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开的会议,对经济形势和接下来的宏观经济做一些规划和部署,对未来半年的经济政策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也会来做一个详细解读。

这次会议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宏观政策相关内容删掉了不急转弯的表述内容。

上一次的宏观政策描述是:精准实施、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

这一次的宏观描述是: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

这里删掉了不急转弯的内容,并提到了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

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已经做好货币政策开始有较大幅度转弯的可能性。

那么这里市场有比较多的不同解读,大致可以分为3种:

1、考虑到之前外界普遍解读不急转弯为不大幅度收紧资金面,也就是不加息。

这里删掉了不急转弯的内容,实际上可能意味着我们已经做好某种层面上加息的准备。

2、有的人认为,删了不急转弯,意味着我们当前已经处于正常货币政策正轨,没必要强调不急转弯了。

这种观点等于说,我们当前已经悄然“完成转弯”。

3、有的人认为,删了不急转弯,意味着再宽松大放水的可能性。

这种观点一般是重仓炒股和地产经济学家鼓吹出来的,基于自身利益原因。

三种观点,一种是偏紧缩货币,一种偏中性,一种偏宽松。

每个人都有选择倾向。

而且未来变数很多,是随时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

比如,万一我们疫情没控制住,那么肯定要重新宽松的。

不过我个人认为我们控制不住疫情的可能性比较低。

所以,我个人是倾向于偏紧缩货币的可能性。

事实上,近两个月来,各地的实际房贷利率都在不断地提升,近期有买房或者卖房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特别是二手房的房贷利率上升势头还比较快。

可能大家这里不太好理解关于6月底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还有7月中旬降准,这两个动作,跟这次删除不急转弯表述的一些关联。

我来具体分析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降准并不意味着放水

这是我在7月16日宣布降准后,就跟大家分析过的一个观点。

就是本次降准释放的1万亿流动性,主要是拿去置换银行MLF债务。

7月18日正式降准释放1万亿流动性,但7月18日当天央行只续做了1000亿MLF,另有4000亿MLF债务到期,这等于央行收回了3000亿的流动性。

7月降准的放水一下子就打了7折。

而8月17日,我们又有7000亿MLF到期,而且整个8月份的资金缺口高达9000亿元。

等8月17日,看央行续作力度,我们才能确认究竟央行实际是要放水还是收水。

如果央行8月17日,续作MLF规模小于3000亿,则实际还是在收水。

如果央行8月17日,续作MLF规模大于5000亿,则可以视为央行重新开始放水。

所以,央行7月份降准是我们货币正常化后的日常操作,是否放水不能只看降准。

因此,本次删除不急转弯,如果解读为偏紧缩,跟7月份降准并不冲突。

不代表货币政策发生频繁切换。

(2)预留加息空间

关于6月底的银行长期存款利率下调,其实我认为反而是给政策面预留了加息的空间。

这个估计很多人都不太好理解,我来详细分析一下。

6月底的银行存款利率机制出现变化。

旧模式:基准利率*倍率。

新模式:基准利率+基点。

在这样变化之后,存款利率就跟贷款利率看齐,都是采用了基准利率+基点的模式。

那么这两个新旧模式,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首先,由于“倍率”和“基点”的差别,会导致新模式的短期利率小幅上浮,而长期利率大幅下降。

但因为短期存款占存款份额比较多,长期存款占比相对比较小。

所以,采用新模式之后,银行整体利率水平并没有太大变化。

但是,单纯从长期利率来说,新模式确实是出现实际利率大幅下降的情况。

旧模式: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上限,国有大行3.85%,中小银行4.1%。

新模式: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上限,国有大行3.35%,中小银行3.55%。

而大家要注意,不管新旧模式,都是建立在央行的法定存款基准利率维持不变的前提。

我们目前法定存款基准利率是1.5%,最近一次变化是2015年10月24日降息25个基点,从1.75%降息到1.5%,然后一直到现在,已经整整6年没有变化了。

我们的银行实际存款利率,是允许银行在法定基准利率基础上,去做一定的上浮空间。

这个上浮空间是有上限的。

旧模式里是采用法定基准利率做一个上浮比例倍数,比如国有大行的上浮空间是30%。

而新模式,则采用法定基准利率基础上去+一个基点。

这个基点也是有上限的。

而新模式里的长期存款利率下降,是建立在缩窄了银行的“上浮空间”。

银行实际利率=法定基准利率+银行上浮空间。

在上面这个公式里,法定基准利率不变,但因为银行上浮空间下降,导致银行长期存款利率下降。

那么,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

当银行上浮空间缩小,造成银行实际利率下降之后,如果提高了法定基准利率,那么银行实际利率就会持平。

所以,当前银行存款利率上浮空间被缩小的部分,就是我们预留出来给未来可能加息的空间。

这会使得,我们即使在未来加息,一些长期存款的实际利率跟6月份之前差不多。

这就好比一个人想要起跳,那么会先稍微往下蹲一蹲,才能跳得起来。

因此我认为,6月底的存款机制调整,所附带的实际长期存款利率下降,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降息,反而意味着我们通过缩窄银行利率上浮空间,来为我们未来可能加息预留一些加息空间。

目前我在网络上,还没有看到有谁做这个方向上的解读。

我也是自己这段时间思考,再加上这次会议上删了不急转弯的表述后,才梳理出来的个人思考结论。

这个结论不一定对,但至少是代表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不过我觉得这次会议删了不急转弯的表述后,至少我上面这种观点的可能性是增加了不少。

