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才尤其是掌握现代知识技能的人才奇缺,后来又由于十年浩劫对教育的戕害,因此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国的大中专毕业生都是包分配的,那个时候基本上是一考定终身,大学期间学不学,学成什么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这与古代的科举考试也有那么点相似,因此高考作为最重要的考试被神化,实际上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没有一种终身学习成长的愿望和能力是很难办到的,在湖北就有这样一对学霸双胞胎周海周洋,他们用自己的坚韧和能力诠释了什么叫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一考定终身

前些年,各省、各市甚至各市的所谓高考状元被媒体大肆报道,一时间被炒得火热。这种状况无疑助推了一考定终身的固有观念。实际上中国几千年的科举制度正是这种一考定终身最好表现。

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寒门子弟数年寒窗苦读,一朝中举,便从此实现了阶层的跃迁,完成人生的完美逆袭。

有时这种好运来得太过突然,以至于有些很难控制情绪的学子由于过度高兴导致一时的精神失常。比如我们熟悉的范进就是这样,中学课本里冯梦龙的一则《范进中举》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有些人只是喜极而泣,他却是喜极而疯,一桩美事反而带来了悲剧的结局令人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成绩好当然值得高兴,这代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为今后在大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高分并不能代表高考,据有关权威统计每年各省出的这几十位高考状元、各市出的这几百位,若干年后真正取得大成就的并不多,相当多的早已泯然众人矣,这与其当年的风光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究其原因,很可能就是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宣传导向,让这些本可以继续优秀的学子,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以至于放弃或部分放弃了继续向上努力的动力。周海和周洋作为品学兼优的代表,并没有局限于所谓的一考定终身

他们在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后,在大学学习期间继续努力学习,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了项目研究,并发表了多篇优质论文,这种学术造诣就算工作若干年的专业研究员也不容易做到,他们做到了。

实际上年轻人不只会受限于经验的缺失,还由于没有太多的经验造成的干扰,可能会产生新颖的创意,爆发天才的构想。当年爱因斯坦提出他让世人惊羡相对论的时候,也仅二十多岁。

那时他只是一家小公司的职员,但爱因斯坦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他提出相对论,解决了这个时代最高深的物理问题,成为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二、乖巧懂事的俩学霸

周海周洋生于农村,母亲常年生病,父亲为了补贴家用还要供养两个儿子上大学,不得不长年在外打工赚取微薄的工资。还好两个孩子十分争气。

在学习上从来不让父母操心,在小学、中学一路品学兼优,他们不与别的孩子比穿的、比谁有好的玩具、比谁的家长挣得钱多,他们两兄弟只比谁的学习成绩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在学习上互相促进,帮助对方找到不足之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他们也想方设法地在学习上超越对方,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周海和周洋在班级里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其他的孩子只能去争第三名。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两兄弟记着父母的教导只有好好学习才是改变生活的唯一出路,懂事的兄弟俩在外人看来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就握着书本学习。兄弟俩看似学习轻松,实际上他们在面对学业压力时也并不容易

考取了当地的重点高中,进入重点班级后,又看到周围都是来自各个学校的学霸,他们自然不甘示弱,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后来两兄弟分别被湖北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录取。在大学期间两兄弟经过短暂的调整后,又互相鼓励着一起投入了紧张的学习,立志要在自己的领域内有所建树

除了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知识外,为了深入领会所学知识和扩大知识面,两兄弟还会抱着研究的态度去图书馆查阅第一手资料。大学的图书馆、宿舍、教室、食堂四点一线,几年如一日,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他们的研究能力被教授肯定,吸纳进了课题组。

三、为了父母选择留下

四年的大学生活,两兄弟能拿的奖学金一次也没有落下,他们穿着朴素,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钦佩。四年的时间就在兄弟俩紧张的学习和研究中度过了,期间他们分别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几篇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在研究生考试中也拿到了理想的成绩。

是金子总会被看到。在本科期间取得如此突出成绩的兄弟俩早就被国内顶尖的清华和中科院看中,邀请他们到北京来继续研究生的学业。在兄弟俩看来,能去清华和中科院自然颇具诱惑力。

但兄弟俩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含辛茹苦的父母,如果他们去北京完成学业,与父母之间相隔几千里需要几年时间。即便拿到奖学金,那么远的路也不可能常常回家,他们不忍心这么做,最后他们在同学们遗憾的目光下选择了拒绝,理由很简单,如果他们留在武汉会有更多的时间陪陪父母。

总结

留在武汉或许也是兄弟俩父母的意思,尽管身为父母的他们不会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耽误孩子们去奔向更好的前程。但他们那种期盼的目光,一向懂事的孩子们怎会不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海、周洋最终选择了华东科技大学,兄弟俩打算一起在这里完成他们的学业,直到读完博士。相信在学业上坚韧努力的兄弟俩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一定会取得更多的学术成就,我们也衷心祝愿这对寒门子弟能为他们的家庭、为这个社会、为祖国做出更多更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