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三月份,全球贸易被扰得不得安宁,原因仅是一艘船堵了一条河。20万吨巨轮长赐号在通过苏伊士运河时,卡在了河道中间,以“一己之力”拦住了世界上12%的航运货量。专家估计,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小时达数亿美元!

环顾你我身边,绝大部分商品都曾“乘风破浪”,经历航运,最终被消费。人类90%的日用消费品都是由货船或游轮运送的。航运业承载了世界上九成的贸易,价值13万亿美元。每年有将近20亿吨的制成品、原材料和农产品在海上穿梭。

形成如此全球化的贸易网也很“简单”

总共分三步!

第 1 步

把货物塞进集装箱,不许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装箱出现之前,港口处理的是一件件的散装货物,很容易失窃。看到袋装咖啡或散装威士忌,很多工人都会偷一点,积少成多,运输沿途的损失非常大。集装箱化直接改善了这一点,关门上锁,使得保险和雇人的费用大大下降。

如此天才的想法,来自于一个叫马尔科姆·麦克林的卡车司机,他在航运业的民间传说中被称为“最初的破坏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尔科姆·麦克林

据说有一天他坐在新泽西的码头上,心想:“为什么不把我身后卡车上的大箱子直接抬上船,反而要用很多小型板条箱分装箱子里的东西呢?”而在码头的另一边,工人们不得不把船上的货物装进另一辆卡车里。尽管这个想法还需要改进,但他最终成功发明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集装箱。

1956年4月,麦克林首次用简易集装箱运送了一批货物;这些集装箱由58个拖车底盘改装而成,长33英尺。他把它们装在“理想-X号”上,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港运到了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

他把运费降低了25%,用简单的方法大获成功!对手立刻慌了,匆忙推出了不同版本的集装箱。而想要符合航运业全球化的特点,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是必须的。越战期间,美国国防部想把物资从本土运到世界各地的基地,这促成了标准的制定。自此,标准箱诞生了,20英尺集装箱革命拉开帷幕!

第 2 步

把箱子堆上船,搬快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港口和过去比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工作都极大地自动化,曾经用钩子提货、徒手搬货、手推车运货的情景已不复存在。

集装箱的堆放在今天来说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沿途卸货转运时,任何人都不想看到自己港口的集装箱滞留在一堆集装箱的最底层。所以规划者必须借助电脑计算,玩一场堆叠游戏,把移动次数最小化,同时保证货物安全。

1969年,一台造船用黄色龙门起重机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诞生了,它巨大无比,因此得名“歌利亚”。五年后,起重机“参孙”出现在地平线上。每台起重机跨度140米,可安全起吊840吨,相当于一座房屋重量的五倍。在之后的几十年间,“歌利亚”和“参孙”一直是最大的在役起重机。现在,最大的起重机均由中国制造,组装成一体后被运往世界各地。

在世界各地的一些新型集装箱码头,起重机司机根本不用坐在驾驶室里,他可以坐在办公室里,从一公里以外看着一排屏幕进行操作。通常情况下,操作员会力争每台起重机每小时装卸25到30次。如果有五到六台起重机同时工作,每小时就能装卸150次,这样就能达到预计要求。

第 3 步

让大船“抄小道”,省好多!

每家航运公司都喜欢说自己的集装箱船是世界上最大的,但“世界之最”这个头衔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易主,因为总有很多大型新船迅速投产。

克利福德·J·罗杰斯号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建造的集装箱船,但它只有102多米长、14米宽,可装载大约600个集装箱。今天,最小的集装箱船也能装载它两倍的集装箱,最大的则能容纳20000多个。

堵住苏伊士运河的长赐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货轮之一,当时它大约装载了18,300个集装箱。大家都明白,如果单次能运载更多的货物,运输成本就会降低,所以许多公司开始“尺寸竞赛”。

但很快,市场饱和,世界上的大型集装箱货船已经够用了,人们又开始想其他手段来提升效率。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抄近路”,即缩短港口之间的距离。

世界贸易网中的两条重要的线路——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就是这样诞生的。苏伊士运河的修建耗费了10年,150万工人参与挖掘,12万人因此丧生。但当1896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它就彻底改变了世界。

建造中的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使远东和欧洲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如果没有它,货船需要向南绕行好望角,多航行近万公里,这相当于约四分之一的赤道周长。三月份驶入苏伊士运河的400多艘被堵货船心情想必很绝望。

耗时32年建造的巴拿马运河将美国东西海岸两个主要港口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三分之二,将船只每次的航程缩短了8000英里。同样,从美国东海岸到亚洲的航程也减少了一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营运费用,因此运河3.5亿美元的造价贵得其所。因为恶劣的工作条件、营养不良、疾病、事故等等,当时的7.5万名工作人员中有3万多人丧生。

如今的航运业像“隐形”了一样。即使现在环绕在我们身边的90%的商品都曾经过航运,我们仍对这个行业知之甚少。船的体积越来越大,我们对它们的想象和意识却越来越小,专家把这种态度称为“海盲”。

最后一步,如何彻底扫“盲”?敬请观看本周凤凰大视野《蓝色命脉》,揭秘不容忽视的航运业,为全球经济“把把脉”!

编辑:王鼎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