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一线市场上的众多家电经销商都知道,对于产业、市场、企业来说,唯一的正道,就是面向用户不断推出好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品质长期稳定可靠。不能再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老毛病了。

宁言||撰稿

在经历了最近几年一线市场的跌宕起伏,甚至是商业竞争的波涛汹涌之后,在家电圈看来,虽然市场没有更多的惊喜,但是很多的家电经销商、服务商们却出现了一轮让业界可以感觉到的惊喜变化:

一方面,他们对于拼多多等所谓新零售平台上的超低价、低于成本价产品多了一份理性和判断,认为这种价格路线在家电行业走不远,也走不久,而且并不纠结于这些平台的低价竞争;另一方面,他们更加关注市场本位的用户需求变化,更加关注企业对于好产品的打造能力。对于产品的品质、技术和服务的关注度,远远高于价格本身。

其中,不少家电经销商,以及服务商在与家电圈的持续沟通中,纷纷公开向家电企业提出了“一定要守住产品质量的底线,一定要聚焦打造好产品的正道,一定要相信只要真正在产品上投入心血和精力就一定会有回报”等诸多建议。同时,一些经销商和服务商也对自身的遭遇进行分享。

一位家电经销商就颇为直接:这十多年来,很多企业都想改变空调产业的格局,并不是对手太强大了,而是企业自身太愚蠢和无能。最简单的,在产品质量和品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一些头部企业真的是“随着管理团队、市场经营团队”变化而变化。一旦产品质量稳定了2、3年后在市场上取得一定的口碑和成绩,没过几年因为换人或者换思路,产品质量又开始波动了。然后,最强对手的产品却是数十年如一日没有波动,用户口碑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现在很多的本土家电企业,并不是造不出高质量的好产品,而是受到了外部各方面诱惑太多了。比如说电商的低价诉求,营销团队的价格竞争力诉求等。然后就影响了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品质上的底线。最终输给对手的,不是规模、价格,就是商家和用户的品质认同感和信任度”,多位家电经销商认为,很多家电企业为了市场竞争和产品价格优势,往往想到的就是牺牲产品品质,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太愚蠢。更愚蠢的家电企业则是产品质量“好三年坏三年”重复不断上演,导致自家员工都没有信心了。

还有家电经销商透露这样的家电现象:相对于很多洋品牌,很多本土企业的国货,都是以市场销售为主导,以出货回款等KPI为考核,产品卖出去就行了。真正沉下心来做产品,解决用户需求,倾听用户声音的企业,越来越少。因为他们整天忙着卖产品、抢订单、冲规模,嘴上说要用户至上,实际上就是企业的一把手挥舞着业绩大棒在主导”。

不少家电经销商由此担心,“现在很多本土企业的业务人员、导购人员卖产品,手段很简单粗暴,就是降价让利打价格战。其实这会导致很多家电企业对于产品成本的约束和制约。想产品价格有竞争力,自然只能牺牲产品的质量,比如说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试图可以在产品质量和成本之间找到一个极致的平衡点。这种不专心研究用户、研究产品,只是一味的降本‘杀鸡取卵’行为,最终只会导致消费者对国货品质的信任度降低”。

针对近年来,很多家电企业在打造好产品、精品过程中出现的“前进三步后退两步”停滞不前的局面。一些家电经销商则公开表示:用心做品质和服务,对于企业来说刚开始的确很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市场和用户不一定马上就认同和响应。但,结果一定是越做越轻松。因为这个时代,特别是90后年轻人与过去那个时代的用户最大不同,就是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产品,愿意为好产品买单;再继续靠投机取巧、忽悠炒作玩套路,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刚开始很容易,后面会越来越难,最终会进死胡同……

目前,市场上超过四成的家电经销商认为:在家电企业逛了一大圈,展开了多年的商业探索之后,特别是过去五六年面对来自互联网企业的所谓互联网思维跨界抢夺,终于回到商业原点:只有好产品、好口碑、好服务才是最长远发展的商业之路!

对此,有家电营销服务商就指出,“销售维修家电几十载,没有看到家电有多少特别大的人性化设计和变革。特别是家用空调,应该改革几十年的老安装办法,老接管办法,老接线办法,生产出来快速易安装,智能化,人性化的家用空调。这样不只是解决了空调在高楼室外安装的危险性问题,还让很多空调安装人员工作更有效率,不然这种又脏又累又危险的活,以后根本没人愿意干了”。

面对来自一线市场上家电经销商、服务商们的“意识觉醒”,面对一线市场上主流年轻消费群体们对于好产品的追求和渴望,家电圈认为:所有家电企业们是时候来一声“痛别离”,真正告别过去那种“短期性”、“投机性”、“不成熟”的想法和动作,坚定不移地“走远路”,推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经营理念和手段落地!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