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三周年回顾,我们应该学到什么?‖江西派尼特约·周一见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吴昊晖

三年前的8月3日,当中国第一例非洲猪瘟的消息公布,大多数养猪人完全不会想到,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时代的巨轮不由分说的推着每个人前行,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继续跟上。如今当我们回望这三年,却已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行业常说这三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究竟有哪些变化,我们不妨来一次复盘。

一、疫情之变,从恐慌到常态。

非洲猪瘟从一开始,就因其无药可治,无苗可防的特性,令养猪业非常棘手。再加上当时养殖户普遍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从它进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始,就四处蔓延。而最初官方的标准处理方式就是扑杀。一时间,养殖户人人自危,面对这个全新的对手,没有现成的防控方案,整个养猪业都在边试错边前行,自然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在新闻发布会时就回顾了非瘟疫情的数据变化。2018年报告疫情99起,扑杀生猪80多万头;2019年报告疫情63起,扑杀生猪39万头。2020年报告非洲猪瘟疫情19起,扑杀了1.35万头;2021年截至7月20日是11起,扑杀了2216头。

这一数据也体现出了中国养猪业在非瘟防控上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连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也高度称赞非瘟防控的中国模式。如今非瘟依然是无药可治,无苗可防。但中国的养猪人已经从不知生物安全为何物,变成如今每个猪场从老板到饲养员都以生物安全为第一要务。严格洗消,检测监控,精准剔除,养猪业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去应对可能的疫情。甚至更进一步,非瘟无疫小区的建设已经启动,控制和净化非瘟也不再是天方夜谭。当然,变异毒株的出现,也在警示着我们,非瘟防控之战还远未到达终点。

二、猪价之变,从巅峰到回归。

假如有一个没有非瘟的平行世界,那么2018年正值传统猪周期的谷底。根据新牧猪价指数的记录,2018年5月13日全国均价最低达到5.00元/斤,猪价指数仅82.19,行业正陷入深度亏损。生猪业已经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可能会导致产能的逐渐淘汰。然而非瘟的出现,完全改变了猪价固有的逻辑。

尽管直接扑杀的生猪占总出栏的比例微不足道,但疫情带来的恐慌才是真正的x因素。随着全国各地养殖户的集中抛售,2019年上半年开始,我国生猪,尤其是母猪的存栏急剧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从生猪存栏和出栏的情况来看,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2019年,生猪存栏31041万头,同比下跌27.5%;生猪出栏54419万头,同比下跌21.6%。如此之大的缺口,自然导致了猪肉价格上涨。2019年10月30日,新牧猪价指数达到240.77,全国均价达到历史最高的20.78元/斤。

自2018年8月以来猪价变化情况

天价猪肉此事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普通民众对猪肉的消费能力。当猪肉都要成为“奢侈品”,国家必须要出手了。以2019年8月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银保监会等七大部门,出台的17条支持生猪业的政策措施为标志,从中央到省、再到市都密集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以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进一步提高存栏、补栏量。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给了生猪业前所未有的重视,稳产保供开始成为省长和市长们的考核指标。

高猪价与政策强力支持的双重刺激下,养猪业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复产热潮,尤其是在大企业的带领下,生猪存栏急速恢复。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0年末全国规模猪场比年初增加1.6万家,散养户比年初增加228万户。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102%,生猪存栏4.39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9.4%。上半年猪肉产量2715万吨、同比增加35.9%。根据农财数读的统计,全国至少已有8个省的生猪存栏超过了非瘟前的水平。

产能的剧增,自然伴随着猪价的同步下跌。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从今年2月份开始,生猪价格连续5个月下降,跌幅超过55%。全行业又重新回到了非瘟前的普遍亏损状态。辛国昌也提醒广大养猪户,高利润阶段已经结束了。而更多的行业人士相信,随着养猪业结构的彻底改变,这三年的历史最强猪周期可能成为绝唱。

三、产业之变,从分散到集中。

猪价的起伏,虽然剧烈了一点,但对于许多养猪人来说,这十几年来也见得不少了。找准节奏,适当的调整出栏和进猪的时间段,依然可以较好的应付过去。然而这三年过去,许多养殖户发现,疫情和猪价变化的表象背后,行业的发展赛道都已经被彻底颠覆。

巨头的扩张是显而易见的,根据农财数读的统计,仅上市猪企的年出栏总量,就在三年内增长了50%,更可怕的是巨头们储备的产能,如果所有上市猪企2021年的出栏计划全部实现,他们在全国总出栏的占比将超过22%。

除了简单的数量增长,更决定性的改变在于巨头们重新定义了行业的标准。硬件上的高投入,不仅使大企业在防非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智能化设备的大量应用,精细化管理的实现,也使猪场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传统养猪老板那种粗放的经营方式,即便没有疫情的冲击,在新的形势下,竞争力也大不如前。可以说,疫情的压力和高利润带来的高投入,让养猪业在这三年间实现了一次彻底的升级。

而政府对整个养猪产业布局的重新规划,也同样推动着行业的进一步变化。分大区防控,调猪向调肉的转变。都更有利于集养殖、屠宰、育种、饲料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的崛起。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战略,更是对真正专业化、集团化的种猪企业的重大利好。

倘若只将行业结构的变化概括为大企业和小散户的进退,未免流于表面。真正的核心是更专业、更先进、更具规模的新势力对落后产能的彻底取代。抓住这个机遇,才是非瘟这三年留给我们的真正财富。

PS: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作者:《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吴昊晖

按照《国家遏制细菌耐药性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部署,为维护我国动物源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商品饲料。自此我国全面进入饲料无抗的养殖时代。根据欧盟一些国家的“无抗”经验,在禁用饲用抗生素之初,动物生产性能降低。治疗抗生素大幅增长,而且饲料无抗对于养殖场最大风险在断奶仔猪阶段。因此寻找一种乳仔猪合理的“无抗”过渡方案迫在眉睫。根据断奶仔猪易感疾病的经验,特推出“呼痢安”保健包。

饲料无抗时代来临,保育猪不好养,咳嗽拉稀问题多……

“呼痢安”保健包来帮您!一包在手,过渡无忧,饲料无抗有效过渡方案。

派尼生物,新领域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