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首先使用了坦克,这种新型技术装备冲垮了德军的防线为协约国带来了优势。不过德国人很快也发展起了自己的坦克,英国步兵同样面临反装甲作战的需求。英国人尝试研制过一些反坦克武器,不过因为一战的结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装备。大战结束,迫于经济压力的英国政府削减了相当多的武器项目,这其中就包括各种类型的反坦克武器。以至于当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欧洲的上空时,英国人发现自己连件像样的反坦克武器都没有。

后知后觉的英国人急匆匆地上马了多个反坦克武器项目,其中就包括当时流行的反坦克枪。不过皇家轻武器兵工厂的老主顾维克斯公司忙于别的项目,提供的样品非常敷衍。失望的英国人转向了美国人的产品——0.50英寸(12.7mm)BMG弹,同样也是M2勃朗宁的配套弹药。英国人以.50BMG为基础,增加了子弹的口径以提高装甲穿透力。最后的结果就是0.55英寸(13.97mm)的博伊斯反坦克枪,枪支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其设计师亨利·C·博伊斯上尉(Henry C. Boys),他于枪支正式定型的前夕(1937年)去世。说句玩笑话,要是他得知该反坦克枪的战场表现,恐怕不会同意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伊斯反坦克枪

当博伊斯反坦克枪发射Mk.1型穿甲弹时,枪口初速为747米/秒,在100码(91米)的距离上对垂直装甲穿透力为23.2毫米。考虑到正常交战距离大部分时候都是远远超过100码的,很难想象这款“反坦克”武器能对付什么除了轻型装甲车以外的装甲目标。装备了博伊斯反坦克枪的英国北非部队反映,无法使用该武器击毁任何一型德军坦克,事实也是如此——1941年11月的“十字军”行动中,英国第8军司令部的军官们没有记录到任何一辆被博伊斯反坦克枪击毁的德军坦克。

英军士兵训练使用博伊斯反坦克枪,摄于1939年

如果说作为一款轻便的反坦克武器,上述的指标还能勉强符合预期的话,那么博伊斯反坦克枪的使用则是异常不便了:该枪为栓动式,5发弹夹供弹,有许多狭长的软钢螺丝被紧紧地固定在枪身上,38公斤的重量无论是携行还是保养都非常困难。虽然枪身上安装有护垫和两脚架,枪口也有制退器,但前线士兵表示“每次开火都终生难忘”,这种武器的后坐力(以及枪口噪音)是十分巨大的,经常会造成使用者颈部拉伤和肩部擦伤。该武器无法在非固定(即脱离两脚架或其他支撑)的情况下发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士兵的反坦克防御训练。摄于1940年秋的北非。除了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外,画面中还可以看到手榴弹和莫洛托夫鸡尾酒。

英国人后来还开发了Mk.2型穿甲弹,将初速提升到了945米/秒,不过手册上却只敢描述该穿甲弹“对非装甲目标(例如步兵)的有效射程得到了提升”。英国人转头去寻找其他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并且将手里的博伊斯反坦克枪半卖半送地塞给了很多国家。加拿大也是其中一个“接盘侠”,但是此时博伊斯的恶名甚至已经在加拿大民众之间传开了,民众要求政府解释为何采购如此无用的武器。加拿大政府迫于压力求助于沃尔特迪斯尼工作室(Walt Disney)。在加拿大国防部军事训练局和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全力配合下米老鼠的创造者不负众望,拍摄了一部22分钟的训练影片《阻止坦克!》(Stop That Tank!)。在这部1942年的影片里不仅有着使用博伊斯反坦克枪打击德国侵略者的加拿大陆军卡通形象,更是用动画和真人介绍了该枪的维护和使用。影片也确实给了加拿大民众非常大的信心,但正如加拿大人承认的那样,“你得假装听不见拿到武器的士兵的咒骂”。

迪斯尼影片的剧照

博伊斯反坦克枪有着一些改进型号,其中一种缩短了枪管的型号装备给了空降部队并在突尼斯附近参加了战斗。事实证明这完全是试验场人员的馊主意——缩短了枪管的同时反坦克枪的初速也变低了,无论发射什么穿甲弹都无法击穿德军的坦克,甚至于侧面都不行,还拖慢了空降部队的行军和展开速度。另外一些装备博伊斯反坦克枪的部队诸如东南亚的英军部队则表示该枪完全无法在丛林地带使用,并且不能在近距离打穿日军各型“豆战车”的装甲!虽然日本坦克的渗碳装甲确实对轻武器有着不错的防御效果,但是对于一款有着14mm口径的武器而言,这样的穿透力还是显得落后了。

