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国空军都是依照意大利的著名军事理论家朱利欧·杜黑的《制空权》来发展的,而该书的核心理论就是空军的轰炸能够达成战略目的,最早的战略轰炸理论就是由此而来。依照杜黑的理论,当时各国都研究了许多新锐的轰炸机,从单引擎到双引擎中型轰炸机,最后发展到四引擎重型轰炸机,目的都是为了将本国空军提升为一支战略空军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顶级空军的德国空军,却在轰炸机方面进度寥寥,始终未能研制出四引擎的重型轰炸机,仅仅是停留在单引擎的俯冲轰炸机和双引擎的中型轰炸机。也就是说,德国空军从未成为一支战略空军,仅仅是一支战术空军力量。

难道说,德国就从未想过要研发重型轰炸机并转为战略空军,仅仅是满足于成为配备俯冲轰炸机和中型轰炸机的战术空军吗?事实上,德国并非没有研制过四引擎的重型轰炸机,也不是没想过要成为战略空军。相反在德国空军于1933年成立的时候,德国空军就已经在为此努力了。

当时,德国空军是秘密重组,所以德国空军在名义上并不存在,德国的“帝国航空部”下属的空军指挥部实际上就是德国空军总参谋部的前身,其负责人瓦尔特·韦佛则是实质上的德国空军总参谋长,也是德国空军第一任总参谋长。而有关于重型轰炸机的研发和转型为战略空军的努力,实际上就是此时进行的。

瓦尔特·韦佛将军出身陆军总参谋部,1933年转入初创的德国空军工作。可是你别看他是陆军出身,属于半路出家的空军,但却对于空军做了细致的研究。

他本人是狂热的纳粹党信徒,对于希特勒写的那本《我的奋斗》深信不疑,坚信德国未来的敌人将是苏联,而若与苏联开战,则德国空军将面对的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面对苏联这样的国家,采用俯冲轰炸机和中型轰炸机将无法轰炸苏联在乌拉尔地区的工业区,那么德国空军就必须拥有四引擎的重型轰炸机。

彼时的德国空军因为是草创阶段,所以对于发展战略空军缺乏概念,空军内部所谓的“专业人士”大多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王牌,对于战略空军也没有什么认识。

可以说,当时的德国空军都是专注于进行近距离对地支援,配合德国陆军装甲部队进行作战。主张为陆军提供足够的地面支援。

这一点从德国空军颁布的《空战行动指挥要领》和《第10号条例》可见一斑,两份文件都是在讲述如何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和短距离轰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思路不可说不对,毕竟德国空军处于初创阶段,空军机队相较于英法有限,而欧洲各国又是国土有限,那么德国空军采取近距离空中支援和短距离轰炸也不算错误。

可是过分沉迷于近距离空中支援就不太对了,因为这样只会让德国空军成为一支地区性的战术空军,无法成为战略空军。瓦尔特·韦佛也正是预料到了这一点,因此才尽早展开了有关于四引擎重型轰炸机的研究。

瓦尔特·韦佛通过两年的技术论证和兵棋推演证明了战略空军的优越性,并在1934年主导了“乌拉尔轰炸机”项目,计划用七年时间发展出一款能够进行远距离轰炸任务的四引擎重型轰炸机。

同时在1935年德国空军正式成立后,瓦尔特·韦佛又颁布了《空军第16号命令:空战指挥》和《航空空战指挥》,为德国空军规划了一条战略空军之路,旨在使德国空军拥有对敌国心脏地带进行战略轰炸的能力。

不得不说,瓦尔特·韦佛的观念是超前的,德国空军鲜少有人能和他一样在战略角度去制定和规划德国空军的未来。只不过瓦尔特·韦佛的“乌拉尔轰炸机”项目进展很不顺利,虽然这一项目延伸出了Do-19和Ju-89两款重型轰炸机的原型机,可是研发进度却因为德国航空工业的不足而进展缓慢。

