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4年7月25日,北洋舰队运载千余名陆军的武装护航舰队,在朝鲜京畿道牙山湾入口的丰岛附近水域遭遇到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截击。随后爆发的丰岛海战,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

北洋舰队的 济远号巡洋舰

当时北洋舰队方面,担任护航的是济远号巡洋舰和广乙号炮舰,负责运送军队器械的为操江号兵船和租用英国怡和洋行的高升号货轮。日本第一游击队方面包括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艘新锐巡洋舰,所以在兵力兵器上拥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甲午战争而名声大噪的 吉野号巡洋舰

下午7点52分,吉野号向济远号开炮,从而宣告了甲午战争开幕。也有说法是济远试图利用210毫米舰炮的射程优势抢先开火。但在战斗正式展开后,装备速射炮的日军新锐巡洋舰就很快占据上风。首先将冲入日方队列企图进行鱼雷攻击的广乙击毁,接着又击伤济远号,让其带伤逃离战场。

火力较弱的广乙号巡洋舰

由于护航队的战败,运输1100名清军的高升号轮船和运输器械弹药的操江号兵船,立刻就沦为日军第一游击队的主要目标。虽然日方对这2艘无武装的运兵船可以说手到擒来,但却面临着棘手的国际法问题。因为满载清朝官兵的高升号是一艘英国船,不但归英国公司所有,当时还悬挂着英国国旗。所以按照国际航海法的惯例,在和平时期英国对该船及该船运输的一切人员货物负有安全保障之责。

在英国船公司注册的高升号

其实,这已经不是李鸿章第一次利用洋轮船来保障军队的运输安全。早在淮军建军之初,就曾经由上海商人出面,雇佣挂有外国旗帜的蒸汽轮船二只,将淮勇4500人沿长江运至上海。在和洋人打了多年交道之后,李鸿章更是对临时雇佣外国轮船运兵的运作更加熟练。作为深谙“以夷治夷”手法的官场老手,李鸿章这么做的用意当然是借大英帝国这张虎皮做大旗,让实力较弱的北洋海军武装运输船队在日本联合舰队眼皮下闯关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的淮军 向来喜欢靠外国轮船进行运输

但日本人并非只是坐守成规的傻瓜。第一游击队司令东乡平八郎留学西方多年,对国际海事法非常熟悉。他敏锐的觉察到,在打出第一炮之后,日清之间就进入了实际交战状态。日本海军就可以按战时规则办事,对运输敌国军队和弹药的第三方船只进行检查和扣押。

失去护航编队的高升号 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余地

浪速号巡洋舰截停高升号轮船之后,派出军官登上高升号进行检查。英国船长高惠悌与之交涉后提出,表示本船为英国公司运营,理应受英国法律保护。因为此行的目的是运送1100名淮军士兵和14门火炮14到牙山,如果日方不允许,则可以原路返回天津港。东乡则坚决按照战时处置原则,要求高升号作为俘虏船跟随浪速号行驶。

总税务司赫德给李鸿章的日本间谍事情公文

于是,高惠悌决定服从东乡命令,却很快引起船上的清军士兵愤怒。他们拒绝当日本人的俘虏,并且用武力逼迫高惠悌停船。于是英国船长第二次和日本人交涉,想劝说日军放高升号回大连或旅顺。日方再度拒绝,联络官还告诉东乡,高升号船长被清军胁迫。无论这个消息是否属实,都给了东乡进一步展开军事行动的理由。因为,假如在公海上以武力劫持第三国船员,足以构成海盗行为,就可以此为据进行武力干涉。因此,在要求清军放下小艇让英国船员离开未果后,东乡下令:击沉高升号!

迅速没入水中的 高升号

很快,日舰先发1枚鱼雷却未能击中,随即就只能以炮火进行猛烈轰击。船上清军则以步枪进行还击,让英国船长和船员趁机跳海逃生。虽然也有很多清军士兵也落入水中,旋即遭到日军机关炮和船上同伴的共同射击。到下午1时,高升号宣告沉没,搭载的700多名淮军士兵全部战死。仅有船长高惠悌、2名英国船员和2名清军士兵被日方打捞上舰。淮军的德国教习汉纳根和一些清军官兵泅水上岸逃过一死。跟随高升号一起行动的操江号兵船也被日军所俘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浮世绘上的高升号沉没

不过,东乡下令击沉高升号的决定,还是一度让日本政府非常担心。首相伊藤博文就指责此举做事鲁莽且不考虑后果,甚至喊出:英国如果因此事对日本宣战,明治维新以来流血流汗的成果都可能毁于一旦。

法国新闻画报上的高升号被击沉事件

事实上,仅就高升号被击沉事件当时的情况来看,清朝在这宗国际海事案上绝不是无牌可出。首先,日清两国在丰岛海战前并未宣战,谁开了第一枪的问题大有可争执的余地。其次,清朝官兵是否确实有海盗行为?这两点都关乎到日军对英国船只采取武力行动的合法性。但清朝政府却没有做出太多努力去落实在这两个问题上的关键证据。反倒是日本迅速行动,快速准备了大量文字材料,以浪速号军官、高升号获救船长和船员等人的调查笔录为基础,编写出英文版的《高升号事件报告书》。正是这份建立在日方立场上的报告书,作为独一无二的完整调查材料,在高升号事件的审理过程中发挥了关键证据的作用。

欧洲画报上的 东乡平八郎

至于清朝方面,在处理对外事务时宣称“相信彼等秉持万国公法,仗义行事”。但实则对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准则既不了解,也不愿认真研究。李鸿章认为英国会站在自己一方的实际理由只有两点:

1英国和清朝的经贸关系远比英日之间的经贸关系重要。

2 自己和赫德等英国主持对华事务官员的良好关系。

这主要源自中国官员们的传统思想熏陶。经常将“实力和利益高于一切”奉为圭臬,而忽视了建立在多国体系和实力均衡框架上的国际法的重要性。英国方面最终判定高升号属于在战时替交战国运送军队和物资,并运载清军对船员和船只做出武力威胁行为。所以,日本对高升号的攻击确属无责,进而判定高升号损失的赔偿应由英国人负责。不仅让中国官方在甲午战争大败的同时,同时也在国际法的角逐场上也吃了暗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