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作为垂钓线组中一个重要的配件,不仅可以平衡与铅坠、钩饵之间的配重关系,又能准确有效地传递鱼儿吃饵的信号,有时还能大致判断吃口鱼儿的种类(对经验丰富的钓手而言),毫不夸张地讲:把它称之为钓鱼人的“眼睛”,一点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以来,浮漂的品种样式也是五花八门的,有球形浮漂、线性浮漂、卧式浮漂,再到现在台钓中被广泛应用的立式浮漂,可谓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其中,台钓中的立式浮漂所表现出来的漂相也多种多样,比如我们知道的:有黑漂、有钝口、有“蜻蜓点水”、有顶漂等等。可以肯定的一点,只要是浮漂出现了“异样”的动作,就足以说明有外界因素打破了线组的平衡。

在诸多漂相当中,“顶漂”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多数情况下还时常会伴有“空竿”的窘境,这种中鱼率偏低的漂相,其产生的原因也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探讨一番。

一、鱼钩型号偏大‍

我们知道,钓多大的鱼就配多大的钩子,鱼钩的型号大小选择,与所钓目标鱼种个体大小相匹配很是重要,鱼钩太小的话容易跑鱼,而太大的话又容易出现空竿。

作为“顶漂”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钩饵太大,鱼儿无法顺利吞食,抬头顶着饵团游走,就会出现浮漂上升的情况。如果碰到白条、青稍等抢食性鱼种,这种“顶漂”的幅度会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选择大小合适的鱼钩,同时还要考虑鱼儿的适口性,增加刺鱼的成功率才能减少“空竿率”。

二、鱼儿蹭线‍

在排除鱼钩太大导致小鱼无法吞钩所引起的“顶漂”之外,小杂鱼闹窝或者大鱼进窝引起的蹭、撞线也会出现“顶漂”的现象,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对于灵敏的台钓线组来说,一旦出现这种蹭线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浮漂就会上下起伏,但这又不属于正常的鱼口,所以多数情况下会表现出“打空竿”,或是勾中鱼儿的身体锚上来。

三、水底有暗流‍

在某些自然水域或特殊的地形结构下,虽然水面看似平静,但水底却暗流涌动,如果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暗流带动浮漂出现的“顶漂”,就会让人误以为是鱼儿的吃口信号。

出现这种情况时,最好的应对措施是更换浮力偏大的浮漂,同时增加饵料的黏度,另外还需要注意观察:往往同一个地点的暗流引起的“顶漂”幅度及漂相都大同小异,只要仔细盯准浮漂,一旦发现有不同的信号时,一般就是鱼儿真正的吃口信号。

四、水底有浆层‍

户外自然水域的底层都会或多或少地覆盖一层泥浆,这是水中杂质自然沉淀的结果,当然,对于台钓来说,如果没有谨慎对待,这种浆层也会直接影响到作钓的结果(对于较厚的浆层而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浆层没有支撑力,饵料到底后陷入浆层之中,鱼儿闻其味却找不到,只会在水底乱拱乱翻乱搅,反作用力之下,浮漂也会出现“上顶”的情况。

面对这样的“顶漂”现象,我们的应对措施是建议将钓组调成为“离底”或“略离底”,另外需减轻饵料比重。

五、总结‍

其实,在户外作钓中,调钓的线组不必太过于追求灵敏,因为浮漂给出的信号也不完全来自于鱼口,“顶漂”更是如此。综上所讲述的也正是:出现“顶漂”现象却不中鱼的几点原因的分析,仅个人拙见,供参考。当然,如果您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或更好的建议,还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