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30日, “发现·保护·传承——‘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与“红色印迹 羊城烽火——广州革命史迹图片展”相继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前者主要向社会各界展示过去五年广州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取得的主要成绩,后者“以迹说史”,生动呈现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团结带领广大革命群众开展艰苦斗争、谋求独立解放的光辉历史。这两个展览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的两份文化大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海报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2014年完成更名后,在2019年5月又加挂了两块牌子:南汉二陵博物馆和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因此,这两个展览的成功举办很好地向公众诠释了这家单位的三个职能:考古发掘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公共服务。牌子增多,职能增加,压力自然增大。身为院长,易西兵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汉二陵博物馆

南汉二陵博物馆航拍图

羊城考古 保护为先

广州常年高温湿润,全年都适合开展建设工程,因此广州考古人也是全年无休,奔忙于各个建设工地抢救和保护地下文物,经常是大年三十还要在田野发掘,将出土器物及时地运送到库房。“十三五”期间,广州配合国有土地收储和城市基本建设工程,开展考古项目1479宗,完成考古调查项目929宗,勘探项目481宗,发掘项目69宗;发掘新石器时期至清代墓葬2380座,出土各类文物13016件/套。“过去五年广州城市考古和文物保护取得显著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得益于文物保护法规制度的完善。2013年施行的《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明确土地收储前开展考古工作、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明确了大型建设工程用地规模,明确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这几条规定在全国都具有示范意义。” 易西兵说。

“发现•保护•传承——‘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展厅场景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他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我们举办这次展览,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考古成果的展示传播,让公众及时分享广州考古和文物保护成果,用考古成果为全社会提供历史文化滋养。展览从策划、筹备到布展,集中了全院之力,考古、博物馆策展、文物保管、文物修复、信息技术等各方面专业人员都参与到其中。”易西兵谈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策展团队商讨文物展品筹备工作

广州南邻大海、北通中原,自秦代建城以来一直通过海路与各国交往,因此在很多方面“开风气之先”。1916年东山龟岗发现汉代大墓,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东山柏园成立,无不体现了现代考古学的影响。1953年,广州配合城市建设揭开了大规模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60余年来,广州的城市考古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地位。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南汉二陵等重要发现,在全国都有较广泛的影响。

考古发现固然重要,而对于考古遗产的保护同样重要。这方面,广州在全国走在前列。1983年南越王墓发掘结束后在原址保护展示并建设博物馆,充分展现了广州市委市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和魄力,也体现了广州考古人的文物保护理念。南越王墓的保护模式在全国树立了典型范例。

易西兵认为,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之间,需要进行充分论证评估,找到平衡点。广州城市考古在长期探索中摸索出4种模式:一是对重要考古遗址实施原址原状保护展示,如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南汉二陵等,最大限度地保持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为现代城市树立重要历史文化坐标;二是对于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遗址,当与建设工程发生冲突时,建设工程调整方案,考古遗址实施回填保护,如广州考古发现的多处城墙遗址;三是对于一些确实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的重要考古遗迹,如城墙、窑址、清代木船等,通过整体移取至博物馆进行陈列展示;四是绝大部分古遗址、古墓葬在进行科学的抢救性发掘,做好考古资料记录后交付建设施工,促成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双赢”。

康陵发掘现场

康陵遗址总平面效果图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正射影像图

公共服务 以人为本

考古出土文物放在库房里固然安全,但是发挥不了它的作用;而要让文物在坚定文化自信与乡土历史文化教育中发挥作用,就需要依托博物馆,将考古成果通过展览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易西兵坦言,南汉二陵博物馆挂牌成立,对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增加了压力。但是反过来,又为广州考古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广州考古成果可以通过博物馆及时展示传播,这样既丰富了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提升了文物考古工作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这项工作需要考古人员来完成。在研究阐释的基础上,考古人员需要跟博物馆策展人员配合,将考古成果转化为展览,服务大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汉二陵博物馆常设展览“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

南汉二陵博物馆常设展览“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

南汉二陵博物馆公众考古活动中心

易西兵认为,考古工作作为重要的文化事业,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都一定要融入社会发展的大局:“考古、博物馆要能够为社会发展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积极作为。我们举办‘十三五’时期考古成果展并不只是让观众欣赏精美的出土器物,而是要普及考古知识、进行公众教育。例如,我们在展览中展示了一张大尺幅的越秀区居民楼加装电梯发现汉代墓葬的考古现场照片,就是要给观众传达一种观念:考古就在我们身边。”

