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最后以自杀的方式了却残生,是让人看不懂的。因为当时,秦王嬴政并没有逼迫他自杀,只是把他发配到偏远的蜀地,可是吕不韦竟然就自杀了。

要知道,吕不韦可是一个商人出身,他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价值与得失。对于吕不韦来说,虽然他被发配到蜀地,在他人生的道路上,是一次很大的亏本买卖。但是毕竟还有一些资本,并没有血本无归。只要没有血本无归,他就有东山再起的时候。作为商人来说,做生意失败是常有的事。这次失败了,下次可以想办法赢回来。可是为什么,吕不韦却承受不起这次失败,一定要以自杀的方式,强行中断自己的生命,以这样的悲剧结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可能会说,吕不韦这一次失败,实在是太大了。这就相当于让马云一夜回到刚刚改革开放的初期,让他重新来一次创业。如此巨大的反差,就是马云也是无法接受的。

这个话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吕不韦被发配到蜀地的时候,他的人生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吕不韦当年要做一笔大买卖,他在秦异人身上进行投资,最终他的投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让秦异人当上了秦国的国君。他也顺理成章,当上了秦国的宰相。

这是一个奇迹,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几乎也是唯一的一次。换一种情况,换一个时间段,换一个场所,可能吕不韦都不可能实现,别人更不可能实现。可以说,吕不韦当时的喜悦是非常大的。

吕不韦当上宰相以后,他又通过自己的运作,让他自己成为了秦朝权力最大的人物,乃至于掌控了整个秦国的朝廷。那时候的他,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巅峰。

而且对于那时候的吕不韦来说,他所考虑的,还不是他的现实地位,而是历史地位的问题。他觉得他的现实地位是不容考虑的,他的权力是不会受到任何挑战的。而历史地位,则需要他自己继续打造。

他需要打造一种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呢?他要去掉自己的商人身份,变成一个文化人。只有成为一个文化人,他才能青史留名。所以,他搞了一套班子,编出了一部非常有名的《吕氏春秋》。他要通过《吕氏春秋》这一部大书,确立他自己的文化地位和历史地位,让他在秦国的历史,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乃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有着耀眼的光辉。

可是,所有的这一切,最后都成了徒劳。他的历史功绩,被秦王嬴政全盘否定。秦王嬴政还把他发配到蜀地。蜀地在秦国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发配到蜀地也就意味着,让他离开政治中心,同时也离开文化中心。这是吕不韦没办法接受的。因此,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吕不韦选择了自杀。

不说,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们依然还是要把吕不韦放在商人的属性上去考虑。作为一个做大生意的人,吕不韦之所以自杀,绝对与他作为商人的意义,是有很大关联的。比如,他肯定会觉得他自己的投资是一种巨大的失败,或者说,他有可能面临巨大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说他有可能面对巨大的失败呢?

这得看吕不韦投资的是什么。

吕不韦真正的投资,其实并不是他从一个普通的商人,最后变成了一个相国。这一点对于吕不韦来说,其实只是一个小投资。他真正的大的投资,是他获得了整个秦国。

他获得秦国的方式,就是把有身孕的赵姬嫁给了秦异人,接着赵姬生下了秦王嬴政。也就是说,秦王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当秦王嬴政获得秦国江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江山到了吕不韦后代的手里,这才是吕不韦做的大生意。

吕不韦这个生意,自然是成功的。最终秦王嬴政确实获得了江山。

但是,由于赵姬和嫪毐搞的那场荒唐的闹剧,这就使得秦王嬴政的政治地位,受到了挑战。大家对秦王嬴政的身份,似乎产生了怀疑,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一旦秦王嬴政的身份被怀疑,那么秦王嬴政很有可能就坐不稳江山。秦王嬴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努力和吕不韦撇清关系。只有和吕不韦撇清了关系,秦王嬴政才是根红苗正的秦朝后人,才对吕不韦说出了“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这样的话。

吕不韦也感受到了秦王嬴政传递给他的信息。知道只有秦王嬴政撇清关系,他的这一桩大买卖,才能够成功保住。所以,吕不韦为了支持秦王嬴政,因此才决定自杀。只有自杀了,秦王嬴政的身份才不会受到怀疑,他的这个商业大帝国才能够永远保存下来。

显然,这才是吕不韦之所以要自杀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史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