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华大学二校门

提起清华大学,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题有“清华园”的那个牌楼。的确,这个带有欧式风格的牌楼是清华大学的标志式建筑。它是清华的门面,代表了清华园的历史,见证着清华大学的辉煌。然而,每次路过这个牌楼的门口,每次见到“清华园”这三个字,我的眉头都会忍不住皱一下,总会产生“掩鼻”的念头。

是因为字写得不好吗?不是的。单论书法,“清华园”三个字,稳重敦厚,正大凛然,堪称上品。让我反胃的,是它的作者。准确地说,是他的人品。

牌楼上的落款写得很清楚,“清华园”是那桐题写的。那桐何许人也?其属叶赫那拉氏,与慈禧太后同族。清末光绪、宣统年间,他先后充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要职。阁中地位,仅次于李鸿章。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慈禧和光绪西逃,那桐充任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日本人要求签订不平等条约,许诺给签名者每人20万两黄金。很多人都签了名,只有那桐和奕劻不答应。

在要到了40万两黄金后,他们才在条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桐

朝廷委任你为留京办事大臣,是让你代表朝廷为国效力的。你不为大清争取利益倒也罢了,竟然还把官位当成谋取私利的筹码。那桐一定觉得自己是“大臣”,不能与“小臣”们一个标准。最终与身为王爷的奕劻卖了同样的价钱,他一定备感荣幸吧?!李鸿章被很多人称为“卖国贼”,他何曾干过这么龌龊的勾当?!以国为筹,以权作码,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卖国”吗?

那桐(左边的胖子)陪醇亲王载沣出席外交活动。

此次明码标价的卖国,并非一时糊涂而偶然失足,那桐的贪腐“闻名京师”。同为满人高官的载涛在日后的回忆录中说:“那桐平日贪得无厌,只认得钱!”住豪府,玩洋物,几乎每天都在赴宴、宴请、听曲、看戏、招妓中度过。他坚持写了36年、90多万字的日记中,全是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奢靡,丝毫看不到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下的忧思。难怪爱新觉罗氏启功先生感叹道:“有这样的贪官,清王朝怎么能不完!”

那桐与家人合影

或许有人要说:人是人,字是字,不能因人废字,也不能因人废史。殊不知,书以人传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欧阳修说,“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苏轼进一步阐述:“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沈作喆也认为“佞人书迹,入眼便有睢盱侧媚之态,惟恐其污人,不可近。”书法是人品的外在体现,人品是书法的内涵延伸。书法史论者都认为,书法和人品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书法要想立得住,人格首先要过硬。如果人品有问题,书法再好也不会为世人所重。中国史上,字因人废的事例很多,比如蔡京、秦桧、严嵩都是书法大家,皆因奸佞贪腐,他们的书法均被世人所唾弃。他们的书法作品传诸后世的很少,也正是这个原因——“薄其人,遂恶其书。”后人避之唯恐不及,没人愿意收藏他们的书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京书法

中国书法史,有“宋四家”之说。“苏黄米蔡”原本指的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京。这个顺序是按年龄排列的,并不意味着蔡京的书法在四家中叨陪末座。连一生狂傲的米芾本人都承认,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元陶宗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俦匹。”宋徽宗本人就是宗师级的书画家,他却常命蔡京在自己的画作上题款,可见蔡京书法被推崇的程度。然而,就因为他是个奸臣,其书也被后人所厌弃,“宋四家”中的“蔡”也被换成了蔡襄。元代书家郑杓在《衍极》中说,遇到蔡京书法都要“掩鼻而过”!

秦桧书法《偈语》

秦桧是状元出身,博学多才。其书法造诣,也领一时风骚。出于公务之需,他还在赵佶“廋金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工整易学、适于公文的独特字体,这就是“宋体”的起源。这种至今仍在沿用的字体,本来应该被称作“秦体”,但大奸如他,是没有资格享受这种荣光的。“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清代乾隆时期的状元秦大士的这副名联,表达了无数秦家后人的心声。为了与秦桧“划清界限”,很多秦氏后裔不惜改姓!

那桐

我知道,那桐曾任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的校长,“清华园”也正是题写于清华创校的1911年,这些都是无法否认的史实。但这不等于清华大学就应该把他供起来,甚至挂到额头上。猫拉了屎都要扒土掩盖,因为它知道臭不好闻。遮羞掩丑,也是明是非、知荣辱的表现。清华人之于那桐,即使不以他为耻,至少不应以他为荣。如果污点无法抹去,总该把它遮掩起来。

校门是大学的门面。门上的内容,是一种宣示,反映出该校的价值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个校训被嵌入校徽,充分说明清华大学是重德厚品的。但当“厚德载物”与那桐摆在一起,是不是有些讽刺呢?

1966年8月24日,“清华园”牌楼曾被红卫兵当作“四旧”推倒并砸毁。20年后,在师生及校友的要求及捐助下,清华大学在原址重建了这个“二校门”。由于当时没有准确的原设计图纸,所以只能根据历史照片重新设计建造。如果那是原物,尚有文物价值。既然已经推倒,何必还要重建?

红卫兵砸毁清华园牌楼

校门是学校的门面,门面应体现价值观。窃以为,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清华的校史馆里可以为那桐留一席之地,但他的名字及手迹绝不应该留在校门上。如果清华大学真正以德为先,那就应该废弃这个赝品牌楼,让那桐随它一起进入历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