项目的进展缓慢导致了瓦尔特·韦佛的规划严重受挫,但如果仅仅是研发工作出现问题,那么倒也不至于断绝了德国空军的未来,真正的打击来自于1936年6月3日。

当时,瓦尔特·韦佛自己驾驶He-70飞机前往德国空军军官学校演讲,离开时因为疏于对飞机进行检查而未能发现副翼存在故障,这导致了他的飞机刚起飞就坠毁在机场,满载油料的油箱也因此发生爆炸,可怜的瓦尔特·韦佛将军当场就被炸死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当时瓦尔特·韦佛身边还带着“乌拉尔轰炸机”项目的主工程师,等于说这次坠机事故直接把德国战略空军发展中的两个关键人物全给害死了。

德国空军最有远见性,也是德国空军唯一的战略家瓦尔特·韦佛将军不幸身亡,这对于德国空军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相较于瓦尔特·韦佛的雄才大略,之后的德国空军总参谋长们就纯粹是废物点心了。

新的空军总参谋长都狂热的迷信近距离空中支援和短距离轰炸,对于发展战略空军毫无认识,可谓是鼠目寸光。而第二任德国空军总参谋长阿尔贝特·凯塞林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他直接把瓦尔特·韦佛的规划全都推翻了。

阿尔贝特·凯塞林和瓦尔特·韦佛一样,都是出身自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但是相较于雄才大略的瓦尔特·韦佛,那他就只能被称之为愚不可及了。

在接任总参谋长一职前,阿尔贝特·凯塞林是在空军管后勤和预算,对于瓦尔特·韦佛所倡导的“乌拉尔轰炸机”项目嗤之以鼻,做梦都想把这个烧钱的“大玩具”砍掉。

如今他做了德国空军总参谋长,那自然就拿前任总参谋长的项目开刀,新官上任三把火嘛,“乌拉尔轰炸机”项目可以下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尔贝特·凯塞林这一刀砍得好啊,直接把正在向战略空军转型的德国空军,一脚就给踹回了战术空军。当然了,就算阿尔贝特·凯塞林想要继续推动“乌拉尔轰炸机”项目,他其实也没有那个本事,因为这个阿尔贝特·凯塞林脾气又臭又硬,和德国空军总监艾尔哈德·米尔希、德国空军技术部部长恩斯特·乌德特的关系都很差。

此前虽然这两人也比较反对发展重型轰炸机,但是人家瓦尔特·韦佛和人家关系好,这项目自然能推动下去,但换成这个阿尔贝特·凯塞林嘛,那自然也就推动不下去了。

总而言之,在阿尔贝特·凯塞林的“努力下”,德国空军彻底没有成为战略空军的可能了,在阿尔贝特·凯塞林的指挥下整个德国空军向战术空军一路狂奔,最后彻底变成了一支地区性的战术空军。

这一举动是日后如英国、苏联的幸运,因为德国没有四引擎的重型轰炸机,自然也就不可能对英国和苏联的工业区进行轰炸,其战争潜力也没有被削弱。

故此,英国撑过了不列颠空战,苏联撑过了苏德战争最困难的阶段,而依赖俯冲轰炸机和中型轰炸机作战的德国空军反而被耗光了底气。

不得不说,瓦尔特·韦佛抓住了德国空军的发展关键,专注于要将德国空军变成一支战略空军。如果瓦尔特·韦佛没有死于坠毁事故,“乌拉尔轰炸机”项目得以完成的话,那么不列颠空战的结局就可能会被改写,苏联的乌拉尔工业区也必然遭到毁灭性的轰炸,那样整个二战的结局都可能会截然不同。

因此后世的研究者普遍认为,瓦尔特·韦佛是德国空军最优秀的空军总参谋长,原因也正是基于他对战略空军的认识。瓦尔特·韦佛将军出师未捷身先死,德国空军从此由一群无知者把持,永久失去了成为战略空军的可能,并最终迎来了失败的命运。

参考文献:《二战数据-德国空军》

《攻击高度四千米》

《远去的胜利》

《二战数据Ⅴ·德国空军:1933-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