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永乐年间有这么一件事,明成祖朱棣的两个儿子造反,一个立马被贬至乐安洲 最后被废为庶人,而另一个屡次三番牵连谋反案,甚至差点儿把老爹给毒死,然而最终却能以藩王身份得以善终。

究竟是朱棣偏心还是另有隐情,本期咱们就来聊聊这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在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终于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成功地登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位,然而接下来他又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这个太子之位该传给谁呢?在经历几番纠结之后朱棣还是决定,把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立为太子,朱高煦封为汉王 朱高燧封为赵王。

得知朱棣做的这个决定,朱高煦和朱高燧就不乐意了,是我们舍生忘死帮你夺取皇位,现在你到要把皇位传给老大,你这让我们兄弟两怎么想,朱棣的这个决定就引发了后来一连串的故事。

咱们接下来就一起去探索一下吧,虽然朱棣把太子之位传给了朱高炽,但是他依旧不怎么待见这个后继之君,反而是对朱高煦和朱高燧宠爱有加,做父母的对待子女不偏不倚似乎是好事,但是这在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看来,好像就不是那么单纯的一回事了。这老爹明明把皇位传给了老大,干嘛还要对咱们两兄弟这么好呢,他还没有拿定立储君的主意,这样说来咱们两个是不是还有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这二人就在暗中悄悄谋划

公元1416年,朱棣北征凯旋的时候,发现朱高煦似乎有异动,史料里记录说阴养死士 招纳亡命,意思就是说朱高煦在暗自培养自己的死士,到处招纳亡命之徒。朱棣就是靠这个发家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想要干什么,于是就黑着个脸把朱高煦叫到自己跟前,恶狠狠地问道,你小子坐不住了是吧 想学你老爹清君侧?

在朱棣的威严下 朱高煦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于是就被朱棣给关进了西华门,辛亏朱高炽向朱棣求情,朱高煦才得以保留汉王的爵位,最后朱棣把朱高煦贬往安乐洲,并迫不及待把他赶出了北京城,就这样朱高煦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朱棣搅乱了他所有的计划。

由于朱高煦意图谋反的计划暴露,所以朱高燧并没有轻举妄动,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皇位的追逐,毕竟这至高无上的皇权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总让人有一种把持不住的冲动,终于在永乐二十一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赵王朱高燧差一点儿就坐上了皇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乐二十一年五月,此时的朱棣已经64岁了,身体早就已经眼中透支,往年豪迈的英雄气早就已经消失不见,他因为身体不适,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上朝了,也就在这时宫中又发生了变故。

常山中护卫总旗王瑜告发,常山中护卫指挥官孟贤和宦官黄俨等人,想要起兵谋反 毒杀朱棣,然后废太子 拥立赵王朱高燧为新皇帝。得知此事的朱棣非常震怒,拖着疲惫的身躯立刻就命令锦衣卫,将涉事之人统统抓捕归案,很快以孟贤为首的某反派就被抓捕归案,而赵王朱高燧也一并召了进宫中。

朱棣望着眼前这个本次谋反受益最大的人,这个自己曾经最宠爱的儿子,他怎么也不敢相信朱高燧居然要害自己,他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质问朱高燧,这件事真的是你所为,你就那么狠心要毒死你的父亲?说完真的的心都凉了 显得越发的苍老了。

而此时的朱高燧却已经吓得失魂落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这是太子朱高炽连忙帮朱高燧求情,这件事情一定是下人所为,朱高燧并不知情 您就原谅他吧。

按理说按照朱棣生性多疑的性格,这次朱高燧犯下的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是难以逃脱朱棣的制裁的,毕竟朱高煦那年仅仅是培养了一些自己的势力,就差点儿被朱棣贬为庶人,而如今这种种迹象都表明,朱高燧与这件事情脱不了关系。

首先谋反的主要策划人孟贤,本就是朱高燧府中的护卫将领,帮自己的主子出谋划策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太监黄俨和朱高燧私下的关系甚好,他帮助朱高燧夺取皇位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如此以来朱高燧弑父夺位的罪名,已经是铁证如山 板上钉钉的事了,但是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朱棣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听从了朱高炽的话放了朱高燧,没有对他采取任何处罚措施,这与朱棣对朱高煦的处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么同样都有谋反的嫌疑,为何朱棣对两个儿子的处罚截然不同呢,或许当时的朱棣是真的相信,朱高燧对这件谋反的事情毫不知情。首先朱高燧或许并没有直接参与谋反,而是全权交给孟贤和黄俨负责,而谋划这一场弑君篡位的人又绝对忠诚于朱高燧。这样以来一旦事情败露朱高燧就可以全身而退,参与谋反的手下也不会将自己供出来,不论朱棣怎么审讯其他的人,得到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朱高燧与此次谋反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朱高燧虽然想做皇帝,但是他却并不想背上弑父杀兄的罪名,所以他根本就不会同意孟贤等人,用这种卑劣的手段帮助自己夺取皇位,但是孟贤等人还是在精心在谋划这件事情,毕竟一旦这件事情取得了成功,那么孟贤和黄俨将成为开国功臣。不过他们在谋划的时候,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告诉朱高燧,这样分析朱高燧是确实不知道谋反这件事。

在朱高燧被召进皇宫见到朱棣的时候,朱高燧表现出来的那种畏惧是真实的,就像以前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法官在宣判的时候歪曲了事实,从而真正的罪魁祸首逍遥法外,而真正的受害者却不能伸张正义,受害者由于法官不公正的宣判,所表现出来的不良情绪,甚至会出现呕吐晕厥等现象,都是神经在受到刺激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现象,而这种生理现象是根本装不出来的,朱棣也看不出来朱高燧的表现有什么异样,所以他也相信朱高燧确实与谋反这件事请无关。

随意最终决定不予追究,自从这件事情过后朱高燧便一直安分守己,一直到朱棣去世 朱高炽即位,朱高燧还向朱高炽主动上交了两支护卫队。为了消除朝廷对自己的忌惮,朱高燧还主动就藩彰德府 远离京城。

宣德年间汉王朱高煦再次起兵谋反,不过很快就被朱瞻基平定,朱高煦也曾联络朱高燧一起出兵,但朱高燧最终没有随其谋反,并将最后一支护卫队交于朝廷处置。宣宗皇帝朱瞻基对此深感欣慰,并分拨给他一支仪仗队以保威仪,六年后朱高燧得善终 谥曰简。

同样都是主动的儿子,又同样都想造反自己作皇帝,但是这二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明仁宗朱高炽是一位仁德之君,他为了兄弟情谊屡次想朱棣求情,朱高煦和朱高燧才得以保全性命。第二朱高燧比朱高煦识时务,在事情败露之后朱高燧懂得及时收敛,最终得以善终。而朱高煦却屡次三番想造反,最后才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由此可见做人不能总是锋芒毕露,要学会收敛 识时务者方为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