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听父母的话,其实这一点非常正常,因为你们两个人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父母人到中年了,你关注的是生存、是发展、是责任、是担当,这些全部都是物质的、是功利的,甚至是势利的。他要求我们去争取去努力去承受去煎熬,这个过程的必然是非常艰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处于儿童和少年期的孩子们,他们没有这么大的生存的压力,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任务呢,其实就8个字:“发展自我,了解世界。”这个发展是我们精神上的发展,比如说发展自己的情感,智力,性格,兴趣,能力,意志等等等等。这个完全是向内的,他们要壮大自己的内在,要充实自己的内在。而了解世界呢,这个是对外的。孩子对于外部世界的兴趣其实远远大于我们这些成年人,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喜欢大胆的尝试,不怕冒险,不拘一格,其实呢,无论是向内的发展自我还是向外的探索世界,看起来都一点都不功利。甚至会让很多父母觉得不务正业,但是呢,你要注意这些人生的经历,这些人生的经验,他们不是毫无意义的,恰恰相反,他们在为这个孩子成年之后进入成人的世界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哪些准备呢?做性格上的准备,认知上的准备,情感上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能力上的准备,方法上的准备,思维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等等等等,正所谓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我们的父母呢,能看见的只是那个知识上的准备,分数上的准备,文凭上的准备,所以说呢,是谁更短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一辈子呀,没有白走的路,到达目标的路,其实都是一条又一条的弯路连接而成的,笔直笔直的路通往的从来都是大坑,所以父母要悟透这个道理,当你看透之后呢,你才能够以孩子为师放下自己狭隘的成见。然后参与到他的生命中去跟他一起成长,这个时候呀,他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也才能放下自己的戒备心,敞开自己的心扉,真正把你当作经验丰富的同伴,进而寻求你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我们都用世俗的眼光,带着功利、势力,去要求孩子,那孩子一定是反感的,他是不快乐的,是被动的。一味要求孩子要学习却从来不问问孩子是否快乐,只会让孩子的心智处于不健康状态,他甚至会觉得读书是为父母读的,因为在他看来父母就只对他的分数感兴趣!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其实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父母要做孩子的导师,不是过分要求和苛责,而是把孩子带到成长的道路上,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试错。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大方向,不是替孩子事事巨细,多倾听孩子内心,多了解孩子想法;如果他的想法正确就多鼓励他,如果他的想法危险就开导他告诉他这样做的后果。让孩子心里有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三观,大方向正确后,然后就是放权。而且这样孩子也会更独立自主,而不会事事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冰心老师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警句: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所以放下偏见吧,让孩子健康成长!试着跟孩子平等对话,更容易走进孩子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