英军士兵正在维护博伊斯反坦克枪,旁边士兵手里拿的是布伦轻机枪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袭击珍珠港之前购买了加拿大生产的博伊斯反坦克枪。陆战队在马金岛突袭时使用了这款武器,并且摧毁了两架水上飞机,不过这38公斤的玩意也确实不受部队欢迎,很快就在美军部队中销声匿迹了。事实上,英国人更喜欢美制M2勃朗宁机枪,认为其.50BMG弹的威力和弹道都比.55弹要好,还能兼顾防空。我不是很能解释英国人是如何将一款武器改得比它的原型差这么多的(.55弹脱胎于.50BMG弹),因为这在武器设计史上也不多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k.2穿甲弹(左)和.50BMG的对比(右)

因为博伊斯反坦克枪实在是太重了(两脚架版38公斤,三脚架版58公斤),英国人考虑将它们安装在轻型车辆上提供车载反坦克火力。不少博伊斯被安装在各种吉普车以及布伦通用轻型载具上,也就是说一部分会成为使用这些吉普的“L分队”(SAS的前身)的装备。这些驰骋在沙漠地区的特种兵们对这款武器不吝恶毒之词,“抱怨该武器的报告长达2页,要知道武器反馈表一共就3页”。在沙漠里,他们经常会拆下这些无用的反装甲武器换上美援的M2勃朗宁或是缴获的意大利布雷达20mm机炮。

一辆安装有博伊斯的布伦通用载具。注意这辆车被涂成德军标识来模拟敌人的车辆,摄于1941年6月15日的一次演习

另一个博伊斯反坦克枪的用户是东线的苏联。随着租借法案的展开,不少装备博伊斯反坦克枪的布伦通用载具被运到了阿尔汉格尔斯克或是海参崴。1942年英国人通过外交渠道希望了解他们的反坦克枪在苏德战争上表现如何时,收到的是一连串的负面评价:

“13.97毫米的英国反坦克步枪系统“博伊斯”对装甲的穿透力远远不如苏联自产的14.5毫米的反坦克步枪,博伊斯在500米的距离上只能打穿10mm厚的垂直钢板,但是14.5mm的苏联PTRD却能在1000米距离上打穿20mm厚的钢板(此处数据存疑,可能为迷惑英国人而夸大)。博伊斯反坦克武器系统主要安装在布伦通用载具上,用于运输士兵和装备到前线上,所以没有该武器的实战记录,只有一支反坦克枪在试验中损坏的记录。”

苏联装备的布伦通用载具(博伊斯反坦克枪型)

以上信息来自红军火炮总局(GAU KA)的档案,尚无法查明数据来自于哪里,不过我这里有一份红军轻武器实验场(NIPSVO KA)的测试结果:

“用英制13.97mm子弹和美制12.7mm子弹对编号为00815的15mm均质装甲板进行射击试验,因为NIPSVO KA没有20mm的均质装甲板。13.97mm(英国)子弹与14.5mm国产子弹的同步测试结果:13.97mm英国穿甲弹在300米距离上以20°角穿透15mm均质装甲板的情况仅占60%,而14.5mm国产B-32子弹在相同条件下穿透率为100%——也就是说,13.97mm英国穿甲弹的穿甲能力远不如国产14.5mmB-32子弹,并且没有燃烧能力。”

苏军装甲兵的训练课程,注意两辆通用载具都装备了博伊斯反坦克枪

后来,在给阿纳斯塔斯·伊凡诺维奇·米高扬(作为外贸人民委员,他还负责监督租借合同下的供应问题)的备忘录中,GAU KA管理层报告说,苏联并不需要博伊斯反坦克枪:

“根据1942年9月28日关于英国供应的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和布伦机枪的加密文件,我报告说苏联并不需要订购超出布伦通用载具数量的博伊斯反坦克枪,根据初步数据,这些枪的战斗力比国内生产的反坦克枪差很多。现在,GABTU(红军装甲与机械化部队总局)正在进行实地测试,以确定是否适宜进一步全面交付这些枪支。”

虽然不同的来源显示出不同的博伊斯反坦克枪到达苏联的数量,但是多种证据表明最终交付数量不会超过3200支,这与苏联国内自产的反坦克枪数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考虑到使用博伊斯反坦克枪来进行反装甲作战需要配备专门的Mk.1/2穿甲弹,而这种无用的特殊弹药苏联拿到的很少,大部分博伊斯只能作为布伦通用载具的自卫武器来使用而不是打击敌方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持博伊斯反坦克枪的英军士兵形象海报。海报是美国人在战时制作的,具体可以看我的战争宣传专题文章

总的来说,博伊斯表现得像是个彻彻底底的一战武器,不仅在西方盟军那里饱受歧视,在东线苏军眼里也远远不如德国人的同类型武器有吸引力。如果说博伊斯有什么优点的话,只能说迪斯尼拍的动画片可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