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I||评论

虽然俄英美等国三番五次地想通过坚船利炮征服阿富汗,但事实证明狂轰滥炸的焦土政策纵然可以摧毁现实世界,不过完全的迥异的两个文化之间却很难形成共鸣,就像伦敦的礼貌举止到了喀布尔或许就是大不敬一样。

国与国的交往如此,企业与企业、品牌与品牌之间的沟通同样如此。接受过多国文化熏陶的惠而浦,虽然不改其全球家电龙头的市场地位,但要想驾驭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特别对历经沧桑巨变的惠而浦(中国)来说,个中曲折更是平添不少变量,让未来看起来迷雾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对第一次自我飞翔的梁惠强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历练。难怪在今年5月8日履新惠而浦 (中国)总裁一职后,梁惠强牵头对惠而浦(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短短80多天就联合格兰仕宣布品牌升级,用他的话说就是,战略自此不再摇摆、举棋不定。

在这场干不好自己也得下课的投名状中,一路荆棘劈波斩浪而来的格兰仕创二代——梁昭贤表现出慈父严苛无情的一面,开始独挑大梁的梁惠强并无后路!

幸好,经过80多天的架构重洗,梁惠强找到了惠而浦 (中国)过去的阿喀琉斯之踵——文化认同。接受专访的他,宣布惠而浦 (中国)即日起品牌全面升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做减法更聚焦。

惠而浦进入中国后,走出了一条先扬后抑的曲线。前期凭借外资大牌的影响力迅速占领舆论高地,后期因为产品创新乏力市场表现日渐式微。接盘惠而浦 (中国)后,梁惠强坚定了给出了断臂求生的解决方案。放弃空调业务并搁置荣事达品牌,这一点在7月28日的发布会上强化主品牌惠而浦和子品牌帝度,以及难觅空调身影就可以看出来。

做减法,让产品更聚焦,从而为品牌注入前行动能,这是惠而浦 (中国)的新举措。

其二,攻存量更品质。

惠而浦 (中国)后期的孱弱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战略摇摆、举棋不定,另一方面是中国制造和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让笼罩在惠而浦 (中国)身上的百年大牌的光环日渐黯淡。而步入调整的中国家电市场消费特点,也让多舛命运下的惠而浦 (中国)有些无所适从。

格兰仕收购惠而浦 (中国)后,前者身上的强大的先进制造能力全面赋能惠而浦 (中国),让后者在智能、科技方面拥有了新的催化剂。旧的玩法分崩离析,新的规则步步为营,取格兰仕之长,补惠而浦 (中国)之短,吸中国制造之精华,现国际大牌之荣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惠强同样给出了明确的方向,主攻存量市场,让更具品质的高端产品带动惠而浦 (中国)整体升级。未来惠而浦(中国)将更加专注于智能技术的研发和高品质产品的制造,用创新打开二次创业的新空间。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惠而浦(中国)当下最真实的写照。

抛开上述两点变化,包括人事、组织架构、渠道以及营销战略的领域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过去的80多天也都有体现。在格兰仕强势赋能之下,一个全新的旨在与用户共情、与行业共进、与品质共行、与大牌共荣的惠而浦(中国)正迎面走来。

上述都是积极的一面,聚焦品牌聚焦主业,依托中国制造更专注白色家电,逐步建立适应中国市场的文化认同,勾勒出惠而浦(中国)未来的美好蓝图。不过,在市场瞬息万变之下,迈步从头越的惠而浦(中国)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存量市场的多元消费特征让很多企业茫然,惯于在增量市场玩性价比的品牌,在本轮家电转型中普遍不适应,大势之下惠而浦(中国)如何另辟蹊径突破重围,推行的聚焦策略能否撬动用户需求继而打破存量博弈的均势,仍有待检验,这将检验惠而浦(中国)的前瞻性;其次,如何将惠而浦全球的优势移植到中国市场是个问题,毕竟前期老东家也做过尝试,结果是水土不服,所以如何批判性地选择接受,挑选真正符合中国消费行情的技术,考验惠而浦(中国)的辨别力;最后,虽然是独立运营,但惠而浦(中国)与格兰仕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诸多战略协同,双方最好状态是彼此取长补短,优势相互赋能,力达琴瑟和谐,不过犹如锋利的宝剑,目标一致当然能发挥谁与争锋的震撼,但倘若相互掣肘、双方钳制,同样能伤及自身,所以未来如何划分双方的责权范围,如何趋利避害,实现效益最大化,还需要两个主体的步履一致、思想协同,这将展现惠而浦(中国)的灵活性。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年轻就是创造一切新可能的最大资本,梁惠强势必会有更多的落地动作推出,毕竟从过去80多天的成效来看,一个蓄势待发即将重振雄风的惠而浦(中国)的轮廓已清晰起来,未来,在格兰仕四十多年行稳致远的操盘风格加持下,惠而浦(中国)也有望迎来二次腾飞,而一次,是建立在完全适应中国市场的基础之上的,应该更牢靠。

【森科技: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观的原创打动您!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下观点,共同为科技行业的健康发展出力。对科技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关注“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