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胜

淮河路282号,对于一个普通的读者来说,这可能就是一个门牌号码,可于在这座合肥老市府大楼工作工作至退休的王老而言,这是他挥洒青春汗水的地方,那里办公室的长明灯,影映了他日益佝偻了的背影,磨秃了的那支“新农村”钢笔,见证了一份份公文的诞生历程。回忆起在那里度过的日子,王老的老花镜后面的眼睛突然明亮了起来,深情地对我说,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总有尽头

2006年7月11日,省城各家报纸都在显目的位置刊登了这样一条简讯:合肥市政府老办公楼将于本周正式“退役”。昨天,位于原市政府北楼西边的市府大院最后一家市直单位合肥市财政局开始向新办公大楼搬迁,预计到本周五全部搬迁结束。

这条消息的发表,等于宣布合肥市人民政府已经全部搬离老市府大楼,乔迁至政务新区新的办公大楼办公。从1956年到2006年,整整50年的岁月,合肥市政府老办公楼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承载和见证了辉煌的历史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合肥老市府大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前苏联建筑风格,曾是合肥市代表性建筑之一。退役之后,便开始了维修翻新,不过并没有很大的装修动作。大楼内每个办公室仍是原样,只有门统一刷成了栗色,墙面进行白色粉刷,老市府大楼的原有风格不变。

就在那一年,一份以合肥市政协副主席盛志刚为首的、有多名常委和委员联合签名的提案摆上了省市有关领导的案头,建议保留并改造老市政府大楼,使其成为展示合肥历史和未来发展规划的博物馆、展览馆,在老城区市中心培育形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今天,当我们再次站在这座大楼门前的时候,王老看着门前车水马龙的广场对我介绍说,合肥市政府(时称合肥市人民委员会)搬迁到这座楼办公时,门前就已经形成了广场的规模,那里是南淝河的古道,只是面积还不到现在的一半。20世纪90年代初,将其拓宽,把安庆路至阜阳路段全部纳入,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顶撞了新来的书记

谈起大楼的往事,王老如数家珍,他对我讲述了许多他与这座大楼的故事。其中,他顶撞了新来的书记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年月,正是宣传王杰先进事迹的时候,王老当时还被称为小王,奉命参与布展。一天,已经是深夜了,王老还在办公室用宣传色画王杰同志的宣传画,由于特别专注,背后什么时候站了一个人都不知道,猛然转身时,不仅吓了一大跳,还碰翻了手里的宣传色。

王老当年也是年轻气盛,厉声训斥那个人,问他是谁,怎么半夜三更跑到政府大楼里来了。

那个人连连说对不起,说他是新来的工作人员,看见这间屋里有灯,就过来看看,却被王老的宣传画吸引了,一直站在后面看了好半天。

后来,王老参加机关大会,意外地发现那天晚上被他训斥的那个人坐在主席台的正中央。赶紧向左右同事打听,原来是新上任的市委书记杨效椿,当时,市委和市政府在同一座楼里办公。

一座楼的前世今生

如果一座建筑也有血有肉有灵性的话,那它也一定像佛经里说的那样有前世今生。事实上,合肥老市府大楼从市政府搬迁之日起,就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市民对此给予了关注,甚至提出了有关老楼三种未来的猜想,即转为商业贸易用途、保留用于历史见证,以及拆除后公开招标。一些论坛还引发了有关合肥市政府老楼去留问题的大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市民给媒体写信,表示看到合肥老市政府最后一批办公人员已经全部搬了,这处房产自然成了香饽饽,衷心希望能把老市政府改造成“合肥博物馆”,并陈述理由如下:

1、合肥是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中唯一没有市级博物馆的,这个令我感到伤心啊。

2、合肥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资料、文物资料丰富,合肥也在打造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也该给外地游客一个了解合肥的场所吧,不要老说什么三国故地,包公故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真实的文物、历史资料。

3、老市政府处在合肥的正中心,这里的商业氛围太浓了,需要一个场所来让合肥的市民来了解合肥的历史,增加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

笔者走访了多名政府工作人员,他们表示,机关搬迁后,原有大楼和地皮均属于国有资产,已划归相关的资产管理机构处理。在搬迁过程中,“四大班子”的工作人员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意向和“共识”:保留老政府大楼,盘活市委大楼所在地块。因为原市政府大楼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末,“资历”最老,历史意义和保存价值相对比较大。

手记

在合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戴健的办公室,他指着一溜排挂开的合肥市不同时期的地图对我说,老市政府办公大楼历史上是天后宫和文昌宫所在地。20世纪50年代后期建设时,他才只有几岁,但已经有了记忆。当年,办公大楼建好的时候,许多市民特别是附近郊县的都跑来看热闹,这座灰色“小洋楼”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可在当年的合肥城里,那可是恢弘建筑。初建成的大楼中间五层,两边四层,后来才加了一层。

他也认为,老市政府办公楼如能保留下来,可以改造成为合肥城市建设博物馆,展现合肥设县置地以来2000多年的城市沿革,南淝河的彻底改道,已完全消失的庐州古城门,唐宋时期老城区的大幅扩充,新区建设的蓬勃生机等等,真实再现合肥近半个世纪的城市建设史。

他在欧洲和澳洲游览,看到大部分市政厅都是对外开放的。有的专门陈列城市历史,有的经常举办绘画和文物方面的展览,文化氛围很浓。1989年4月22日与合肥成为友好城市的丹麦奥尔堡,其市政厅建于1539年,迄今仍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建筑物之一,时常举办展览会和国际会议。有着116年历史的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厅也是对外开放的,一楼常年用于城市历史陈列,市民和游客可以随意进去参观。

戴主任特别提到老市政府大院里的一棵银杏树,说它已经有至少三百年的树龄了,是名副其实的名木古树,在老城区的树木中树龄最长,体量最大。

文献实录

民国元年,废庐州府,设合肥县,县府机关位于今天的省博物馆。

1949年元月,合肥解放,2月1日成立合肥市人民政府,地址仍在原合肥县府处。

1955年4月,合肥市人民政府改称合肥市人民委员会,后迁至淮河路282号。

1967年4月10日,成立安徽省军管会合肥市工作委员会。

1968年,成立合肥市革命委员会,为党政合一的地方领导机构。

1981年1月,合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合肥市革命委员会改为合肥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开始搬迁至政务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