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年GDP数据出炉了,大中城市强势反弹。

在这份榜单中,全国大中城市经济增长速度都很快,增量和增速较去年有明显增加。

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表现强劲,增量很大,其中北京增量高达3000亿+,是上半年增量最大的城市。相比而言,深圳表现比较一般,实际增速不到10%,在30个大中城市中排名倒数,广州与深圳的差距在缩小。考虑到上半年广州还收到疫情的干扰,这份成绩单比较亮眼。

重庆、苏州都比较猛,增量很大,稳稳的站住第二集团的前列。

其中,与南京总量差不多的杭州、武汉,表现也比较亮眼。先看杭州,半年经济增量1258亿,总量排名全国第8。武汉基本恢复正常,半年增量1956亿,杀入全国第9。年底武汉和杭州到底谁的猛,现在还不好说。可见,疫情对于武汉的影响,并非致命,很快武汉又重新焕发生机。只是原来和成都拼,现在变成了和杭州拼。南京暂时还无法挑战武汉的总量。

南京现在是TOP10守门员,增量1010亿,还可以,不快不慢,马马虎虎。

南京后面的几个追兵,目前发展的都比较强势。比如天津,经过挤水之后,现在增速表现比较正常了,上半年增量也有1000亿左右。宁波非常强势,已经超过了青岛,增量为1153亿,这个增量,比南京的增量还要大。所以宁波的上升势头很猛,财政收入与南京也不在伯仲。另外经过几年的大涨,宁波房价现在也可以与南京拼一拼了,房价差距不大了。

长沙、郑州、济南、西安等几个省会城市,表现一般,发展劲头没有那么足了。合肥作为后起之秀,继续上攻,把济南、西安压得死死地,再这么发展5年,与南京的总量差距势必会缩小,不得不防。

再看江苏省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意,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是两个概念,数据不一致是正常的。在省内,苏州的地位无可撼动,本来苏州面临转型巨大困难,外资有所流失,苏州官方比较发愁。没想到疫情之后,海外生产线都不行了,苏州的外贸单子接到手软,无锡、常州也是这样,苏锡常的增速重新高速增长了。苏州经济增量高达1634亿,比南京高出600多亿。而无锡虽然体量比南京低,但增量与南京几乎差不多。

苏北城市表现也不错,连云港反弹比较强烈,镇江也恢复了政策。全江苏增速比南京低的,反倒是房价涨幅最大的盐城。

对于这个数据,其实比较正常。南京去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正,全国罕见,基数比较高,今年在省内增速慢一点,也问题不大。再加上苏锡常等外贸型城市打了鸡血,重新起飞,这样的局面,并不意外。

不过,需要我们关注的是:7-8月份南京疫情影响不小,对经济、利润都有较大冲击,下半年的经济开局,需要特别关注。另外一条,在苏锡常宁波等外贸城市强势开工,合肥依靠制造业招商引资大BUG不断崛起的格局,南京未来的经济动力,到底靠什么来支撑?

这才是关键。

二线城市竞争中,南京每年的土地出让金,可以拿到2000亿左右的规模。这个优势,除了杭州之外,南京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这是南京的优势。可支配的资金数量,在二线城市中名列前茅。这意味着南京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中,手头方面应该是宽裕的。

这个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是各个城市操盘手的核心竞争力。

从目前南京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南京发展仍然存在巨大机遇。

软件/互联网这块,苏宁已经走出低谷,传言阿里全面接管,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作为南京民营企业的龙头,苏宁的发展不但有就业稳定的意义,还有风向标意义。苏宁能否走向稳健的发展方向,是下半年的一大看点。

除此之外,南京冒出了不少独角兽公司,已经初露峥嵘。比如风靡全球的Shein,总部就设在软件大道。运满满成功在美国上市,市值不低。外包公司润和软件、诚迈科技等,发展的比较顺遂。

外部大厂方面,小米、阿里继续增加就业岗位,华为、中兴规模稳定,中兴江宁厂区投产,增加了数千就业岗位。

在芯片方面,江北台积电扩容扩产仍然有转机。

台积电南京厂计划扩产28nm制程,一度传出因美国施压,恐被迫喊停,不过,中国台湾地区经济部门投资审议委员会今日(28日)正式拍板核准通过。

据了解,台积电南京厂扩产28nm制程,主要是为应对当前车企芯片荒,增产用成熟制程(28nm)制造的车用芯片。

这个扩产,对于芯片行业,对于南京都有很大意义。南京要做的不仅仅是做好服务,而是趁着台积电扩产,把芯片这个产业链做扎实。再引进几个行业龙头,这至关重要。

制造业方面,南京高新区、溧水发展的都不错。目前江宁滨江中兴投产,桥林也刚刚发布了新的规划。

麒麟片区,就冲着国家科学中心的目标来布局产业,引进了一批研究所,值得关注。

不过,南京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需要破解,比如:

第一,土地狭小,成本较高,限制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制造业是吸引人口的大杀器,也是GDP的永动机。但制造业利润较薄,对土地依赖性较高,南京的土地成本,已经不是特别适合制造业的发展了。

第二,招商引资,大项目不多。目前主要聚焦创新,长期看没问题。但创新成本巨高,收益不稳定。需要有一些短期的大项目来对冲。而现有的一些大项目、创造就业岗位的产业链以及企业,最近一段时间拉来的不多。

第三,龙头企业发展不顺,多个民营企业陷入困境。新的带头大哥还未形成。这个方面对于南京的美誉度造成了一定影响。

如何破局,就看未来一两年了!