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对浙江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行了全面部署。

面对重大使命,浙江如何加快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何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先行探路?经济日报记者近日深入到浙江多地,与当地干群一起谈打算、话发展、找答案。

枝繁叶茂的共建共享

——“共同富裕看浙里”系列报道(上)

实现共同富裕,“城乡居民收入”是绕不过去的关键指标之一。

多年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遥遥领先,其中,城市居民收入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农村居民收入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浙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0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3倍。

不仅如此,浙江还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9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56。

浙江率先探索的城乡统筹实践,正转化为当地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成绩有目共睹,浙江却从未止步,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面前,浙江全省干群正以更新视角、更高站位谋划更大突破,努力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淳安有个“大下姜”

说起城乡变化,淳安县下姜村69岁的老党员姜银祥最有发言权。

下姜村曾是浙江最偏僻的贫困村之一。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来下姜村时,就是从淳安县城颠簸了60多公里“搓板路”,又换乘半个多小时轮渡,最后踩着村民们用废门板临时搭出的“桥”才进了村。

也就在那一年,浙江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等源头上入手,推动村庄整治。短短10多年间,下姜村完成了从“脏乱差”向“绿富美”的嬗变。

“一村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如今,以下姜村为龙头,周边22个行政村组成了“大下姜”乡村联合体,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携手前行。目前,淳安下姜景区已是国家级4A级景区,枫树岭村、薛家源村、桃源凌家村等7个村已成功挂牌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打破部门间行政壁垒,凡是涉及‘大下姜’的事,大家都是商量着办,最大程度地整合资源。”“大下姜”联合体党委书记、淳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永鸿说。

当了28年村支书的姜银祥,如今已成为下姜村的“金牌导游”,他和年轻的继任者姜丽娟用两代人的视角,为游客们讲述着下姜村的过去,也续写着下姜村的未来。

既因势利导又优势互补,越来越多的“下姜村”正大步走上致富之路。实践证明,只要充分调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就一定能补齐低收入群体短板。

  打开融合发展“致富密码”

位于湖州的织里古镇,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叙事起点”之一。童装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织里每年有14.5亿件童装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

“过去织里童装产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现在则牢牢抓住设计和销售,在充分带动本地就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编外车间’,在安徽、江西、青海等地帮扶带活2万余家企业。”湖州市吴兴区委常委、织里镇党委书记杨治说。

7月12日,一场特殊的跨区域“飞地抱团”分红仪式在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举行。针对近年来村级集体经济遭遇“成长的烦恼”,尤其是经济薄弱村“实力有限无法投、没有地方无处投、看到项目不敢投”,当地政府整合了全县强村扶持土地指标,将原先分散的土地指标化零为整,通过“飞地”集约布局,让薄弱村、腾退村都有机会参与到产业发展中。

大云中德生态产业园是嘉善首个跨区域多村联建项目。“去年1月,我们村就首次以现金方式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20万元股份的红利,发到3360名村民手中。”大云镇缪家村党委书记陆荣杰说,村集体有了实力,推进共同富裕就更有底气。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正成为破解城乡差距的“富民密码”和重塑城乡格局的“关键一招”。目前,浙江已启动新一轮以土地为重点的乡村集成改革,为更高层次的城乡统筹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掉队

长期以来,“二元结构”如同一座丘壑横亘在城乡之间,即便是浙江这样的经济发达省份也不例外。如何尽快补齐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的短板,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课题。

在东阳市花园村,来自四川的红木家具城员工熊志新说,自己已经把家安在这里,作为新村民,可以享受与当地村民一样的30多项福利。事实上,花园村的村民早已享受到了“市民”的待遇。在便民服务中心,可以一站式办理从营业执照到户籍、社保等600多种事务。“智慧花园”平台的建成,还让花园村村域管理插上了数字化翅膀。花园村党委副书记邵徐君说,去年10月,花园村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小城市培育试点,这是浙江小城市试点首次从中心镇向经济强村扩容,标志着全国首个“村域小城市”的诞生。

采访中,很多浙江的干部群众都说,“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建设共同富裕同样不能掉队”。