越秀区居民楼加装电梯时发现汉代墓葬

本次考古成果展还着重展示了对于出土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向观众传递一种“考古不只是发掘,同样重要的还有保护”的观念,强化博物馆的教育职责。而当教育已成为当代博物馆的首要目标和重要功能时,南汉二陵博物馆围绕此次考古类临时展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项目和教育活动来完成这一使命:在展览内不仅设置了南明铁炮脱盐与、唐代木履换水的活动,向公众介绍文物保护在操作层面上的具体知识;展览外还开展了参观工地的研学活动,直观地了解工作流程、地层判断与器物辨别等知识。

公众考古活动现场

南汉二陵博物馆作为考古专题博物馆,以考古发掘成果为主题进行展览策划、开展考古工地研学与文物保护体验等活动,与其他综合类博物馆有明显区别。谈到对于品牌展览的打造,易西兵希望博物馆可以每年推出一个年度考古成果展,对于重要的考古遗址还可以举办专题展加以详细解读;还可以举办以某一类型的出土器物为主题的展览,例如展示60多年来广州出土的汉代模型明器、铜镜等;也需要引进其他地区的考古成果展览,增进交流。“我们特别希望可以与其他兄弟单位合作,举办五代十国系列展览,通过文物展览向观众呈现比较生动的五代十国时期历史与文化。当然,这个难度不小,需要深入沟通、筹划。”易西兵说。

南汉二陵博物馆首个合作交流展“丝路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

南汉二陵博物馆首个重要考古遗址专题展“州城外 珠江边——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成果展”

南汉二陵博物馆年度考古成果展“寻迹羊城——2020年广州考古新发现”

南汉二陵博物馆临时展览“印象小谷围——秘境•水乡•醉美大学城”

多方合力 齐头并进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是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下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目前设置有办公室、安全保卫部、调查勘探部、考古研究部、展陈宣教部、文物保护规划部、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文物保管部、文物信息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部共10个部门。易西兵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业务概括为党建引领下的“4+1+1”:“4”包括广州城市考古与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广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南汉二陵博物馆开放服务与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1”是考古资料整理与学术研究;另一个“1”是文物信息化建设,包括打造智慧考古、智慧博物馆等。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前身是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考古队,以前考古工作者将出土器物移交给博物馆后,进行一些资料整理和田野调查,基本上就是全部的专业工作了。但是如何更好地体现出考古工作者的社会价值?我觉得我们考古人除了田野考古和整理研究,也有责任以展览、研学、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播考古成果和考古知识,为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公众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作出应有的贡献。有了考古人积极主动的传播,公众就会更加了解考古,他们会觉得考古人的工作是有意义,值得去关注、参与、支持。因此,我跟本单位同事提出,我们要做好‘5个者’,即文化遗产的抢救者、保护者、研究者、传播者和传承者,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用考古成果服务公众、服务社会。”

易西兵在西关实验小学做讲座《云山·珠水·羊城——考古发现的广州记忆》

“在文化遗产的抢救者、保护者、研究者基础上,再增加传播者、传承者角色,对考古人来说并不容易。首先是观念转换,要有服务意识和传播意识,其次要做好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和阐释,增加知识储备,再次要不断提升表达能力,包括用观众听得懂并且乐于接受的文字语言,为观众呈现考古故事。作为博物馆人员,新时代,要牢固要树立以观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展览策划、宣传推广、社会教育、文创产品开发等,为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产品,让公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好的体验感。”易西兵说。

6月30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红色印迹 羊城烽火——广州革命史迹图片展”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展。易西兵介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承担了不可移动文物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其中就包括革命文物的保护,举办“红色印迹 羊城烽火——广州革命史迹图片展”也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立足单位业务职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展览为观众呈现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带领广大革命群众开展艰苦斗争、争取独立解放的光辉历史。“我们希望以迹说史,可以带领观众走近历史现场,追寻英雄足迹,感受峥嵘岁月,接受革命教育。”

展望未来,易西兵表示,广州考古的平台更广阔、使命更光荣、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新时代,新征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全体同仁将努力践行“保护广州文化遗产、传承羊城历史记忆、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使命担当,用考古和文物保护成果,服务公众、服务社会,推动广州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迈上新台阶。

回顾往期精彩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