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据字头社独家获悉,拼多多已在今年6月份完成了位于广州的小程序团队整编工作。

此前,该团队主要负责拼多多小程序的相关事宜,包括用户裂变、拉新和版本迭代。早期拼多多借助在微信社交生态中裂变而迅速崛起,这个团队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

据拼多多内部人士透露,这次整编意味着拼多多在小程序和微信生态上激进投入未来将告一段落,转为对小程序进行保守的日常运维。

最直接的原因来自微信。今年5月中旬,微信官方以被过度滥用为由,关闭了「小程序打开APP技术服务」,以至于小程序无法跟以前一样直接为APP引流。即便后来微信对相关功能又有所调整,但外界也普遍认为,微信小程序导流APP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

整编小程序团队,这对拼多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变化。现在整个互联网都面临的流量难题,拼多多怎么破局?

1

自B轮获得腾讯注资后,拼多多加速崛起,从最初的外链分享裂变,到2017年1月小程序正式上线后,拼多多在短时间内推出小程序版拼多多,半年即实现过亿访问,推动拼多多月活加速增长。

得益于微信的社交生态,拼多多以超级低廉的成本获得了大量用户。

从2015年上线,到2017年底,拼多多的人均获客成本一直在10元上下徘徊,甚至在2017年Q2还录得不足3元的人均获客成本,而同期阿里京东分别为404元和204元。

这个时期的京东虽然坐拥微信一级入口,却眼睁睁看着拼多多在微信社交生态中崛起,用户量增长这方面,被拼多多打得找不到北。

直到2018年,京东们才开始反应过来,开始复刻拼多多在微信端玩法。随着竞争对手加入,以及拼多多APP的用户已经达到一定量级,拼多多的获客成本开始上升,到了18年Q4上升至183元,但这个成本仍远低于同时期的阿里京东。

2

过度依赖微信,这个风险拼多多一直很清楚。

18年上市前夕,拼多多在招股书中的风险因素中,多次提及到腾讯社交生态变动可能对自身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为降低这类影响,拼多多开始做出一些「断奶」微信的动作,一是提升自身拼多多品牌的存在感,二则是从微信向APP导流。

导流主要就是把原来发生在微信端的交易行为引导至APP端,无论是游戏道具设计、还是现金补贴获得,在微信端打开的链接和小程序,都有意无意地在引导用户跳转APP端进行下一步操作。

现在看来,至少从决策层面来说,拼多多似乎是做对了。去年Q1,拼多多的人均获客成本第一次站上了千元关口,今年Q1更是达到了2765元的历史高点。随着拼多多的月活来到了7亿级别,拼多多的用户增长已经步上瓶颈期。

在小程序乃至微信流量上过多投入,财务上来看,对拼多多而言已经不划算,尤其在今年5月小程序限制APP跳转后更是如此。因此,如今整编小程序团队,对于过去几年一直试图「断奶」微信的拼多多来说,也是顺理成章。

但是,接下来拼多多的用户增长要靠什么?

3

小程序限制跳转,对拼多多而言或许是微信红利时代的结束,但对淘系电商却是完全不同的境况。

前不久外媒报道阿里巴巴和腾讯正考虑互相开放生态系统,腾讯或许将允许阿里系的电商信息在微信生态内顺畅流转,网上也出现了其他关于阿里腾讯之间的「柏林墙」有望被推倒的传言。

当初阿里为了搭建自家的电商闭环生态,选择了屏蔽外部流量,却因此间接错过了社交电商的风口。

如今借着国家反垄断及其引发的舆论压力,阿里进入微信生态并非绝无可能,虽然可能要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但对于长期被排除在腾讯社交流量之外的淘系电商来说,即便代价是是阿里需要把整个交易场景放进小程序闭环里,那也是难得的增量,甚至有可能成为阿里增长的第二曲线。

从这个逻辑反推回去,拼多多确实有点危险。一边是自己从微信生态获得的流量红利已至瓶颈,另一边却是阿里可能借助微信小程序实现电商「第二春」。过去过度依赖微信社交流量红利的拼多多,在整编小程序团队之后,能否在APP端战场上打赢阿里京东,将是拼多多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