任务虽然艰巨,但浙江已在路上。从美丽乡村到全域“大花园”再到共同富裕建设,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之江大地上展开。据悉,浙江目前正着手做好“有效扩大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有效破解优质公共服务共享难题”“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公共服务质效显著提升”三篇文章,加快构建更多优质共享的幸福图景。

“共同富裕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富裕,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这是我们推动共同富裕的独特优势,也是巨大潜力所在。”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的跑道上率先推动共同富裕。

山呼海应的致富新路

——“共同富裕看浙里”系列报道(中)

从空中俯瞰浙江,山海共生,绿蓝泼墨。山与海,既赋予了之江大地多姿多彩的自然图景,也成为区域协调发展之间一度难以跨越的沟壑。

本世纪初,浙江有26个相对欠发达县、300多个相对欠发达乡镇,特别是丽水、衢州和舟山三地,地域面积占浙江全省的27%,经济总量只有全省10%,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沿海发达地区一半。统筹山海协调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如何从战略上破题?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此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自此,山海协作工程纲举目张,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浙江一以贯之的战略选择。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表示,要念好新时代“山海经”,进一步完善省域统筹机制,实施差别化区域政策,挖掘区域发展特色优势,系统性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形成全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开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新境界。

  打开山门 向海借力

一度愁着卖不出去鱼的邱正尧,最近长舒了一口气。邱正尧家住开化县长虹乡真子坑村,这里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山高谷深、道路崎岖。当地村民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引溪涧山泉,养起青鱼、草鱼。苦于销售渠道跟不上,养鱼效益并不乐观。

近日,远在300公里外的桐乡送来了福音。根据山海协作方案,桐乡与开化签订《古法养殖清水鱼协议书》,为村民免费提供鱼苗,并利用闲置鱼塘资源养殖清水鱼,由桐乡有关农业公司回购统一销售。如此一来,困扰村民的前期鱼苗资金、后期鱼的销路等问题,全都迎刃而解。

“以前自己掏钱买鱼苗,还担心卖不出去,现在只管养殖,其他啥也不用愁。”邱正尧笑着说,鱼还没出塘,就被订购一空,收入比以前涨了两三倍。

“开化生态优势明显,而桐乡市场活跃,资金更充裕、服务意识更强,两地开展山海协作可实现优势互补。”桐乡市发改局对口支援服务中心主任纪勇说,开化的清水鱼销往上海等地,山区优势产业得以做大做强,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桐乡也在山海协作中受益,不仅拓展了产业转型升级空间,更关联上下游产业,培育出更加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

山海协作工程启动以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山”与“海”谱写了一曲携手互助、优势互补、共同致富的动人乐章。

开展山海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键在人。为解决山区人才难题,浙江建立山海之间的干部人才双向交流制度,不断组织优秀干部人才到山区挂职、驻村任职等,帮助山区改善“造血”功能。

“山区26县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点难点,也是突破点。”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孟刚说,浙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山海协作、推动山区26县发展,迈入新阶段,全省上下从思路到作为都焕然一新。浙江将以更大决心、齐心协力、超常规举措推动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的发展新格局,开启山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新征程。

  “飞地”起飞 借梯登高

地处浙西的衢州,群山环抱,生态环境优美。但长期以来,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完善、高端人才匮乏。与衢州一衣带水的省会杭州,互联网产业、数字经济发达,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协调发展?“飞地”园区是杭衢两地深化山海协作、先富带后富的重要举措。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衢州海创园,是近年来衢州市为推动杭衢两地深度融合打造的产业“飞地”。一头连着杭州,一头连着衢州;一边是资本与人才的高度聚合,一边是产业落地的广阔空间。杭州和衢州山海携手,“飞地”效果逐步彰显,吸引一批高科技海归人才和团队。

“园区创业成本较低,有很多优惠政策,还协调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专注于智慧城市研究的庄建林从英国回来,在对比多地后,他决定将公司放到衢州海创园。

为解决发展人才制约因素,衢州海创园做了大量工作。作为浙江首个跨地市级行政区建设的创新“飞地”,衢州海创园努力推动衢州和杭州发展同频共振。工作生活在杭州,创业反哺为衢州,这一创新举措,为先富带后富探索出一条新路。

先富带后富,需要高能级平台支撑。日前公布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探索完善山海协作“飞地”建设机制,高水平建设“产业飞地”、山海协作产业园,支持山区海岛在省内外中心城市探索建设“科创飞地”,推行共享型“飞地”经济合作模式,打造助力山区发展高能级平台。

