各1项。感谢学校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支持,让我在完成好本职工作之余,将精力和时间花在家乡的文化建设上。

问:蓝图已经绘就,目标振奋人心。围绕全会提出的松江“要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历史人文之城”,应该如何落地与实践?

答:五届区委十一次全会提出的“要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历史人文之城”,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松江实践。松江作为上海之根,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与财富,那么如何立足实际,在新时代激活新的生命力,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两篇大文章,使上海之根不仅根深,而且更加叶茂?我认为要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一是厘清上海之根历史文化层,勾勒沉淀在历史时光中的文化年轮,凸显其强大生命力。我们正在着手编纂的“一典六史”,推出的松江历史名人题材系列戏剧,以及正在筹划中的上海根历代名贤故事展示馆,正是一项厘清文化层的强根筑基工程;二是讲好松江新城建设大故事。松江正奋力建设人民向往的“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这是新时代松江建设的大格局,也是松江人民正在奋力书写的大文章,特别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发展壮举,更是体现松江精神的大手笔。文化工作者要讲好松江发展大故事,厚植松江精神,凝聚正能量,激发精气神,为再创新时代新奇迹、展现现代化新气象提供强大动力。我们正在推进的松江现代人文题材系列戏剧、上海根故事工厂等项目,也正是回应时代需求、实现文化复兴的实际举措。

问:您刚才提到的“厘清上海之根历史文化层”与“讲好松江新城建设大故事”正是“文化复兴”中对应的“复”与“兴”。那么,松江该如何实践“复”“兴”二字?

答:实现文化复兴,需要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彰显当代价值。首先要明确的是,“复”与“兴”是一对不可偏废、不可割裂的统一体,只有二者结合才是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历史人文之城的最佳实现途径。那么具体要“复”什么?“兴”什么?我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复活松江历史上的伟大灵魂,兴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松江历史名人众多,要充分挖掘富有人文意义的历史名人,让他们从史书典籍中“走”出来,彰显其人格之伟与人性之美,让当代人能够与这些伟大的灵魂对话,同时要为这些灵魂赋予当代价值与时代内涵,实现符合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当下表达。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推出松江历史名人题材系列戏剧,继《徐阶》(即《大明四臣相》)之后,逐步将《董其昌》《陶宗仪》《侯绍裘》《陆机》《春申君》等搬上舞台,同时正在编撰的上海根历代名贤故事也将生动呈现300位松江历代名贤在松江文明史上的杰出贡献。通过复活这些伟大的灵魂不难发现,他们的精神品质、涵养气度等与我们当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是源与流、连与续的关系,这样的古今关照,不仅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历史的根基与参照,也让这些伟大灵魂的历史光芒照进了现实。

复原松江历史上的厚重根基,兴造上海之根文化标杆。复活伟大灵魂,让大家知道了“斯土有斯人”。那么再向前推一步,“斯人为何出斯土”,找出伟大灵魂诞生成长的土壤。松江作为上海之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体有哪些历史的事实可以支撑这一论断,让上海之根的口号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这就需要从历史长河中“淘金”,复原那些闪光的片段、经典的细节等,让历史的厚重感以清晰可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首推“一典六史”编纂工程,肩负的正是这一强根筑基的使命,将松江的人文资源梳理清楚,整合成一套全面系统记录松江人文历史和现状的大部头丛书,在强基固本的基础上,兴造上海之根文化标杆,形成一系列标杆品牌、标杆平台、标杆工程、标杆项目、标杆人物等。

复制松江历史上的优质基因,兴立新时代松江精神。无论是伟大的灵魂还是厚重的根基,贯穿其中的都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优质精神基因,它包括了向善基因、进取基因与创新基因,并形成合力,内化于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之中,从而形成有别于其它地方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习惯。我们要激活并复制这一独特的优质精神基因,使其不断生长和放大,铸就松江发展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精神。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策划并运作上海根故事工厂,推出《人文松江研究丛书》《人文松江创作丛书》,创建“戏剧之乡”品牌、筹办《松江人图书著述代表作展》,包括区文旅局最近出版的《松江工匠》,都是在解码松江文化基因,为“秉持新发展理念,改革辟路、创新求实,唯实唯干、拼搏奋进”的新时代松江精神凝聚信念力量,赓续精神基因,让这一精神成为引领松江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澎湃活力,领航松江创造“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更大奇迹。

来源:松江报

编辑:王布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