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彩塑诸神 | 高平铁佛寺,静静看

寻古迹的莲莲

佛,静听…

面对人世的无常、不幸乃至兵连祸结,佛不改那副永远的笑容,因为佛深知“低头”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不起眼也不大的小院,院中一座殿堂始建于金代,明代大修后形成如今的现状,门槛的青石上清晰的铭刻着铁佛寺大殿的生平。铁佛寺因铸有铁佛而得名,如今铁佛早已不在,最让后人感到神秘而震撼的,则是殿内现存的明代彩塑——二十四诸天与释迦主尊、文殊、普贤菩萨,是怎样极具艺术与审美双价值的巧手塑出这27件神态灵动的明代彩塑,得以将铁佛寺塑像的艺术手准推向明代彩塑艺术的惊鸿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铁佛寺门墩题记:金大定七年七月十三日铸造铁佛,修铁佛寺殿……

二十四诸天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被称为“诸天鬼神”,他们各有所主,却又都有呵护佛法之功。诸天最初只有十六个天像,之后增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因日可破暗,月可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掌管幽冥,故加此四神为二十天。后来又将“天龙八部”中的紧那罗王,以及道教神祇中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增入其中,最终形成二十四天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雕塑艺术本是中国本土延续千年的一门技艺,其中中国古代雕塑史在雕塑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雕塑艺术与石窟石刻造像并列成为反映我国宗教造像制作水平与审美规范的两大基石,代表了我国古代造型艺术的最高成就。从唐宋以来开启的佛像世俗化的趋势,到明代已经基本完成,之前竭力表现宗教的神秘与虔诚,之后则致力于展示世间真相,并全面流行写实的艺术模式。从流传下来的石窟造像与彩塑壁画来看,这种艺术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佛的形象日渐侵入世俗之形态,接近了人类的外形;另一方面之前体量巨大而浑厚朴实风格的佛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造型是精巧而繁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的雕塑艺术历经前世传承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彰显个性的阶段。铁佛寺内的诸神塑像看似不起眼,却彰显了当时工匠的艺术天赋及想象力。比如二十四诸天中有的眼珠突出,有的头发竖直,有的浑身上下神经紧绷血管凸出,种种细节带着工匠的灵感活灵活现在殿堂,静谧中带着无声的言语力量,突出了诸神的所思所想。或许工匠想表达的是,在世人的心目中,相较于肃穆庄严的佛国,仙人的世界是一方自由的天地。

诸天的神像本有男女之分、文武之别,他们或敦厚文雅,或神勇威武,或娴静优雅,或狰狞恐怖。细观衣褶流畅自然,刻画细致入微,虽为宗教神祇,但似乎具有了人类的思维与情感,无声诉出喜怒哀乐的情绪。

主尊是释迦牟尼佛,他面容安详的趺坐在高高的须弥座上,背光悬塑,金碧辉煌。两侧是文殊与普贤的站像,他们立于莲花宝座上,可惜的是早年塑像的头部被盗也被损毁,徒留下曼妙的身姿与流动的曲线,与诸天的个性张扬相比,又是一副慈悲端庄的气场。

佛教徒认为,在美丽安宁的环境中,最容易过圣洁的生活。这满堂神灵,想必从塑成之日起,数百年来,铁佛寺也曾经有过如火如荼的宗教生活吧?只是如今所有信仰的痕迹,都隔一门深锁。

无论是社会民众还是皇室贵族,在古时,佛教信仰就是他们在世俗凡尘中安放心灵的一方净土,如今望着残缺但不失庄严的诸天神像,仿佛仍能感受到历经百年的虔诚,不变的是艺术的真实与内心的主张。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图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