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天的推文中,小德与大家分享了一个利好消息——美国务院发布新闻表示,自8月1日起,取消对于来自中国、伊朗、巴西、南非、欧洲申根国家及英国的部分旅客入境限制。

记者、F或M签证的留学生,可按照国家利益豁免(NIE)入境。已经持有F/M签证的学生将不再受“赴美禁令”影响,可直接从中国飞往美国(但留学生须学术项目在2021年8月1日之后开始,且入境美国不得早于开学前30天),不再需要在第三国中转14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随着签证政策的放开,美使馆的面签申请位置也有望逐步开放,美研学子们的那颗对出国存忧的心似乎暂时可以踏实下来了。

于是乎,在签证问题的解决被提上议程之后,有很多同学便认为自己即将到来的留学旅行已经是一片畅通无阻了。

但在此小德还是要为广大留学生们郑重提个醒,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在出行前就做好研究与调查——

没错,就是留学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疫情爆发和总统大选同时发生的2020年,美国的社会治安环境着实出现了一定的混乱,很多极端的暴力案件也通过网络的传播映在了我们面前。

那么在美国留学时,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自身卷入不必要的纷争,又有哪些雷区和禁忌是需要我们尽量远离和规避的呢?

今天,小德就将从“人身安全”、“衣食住行”与“文化交合”这三个方面,分别给予大家有关留学安全的信息与建议。

01

环境与人身安全

仅针对留学生活而言,我们在这1-2年的时间里,活动范围基本会以学校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来。

因此有关自己学校周边的环境安全问题,就成为了我们需要首先进行考虑的对象。

确定危险区域

美国与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所存在一个最明显不同,便是其治安水平很可能在同一城市的两个街区形成巨大的差异。

几乎每一个美国城市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监管较差的区域,这里分布的人鱼龙混杂,帮派林立,犯罪案件频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远洋求学的学子而言,这类地区一定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踏入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确定一座城市的危险区域都在哪里呢?

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直接询问自己的学长学姐,得到一些“一周目”的经验之谈。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登录一个名为“NeighborhoodScout”的网站来进行自主查询。

我们以芝加哥为例,只需要输入城市名称,然后点击“Crime(犯罪率)”,便可以查询到该城市犯罪频发的地区了(颜色越深则代表该区域越危险)。

那些被标为极度危险的地区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远离的地方了,且在进行房屋租住之时也要尽量避免处于深色地区。

尽量规避夜晚出行

在美留学时要尽量避免夜晚单独出行,因为即使是在地图上看起来相对安全的地区,也并不是绝对的安全。

在夜间频繁出没的除了喜爱运动的夜跑人士,还有许多劫匪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如果你不可避免的因为学业或其他原因而必须在夜间赶路的话,可以选择正规的Uber或联系校警帮助,并保持手机的开机状态。

不要张扬的炫耀财富

尽量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的现金或值钱的物品,美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支持刷卡消费,时常露出的财富象征容易为自己招惹某些比必要的麻烦与损失。

《绿皮书》中托尼对唐的那句忠告(不要在公共场合露出财富),在赴美留学时也同样适用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有关住宿与交通的安全隐患

尽量别拆烟雾报警器

在美国,一些较新的房子通常会装有烟雾报警器,很多中国留学生经常会因为炒菜产生的油烟而引起报警。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有的同学会选择拆除报警器,但这就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安全隐患。

记得安全用电,一旦出现问题请寻求房东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行车安全注意事项

汽车对于在美出行而言无比重要,但在美国的驾驶要求也与在国内有着些许不同之处。

美国警察可以以任意理由让你Pull over,这个时候不要反抗,踏踏实实地照做就好,且尽量在行车前将驾照放置在明显易取的地方(避免因动作产生的误会与不快)。

03

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

相对于学业和独立生活而言,留学生活所可能带来的更大问题,是在于如何看待文化冲击。

初到留学国家,应给自己一些时间去留意和学习主流社会的行为习惯,例如先了解一下留学当地的法律法规、政治宗教以及风土人情,切忌理所当然式的为人处事。

请记住,中式的玩笑很可能并不适用于美国环境,而很多在网络上所看到的“言论自由”也并不一定对你适用。

留学生初到异国,由于对当地文化和法律不熟悉,很容易因为无心发表不当言论而付出代价。因此,一定要切记,言行适度,保持警惕。

面对文化的不同,我们应该先要去试着理解、尊重和接受,无需一味地追求同流,但也没有必要刻意的排斥。

如果学校/住区的华人众多的话,那么你的日常生活无疑会变得便利很多。

但即使是“孤军奋战”,也不必感到气馁,请你大胆地与人沟通,这不仅会快速的提高你的英语交际能力,还给予了你收获跨文化友情的可能,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