另外,这不代表我们要很快加息。

这实际上只是我们给未来很多变数提前预留一些空间。

特别是当前对美联储加息预期越来越强,在不考虑个人观点猜测情况下,单纯从美联储点阵图和美国货币市场的真金白银投票里,目前普遍预期美联储最快于2022年底开始加息,最迟是2023年开始加息,基本不太可能晚于2023年加息。

也就是未来1-2年内,美联储会大概率加息。

而当前全球通胀失控,已经有很多新兴市场国家,迫于巨大的通胀压力选择大幅度加息。

这种情况下,虽然我们当前通胀形势还比较好,但未来变数这么多,我们也是需要未雨绸缪,来提前准备。

所以,我们6月底调整存款利率机制,也是为了未来这种变数,来预留一些政策变化空间,让我们能够更主动。

(3)增强自主性

本次会议里加了一句“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

这句话的信息量其实是很大的。

这意味着我们不一定会跟以前一样,去跟随美联储加息降息,会保持“以我为主”的自主性。

我以前也一直跟大家分析,我们想要从经济和金融上去打败美国,就一定要做到货币政策自主性。

假如美联储一直死撑着不加息怎么办?而且即使当前预期,最快也要到2022年底美联储才加息。

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有可能去给美联储加一把火。

假如我们在未来一年内,主动选择加息,这毫无疑问可以极大增加美联储的压力。

不过,考虑到我们自身的债务问题、比如地方债、企业债的问题其实也比较严重,假如我们加息的话,对我们自身经济的负担和影响也比较大。

我个人觉得这种可能性会比较低。

“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有一个更大可能是,在美联储明年加息之后,我们可能反其道而行之,不跟随加息,反而降息。

或者就是,美联储加息之前我们加息,美联储加息之后我们反而降息。

这里有一个值得思考的推演。

通常情况下,之所以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会在美联储加息之后选择加息,是因为一旦美联储加息,全世界泛滥的美元都会回流美国。

假如这个时候某个国家逆着美联储降息,那么这种资金出逃的力度会更大,会造成汇率大幅度贬值,进而资产价格暴跌。

所以一般美联储加息,全世界都会跟着加息,反之亦然。

美联储就是靠这种货币政策的指挥棒,来实现美元潮汐环流,实现对世界经济的来回收割。

很明显,想要打破美联储的这种美元潮汐环流,就至少需要做到不跟随美联储,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保证,在美联储加息的时候,自身经济仍然有极大的对外资的吸引力。

我在去年1月份那篇文章里,有介绍过,美联储在2005年有过一次失败的加息周期。

2003年~2006年,美联储进行过一波持续3年的加息,但当时我们经济发展潜力太大,外国资本压根就没想着从我们经济里流出去,回流美国。

所以当时美元指数的反弹力度很弱,压根没有上世纪美联储一加息,美元指数就暴涨的态势。

这也使得,美联储在2005年收割我们失败后,2007年又开始降息。

结果你们也知道的,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重创了美国金融体系。

实际上,我是一直认为,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很多,包括美国上世纪90年代给美国银行混业经营松绑,是导致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

但其中,2005年美国对我们收割失败,没能让海量美元从我们经济抽离回流美国,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上世纪,通过加息,先后收割了拉美、日本、亚洲四小龙,每一次金融收割,都可以给美国通过美元回流,带回海量利润和资金支持,让美国得以不大幅度举债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经济繁荣。

我今天还整理了一份1982年至今的美联储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来对世界经济进行来回收割的对应图。

美联储降息周期,美元把海量的货币放出去,到世界各地大肆买买买、投资,利用宽松环境,推升世界各国资产泡沫化。

然后在世界各国资产泡沫化严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美联储就会果断进入加息周期,戳破世界各国资产泡沫化,并形成美元回流,这样之前放出去的海量美元,就会席卷大量利润回流美国,增强美元信用。

而在这个过程里,世界其他国家形成经济金融危机,资产价格暴跌。

往往这个时候,当世界各国因为危机资产价格暴跌到谷底时,美联储就会重新降息印钞大放水,来把海量美元又释放到全世界,抄底已经跌成白菜价的优质资产。

通过这样的“高抛低吸”,就让美国资本获得超额的利润,收割走其他国家的财富。

不过进入21世纪,美国这套美元潮汐环流就越来越玩不转了。

2005年美国收割我们失败。

2015年,美国再次尝试对我们收割,差一点成功,毕竟引发了2015年股灾,并且让我们外汇储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骤降了1万亿美元,人民币也一度大幅度贬值。

但我们当时通过及时的管制手段,有效止住了这波美国金融攻势。

然后就是2018年至今,美国通过全方位的手段来数次对我们收割。

所以,其实美国从上世纪以来,有过许多次金融战成功的经验,但进入21世纪后,先后3次收割我们没成功。

虽然美国一直没能成功对我们收割,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

更不能像很多人想当然地把这种金融战的可能性,不假思索就当作阴谋论去嗤之以鼻。

这种温室里的花朵心态,一旦面对华尔街的豺狼虎豹,和农容易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不过幸好,我们管理层有太多人都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具有底线思维。

我们很多人都被保护得太好了,但也幸好有很多人一直在努力地保护我们、保护人民,我们才能安安心心地过好我们自己的小日子。

只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察觉到我们的艰辛和不易,也能察觉到美国这些资本的险恶。

不要把他们想得太好了。

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当前的和平繁荣的生活,是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这也是我想通过我的文章,传递给大家的观点。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