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茶科技有限公司 CEO 王佳伦

游戏不会毁掉中国年轻人,但偏见一定会。
两周前,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的BGM是日本电子游戏主题曲。国内游戏从业者一顿感慨,小日本这是妥妥地在全世界面前秀了一把文化软实力啊。中国游戏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面子和里子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一早,中国游戏就被扇了一个大巴掌,戴了一顶大帽子。《经济参考报》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文章,标题惊悚地将游戏比作“毁掉一代人”的“精神鸦片”。好家伙,玩游戏的=“抽鸦片的”,做游戏的=“鸦片贩子”。家长是无辜的,孩子是无辜的,错的只能是游戏。

中国游戏到底错在哪了?
1、错在太强?
2021年,中国手游海外市场占比23.4%,位居全球第一。按照经济参考报的逻辑,中国游戏作为“精神鸦片”已经荼毒全球,形势不容乐观。欧美日韩不禁我们,我们也要有觉悟,壮士断腕,打响21世纪精神鸦片反抗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错在沉迷?
部分游戏有成瘾性,是事实。但是,抽烟、喝酒、搓麻将、刷短视频、看直播疯狂爆买,也是事实。如果票选沉迷第一名,短视频第一个不服。手指上下划划刷视频,可不比打游戏的门槛低多了?

来看网友妙语连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错在好玩?
细究游戏的上瘾性,根本在于它太好玩了。通过机制设计,游戏为很多年轻人提供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会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或者说是,人与AI装成的人之间的互动。这种虚拟的世界、虚拟的互动,虚拟的成功,给很多孩子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快乐。
相较之下,未成年其他娱乐方式,特别是线下娱乐方式,就显得过于无趣了。以前的70后、80后,学业压力也没那么大,夏天游泳,冬天溜冰,捉鸟上树,抓鱼摸虾。金庸琼瑶剧万人空巷,瓜娃子跟着爸妈一起吃瓜追剧。

现在呢?这一代00后、10后,成长在一个房价高、课外班贵、高度内卷的时代。游泳?要钱。溜冰?要钱。踢足球、打篮球?不好意思,没有场地。场地呢?也要钱。家长拍脑门想了想,那还是补课吧,虽然也要钱,至少能提升成绩。就这样,又卷了起来……

所以,错的并不在于游戏,而在于其他未成年娱乐设置的不健全,无法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游戏、短视频、追星、追动漫之外,真正好玩、真正有成就感的娱乐选择。
4、没人能毁掉中国未成年人,除了错误的教育方式
不是想为游戏鼓掌喝彩,游戏有它的问题,需要行业去正视和解决。但把游戏简单粗暴地污名化为“精神毒品”,我不同意。中国游戏从业者不同意。千千万万的网友也很难同意。
把教育问题甩锅游戏,就像小孩自己撞到椅子摔倒了,家长不但不教小孩走路,还说“宝宝不哭,都是椅子的错”。这种“纠错”,无异于饮鸩止渴,是错上加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戏本身不是洪水猛兽,但游戏可以反映出家庭关系的质量。
有多少家长,是没空陪孩子,直接把手机扔给孩子玩?
有多少家长,除了学习成绩,从来不过问孩子的想法?
有多少家长,看到孩子玩游戏,非打即骂,而不是坐下谈谈?

教育的问题是复杂的。如果情绪化的挞伐能解决问题,那么,干脆把中国未成年游戏全禁了。
这样,孩子就会认真读书,就会“学好”了吗?说到底,如果家长真的想全盘禁止孩子玩游戏,买台诺基亚手机不就好了?↓↓↓

再次重申,没有什么能真正毁掉孩子,除了家庭、学校、社会错误的教育方式。
写到最后,诚挚地邀请各位看到游戏就喊打的家长,更广泛地了解下“游戏”两个字的含义。
狭义的“游戏”:除了该“挨千刀”的王者农药、吃鸡外,也是纪念碑谷、我的世界、国际象棋、文明这类寓教于乐内容的载体,能真正帮助孩子们开动脑筋,打开视野。
广义的“游戏”:则是一种24小时开放的娱乐场景,是春天的野外郊游和野花野草做朋友,夏天和同学们一起登高探险,冬天全家人围炉滑雪,是亲子互动、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兴趣爱好的最佳机会。
所以,对你的孩子来说,游戏是什么,是毒品还是良药,从来不是游戏公司定义、设计的,也不是大环境引导的,而是你们每一个家长自己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