“山区作为‘飞出地’,到省内沿海‘飞入地’开展异地投资建设,可以‘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孟刚表示,浙江将持续深化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努力把山海协作、推进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标志性工程。

  精准“造血” 惠及民生

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景宁,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深化景宁全国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

群山莽莽、交通闭塞,让畲乡景宁长期受资源要素制约。随着山海协作深入推进,大量资源、项目、平台和机遇,为大山注入澎湃活力。

“山海协作不是简单的‘富帮穷’。”丽水市委常委、景宁县委书记陈重认为,景宁坐拥畲乡风情、山区特点、环境优势,“只有立足自身,激活造血功能,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增强“造血”机能,成为景宁深化“山海协作”的重要方向。景宁与温岭共同出资2亿元,建设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项目启动后,很快吸引茶山公园、民间博物馆等一大批项目入驻,串联起周边旅游项目,形成“一园多点”新布局。产业园建成后,为景宁带来2万个就业岗位,年营业收入超3亿元。

如今,这种转化正不断惠及群众。“念好‘山海经’,就要让老百姓更多受益。”陈重说,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要更加关注老百姓“钱袋子”。在新一轮协作中,景宁将不断拓展领域,加强与沿海地区产业、人才、科技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念好“山海经”,畲乡人将再不会感到“山高路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橄榄社会”的努力探索

——“共同富裕看浙里”系列报道(下)

走进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当地138名本土乡村“艺术家”用他们的创意,让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摇身变为“网红艺术村”。2020年全村接待旅游人数超过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

葛家村蝶变的背后,是浙江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的探索。按照《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浙江将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努力成为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省域范例。

  挖掘特色产业潜力

眼下正是台州市黄岩区李家山村种菜大户李仁昌最忙碌的日子,他的高山蔬菜收成全在6月到10月这几个月里。“我租了60多亩地,种高山辣椒、茄子、黄瓜,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

李仁昌所在的村子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在附近几个村子流转种植了668亩高山蔬菜,全村种菜年收入有500多万元。

温州瑞安积极探索农民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搭建了“三位一体”智农在线平台,设立5000万元的农民合作基金,成立县级农信担保公司瑞安农信担保……

得益于5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瑞安市汀田街道的薛迪贵把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增至4000多亩,年收入也从3万元增至20万元。

浙江省立足当地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收益。根据《方案》,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将缩小到1.9以内,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内部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生活品质和社会福利水平明显提升。

  推进提升就业质量

走进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五部村的“小橘灯”工坊,许多老人正在处理菜花。“小橘灯”工坊是黄岩区以建立村企互赢为目的的产业富民体系,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报名,目前五部村“小橘灯”工坊已让全村近80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与五部村“小橘灯”工坊对接的是台州市晨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洪鸣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想解决年龄较大村民赚钱难的问题。工坊在家门口,只要会做饭就可以报名。”

在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技术成为提升收入的重要因素。技术突出的人才在被聘为资深主任中级师、首席主任中级师等后,可享受公司中层乃至高层管理干部的待遇,紧缺工种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岗位补贴后,企业还将提供为期3年、最高3.6万元的补贴。类似这样的“技术高管”“产业教授”有望更多出现在宁波各行各业。

当前,浙江省加快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浙江省赋予科研机构和高校更大的科研经费使用和收入分配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成果所有权和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浙江不断落实支持灵活的就业政策,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持续擦亮“奇思妙想浙江行”创业品牌。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就业工作督查激励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

  二次分配更加合理

7月1日起,宁波市困难救助实现“同城同标”,象山县的低保标准从之前的842元提高至1005元,困境儿童保障标准也从1562元提高至2064元。

既“提低”又“扩中”,宁波正尝试用更合理、更接地气的二次分配,探索财政支出的更优之路。在宁波的财政资金使用中,将确保年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新增财力用于民生类支出的比例同样要达到70%以上。对于中等收入群体,宁波积极争取个人所得税征收改革试点,通过适度扩大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等方面的免税扣除,减轻中等收入群体负担。

在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看来,在全方位促进就业、提高劳动报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通过再分配对收入进行二次调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兜住民生“网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